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教学数学工作计划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5571454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教学数学工作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二年级教学数学工作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二年级教学数学工作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二年级教学数学工作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二年级教学数学工作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教学数学工作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教学数学工作计划(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转变教育观念,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二、学生情况分析二年级一班和三班分别有学生51人,经过一年级的努力,学生取得了一些进步,如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差,势必会影响整体水平的发挥,所以,尽可能转化后进,提高先进,发展后进是本学期重点。三、教材分析: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

2、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一)计算教学内容1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以往安排在六年制义务教材第二册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在第三册)。2表内乘法。(1)表内除法没有结合表内乘法在本册出现,主要目的是分散难点。(2)仍分成26、79两段编排,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时间。(二)空间与图形1长度单位(更强调知识的形成过程)内容和义教相同,但注意让学生经历统一的长度单位的过程。2角的初步认识3观察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三)统计 (以1当2的条形统计图)仍然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四)数学

3、广角(排列组合、推理) 是新的教学内容,本套教材开始系统地、有步骤地介绍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以学生可以理解的、浅显的方式呈现高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内容。这里主要是简单的组合思想和简单的逻辑推理。(五)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编排还处于一个开始阶段,对实践活动的认识也各不相同,究竟什么样的活动才叫实践活动,应该怎样进行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分哪几个层次,在教材上应该怎么呈现,这确实是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的。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我长高了”、“ 看一看,摆一摆”,属第一个层次,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学生一方面巩固数学知识,这些活动有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做的,由此体会数学

4、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二)、除法的初步认识、方向与位置、表内除法、统计与可能性、混合运算、 综合实践等。四、本学期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是:1、结合具体情景,理解乘法、除法的意义,知道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的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2、理解“倍”的意义。知道简单的含有两极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3、在统计活动中,初步学会分类统计的方法。4、通过测量、整理、分析数据等活动,加深对所学长度单位的认识。5、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

5、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习惯方面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培养认真的学习态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在现实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2、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教学重点之间的关系。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保证必要的练习量,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适当的进行评价。5、创造性的利用教科书。6、重视评价方法的改革。六、培优辅差措施(一)思想方面的培优补差。 1.做好学

6、生的思想工作,经常和学生谈心,关心他们,关爱他们,让学生觉得老师是重视他们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从而根据学生的思想心态进行相应的辅导。 2.定期与学生家长、班主任联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思想、课堂等各方面的情况。 (二)有效培优补差措施。 利用课余时间和第八节课,对各种情况的同学进行辅导、提高,“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具体方法如下: 1.课上差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 2.安排座位时坚持“好差同桌”结为学习对子。即“兵教兵”。 3.课堂练习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必做题”基础题,第二层:“选做

7、题”中等题,第三层“思考题”-拓广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4.培优补差过程必须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培优。培优补差尽可能“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必要精力”。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练习,才能上好课,才能保证培优补差的效果。要精编习题、习题教学要有四度。习题设计(或选编习题)要有梯度,紧扣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面向大多数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巩固“双基”,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习题讲评要增加信息程度,围绕重点,增加强度,引到学生高度注意,有利于学生学会解答;解答习题要有多角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扩展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

8、变通性;解题训练要讲精度,精选构思巧妙,新颖灵活的典型题,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题,练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训练要有多样化。 5.每周进行一次测试“周考”,每月进行一次“月考”,建立学生学习档案。 七、教学进度1.第一周(9.19.5) 长度单位 4课时2.第二周(9.69.12) 两位数加两位数 3课时3.第三周(9.139.19) 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4.第四周(9.209.26)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2课时5.第五周(9.279.30)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3课时6.第六周(10.910.17) 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7.第七周(10.1810.24) 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8.第八周(10.2510.31

9、) 5的乘法口诀2课时9.第九周(11.111.7) 的乘法口诀4课时10.第十周(11.811.14) 6的乘法口诀3课时11.第十一周(11.15-11.21) 6的乘法口诀2课时12.第十二周(11.22-11.28) 观察物体4课时13.第十三周(11.29-12.5) 7的乘法口诀5课时14.第十四周(12.6-12.12) 8的乘法口诀3课时15.第十五周(12.13-12.19) 8的乘法口诀1课时16.第十六周(12.20-12.26) 9的乘法口诀4课时17.第十七周(12.27-1.2) 统计3课时18.第十八周(1.3-1.9) 数学广角2课时19.第十九周(1.10-1.16) 总复习4课时20.第二十周(1.17-1.23) 复习迎考5课时21.第二十一周(1.24-1.30) 复习迎考 5课时郭溪三小 黄默珊2009-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