《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75577730 上传时间:2023-11-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中 的第三个课时物质的量浓度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初中学习了溶液的组成,以及前面两课时介绍 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探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 制方法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学习探究既 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也了解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方法,初步用定量的方法做实验,特别是又扩充了用物质的量浓度来 表示溶液的组成,以后的化学计算几乎每次都要遇到物质的量浓度, 所以也为以后的化学计算打下了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的成败,决 定了以后化学计算的成败。所以本

2、节内容在整个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有 至关重要的作用。(2)重点与难点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特别是在化学计算中具有极其广泛的 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 点。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申舉肥尊棗耕踽因此将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 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二、目标分析(一)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溶液的组成和物质的量的概念,也 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实验能力及分析数据的能力,而且此时的高一 学生刚入学不久,有饱满的学习热情和和自信心、上课时积极性

3、高。 因此上课时要充分利用这点,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二)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了解化学中引入“物质的量浓度” 的意义。2、初步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3、熟练用物质的量浓度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完成配制任务(0.1LNaCl溶液,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 0.04mol)并思考其成分的表示方法,使学生逐渐建立起物质的量浓 度的概念;2、通过反思实验过程和计算练习深化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的 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探究溶液的配置方法,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申舉肥尊棗耕踽作用。2、利用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

4、的训练,培养求实精神, 增强创新意识。(三)教法、学法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算能力和动 手能力,以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本节课将采取活动探究、指 导阅读、讨论交流、问题推进法、归纳总结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 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等学习方法。建构起物质的量浓度的 概念,然后再通过阅读,练习进一步巩固深化物质的量浓度概念。 最后通过交流研讨进行整体回顾让学生再一次体会一物质的量为核 心的一组概念建立的意义。三、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的依据:在新课堂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我力求在教学过程 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学案教学、目标教学与分层次教学相结合的教 学模式,因此将通过新课

5、引入、活动探究、学生分组完成实验、交流 讨论、练习巩固、当堂反馈、布置作业等环节,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 与基本技能,同时,也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新课引入通过初中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溶液有浓、稀之分,并且也知道了 如何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何配制质 量分数为10%的NaC 1溶液100g?此问题从学生熟知的知识入手,目的是去除学生的畏难的心理,因为申舉肥尊棗耕踽通过对前两节的学习大家感到物质的量较难理解,因此开始先让学生 的思维走进课堂,先尝到成功的喜悦。这里需要m(H2O)=90 g,让学生自己寻找取90克水的方法,并选 出最好的方法学生自然想到用托盘天平去称量,用量筒去

6、量取。 而且用量筒去量取是最好的,通过这说明取用一定量液体一般不称质 量而是量体积;而且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比质量关系简单,因此知道一定体积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对于生产 和生活很重要。从而引出新课,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探究先让学生阅读方法导引然后提出P24的探究内容现欲配 制O.lLNaC 1溶液,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04mol。请你用实验室中 的固体NaCl试剂,完成配制任务。让学生自己探究溶液的配制过程但又不能让学生跑的太远,因此 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以其达到探究的目的例如:1、你如何获得0.04mol的氯化钠固体?2、如何保证溶液的体积恰好为100mL?3如何

7、尽可能将溶质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去?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设计出配制方案。 师生交流共同设计配制过程,并总结出配制的步骤并板书 1、溶液配制的9个步骤计算f称量f溶解f转移f洗涤f定容f摇匀f装瓶f贴标签目的强调操作步骤,使学生对操作过程一目了然。然后用多媒体显示配制的图片,因为有的学生即使有了步骤也感觉申舉肥尊棗耕踽无从下手,这样学生就能有据可依能很顺利的完成实验,也可以就 图片强调注意事项。【学生分组完成实验】。【交流讨论】引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将溶液装至试剂瓶后,标签上应该如何表示该溶液的组成?哪种 表示方法更能方便人们快速了解一定体积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 量?由多媒体显示给学生几种

8、日常生活中表示溶液组成的一些标签, 让学生讨论此标签应如何表示溶液的组成,由此得出表示溶液浓度的 另一种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这样由实例,学生交流讨论建构起 物质的量浓度概念。从而突破难点。也引出了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师生交流】并板书2、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2)公式:C (溶质)=n(溶质)/V(溶液) 单位:常用mol/L(mol.L-i)目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理解深刻。【练习巩固】在三个具体实例的练习中运用概念。申舉肥尊棗耕踽计算下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l.lmolNaOH固体溶于水,配

9、制成体积为1L的溶液。2.1克NaOH固体溶于水,配制成体积为1L的溶液。3.1molNaOH固体溶于1L水配制的溶液。第一个练习直接运用概念的表达式;第二个练习巩固前面所学知 识“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间的换算”。两个不同层次的练习,让不 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第三个练习看似简单,学生对此练习可能会有下列见解:溶液的 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溶液的体积和溶剂的体积是不相同的;此 题尚须补充、添加已知条件 必须知道NaOH溶液的密度,通过溶液的 质量求出溶液的体积。这样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学生们将在各自不 同的评判与反思中,激烈的争论,自主进行合作探究。这样学生对 物质的量浓度的

10、理解加深并升华,从而通过上面的师生交流和巩固练 习突出重点。【当堂反馈】精心设计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当堂反馈,目的 巩固知识、实现技能目标。一个题目是对容量瓶的认识因为容量瓶是 本节探究中最重要的仪器,二是对一定量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过 程中步骤的测试及误差分析,因为这是一个高中阶段重要的探究实 验,学生必须掌握。因此通过这个题巩固实验的过程,也通过误差分申舉肥尊棗耕踽析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这是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准备的练习。 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我准备了以下练习3. 一种 溶液的浓度为a mol/L,密度为P g/cm3,体积为Vml, 含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溶质为m克,质量分数为w ,给出它

11、们的关系, 判断哪个正确。4将百分之15的NaOH溶液蒸发掉100克水,后得到125ml, 百分之30的溶液,求此时的物质的量浓度。这样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训练提高。在学生掌握知识后,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也为了学以致用对教材内 容的升华,于是利用多媒体投影,为学生提供了物质的量浓度在工业 生产、医疗保健、环境监测和科学实验等方面的应从中体验化学科学 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与本节知识相关网站的提 供,供学生课后进行延伸性学习,促使其萌发新的学习动机。【布置作业】P25的交流与研讨,因为此交流与研讨是对第三节内容 的一个总结,需要学生对前面的两课时进行复习,因此将它作为作业。 希望通过它让学生知道一物质的量为核心的一组概念建立的意 义四、效果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初步掌握配 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通过探究溶液的配置方法,体会定 量研究的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也在实验中培养求实精神,增强 创新意识。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设计中,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我没有过 分强调,而侧重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学会分享与合作。我相信,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将使他们受益无穷。I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