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导游考试大纲(知识专题)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75571324 上传时间:2024-03-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导游考试大纲(知识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级导游考试大纲(知识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级导游考试大纲(知识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级导游考试大纲(知识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级导游考试大纲(知识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级导游考试大纲(知识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导游考试大纲(知识专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级导游员导游知识专题考试大纲(试行)考试方式与题型题量: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包括单选(4项选1)50题(每题1分)、多选(5项选2、3或4)20题(每题1分)、判断15题(每题1分)、简述3题(每题5分)。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检查考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中国古代主要思想流派、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中国戏剧的特点、主要剧种、流行地区和代表剧目,中国书法的特色、汉字书体类别、代表人物和著名书法作品,中国绘画的特点、分类、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和代表作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对中国戏剧、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的识别、欣

2、赏能力和导游讲解水平。考试内容:一 、中国传统文化简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社会意识)四种形式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六大特色。二、中国古代思想流派了解夏代之前公天下的禅让思想,三易之名及儒易、道易和学理易、术数易的区别,五行、阴阳学说产生形成的过程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名家、农家,为我纵横家、阴阳家、杂家等流派,孔子学说和儒家流派的发展演变,老庄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无为无不为”的思想方法和魏晋玄学贵无、贵有理论的实质以及佛教融入中国文化的过程;熟悉八卦的创造者,墨家、兵家、法家的创派时间、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要义,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姓名、记录其理论的有关典籍、孔子的认知

3、、教育观和仁学的仁所包涵的内容、礼治的功用、孟子的民本、性善说和儒家学派在四个发展演变阶段的四种形式,道的本质及道家以柔克刚、奇正互变的辩证思想、庄子自恣,适己、大智、物化、游世的思想要义以及中原佛教八大宗派的主要经典;掌握八卦所代表的八种自然事物和现象,五行所代表的物质元素及其相生、相克关系,孔子修身观的要义、孟子在修身时所提倡的“三不能”、苦劳饿空乱名言、儒家学派四个发展演变阶段的代表人物及理论的核心要点,道家学派在不同时代的代表人物及有关著作,佛教思想流派中净土宗、禅宗的要义以及魏晋时儒、道、佛三家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格局。三、中国戏剧了解中国戏剧的产生、发展过程,京剧产生、发展情况和

4、现存的地方主要剧种以及中国话剧的基本情况;熟悉不同阶段出现的戏剧的不同形式、京剧四大徽班进京、徽汉合流、老三鼎甲(老生三杰)、后三鼎甲(老生新三杰)、四大须生及海派 著名演员、京剧虚拟性的程式化特点以及昆剧、黄梅戏、豫剧、越剧、粤剧、秦腔、川剧、汉剧、晋剧、湖南花鼓戏、江西采茶戏、藏戏、评剧等地方剧种的腔调特点与田汉、曹禺及其话剧代表作;掌握京剧传统剧目数量与四大名旦的有关知识、京剧角色种类、脸谱的象征意义、四功五法概念、我国主要地方剧种产生的时代、流行地区、代表剧目和著名演员。四、中国书法了解汉字的起源、古文字和今文字的涵盖范围,构成书法视觉形象美的基础和钟繇、卫夫人、王羲之、王献之等人的成

5、就以及欣赏书法的三个性及五个美;熟悉广义和狭义大篆的概念,笔墨、笔韵对书法视觉形象美和书法艺术的意义和书法作品神韵美的内容;掌握大、小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章草,今草)的产生时代和其不同风格流派、代表人物、著名书法作品。五、中国绘画了解历史上对中国画的不同分类、中国绘画流派和中国绘画的评价以及西方油画的简单历史;熟悉中国画的艺术特征、技法的特点,院体画、水墨画、壁画、年画、风俗画、画像石与画像砖的概况,西方油画与中国画在写意与写实、点线与块面、层墨与色彩、构图虚与实、画面组合(诗、书、画、印、签名)复杂与简单、技法的笔墨有无等方面的区别以及如何欣赏中国画的笔墨、画法,如何欣赏画面上诗、

6、书、画、印的组合和留虚,以及如何评价中国画的气韵和意境;掌握院体画、水墨画、壁画、年画、风俗画、画像石与画像砖等基本画科的分类(人物、山水、花鸟、界画)与基本技法的分类(工笔、写意、勾勒、设色、水墨)以及文人画的主要特征,元四家、吴门画派(明四家)、清四憎、四王、扬州八怪、海上画派、岭南画派、20世纪传统派、20世纪中西融合派、江苏画派、长安画派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名作与作者以及对中国绘画诗情画意的欣赏。专题二:宗教文化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检查考生对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产生、传播、消亡的条件及其性质、功用及其基本教义、经典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等基本知识的

7、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在正确认识宗教的基础上,在工作中尊重国内外游客的宗教信仰和习俗,正确宣讲我国宗教政策和宗教文化的能力。考试内容:一、中国宗教文化概况简述了解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熟悉其存在、消亡的基础、条件及宗教的实质、功用,掌握学习宗教文化知识的目的。二、中国的佛教了解佛教传入中国的基本情况、四圣谛中各谛的内容、八戒、十戒、具足戒、度牒、 僧服与饮食、寺院制度的内容和云南上座部佛教的出家制度以及佛教对汉语、文学和古代其他艺术的影响;熟悉佛教传入中国的三条路线和所形成的三大系,佛教四圣谛和十二因缘的要义,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制度,五戒的含意,纳衣、喇嘛装所属僧别,十方丛

8、林和子孙院的区别以及佛教对格律诗(包括词)形式、对山水诗、禅意诗、志怪小说、神魔小说和说唱文学,对佛塔建筑、雕塑艺术、绘画艺术、书法艺术、音乐艺术的影响;掌握佛教完成中国化过程的标志,中原佛教八大宗派的创派人、祖庭,藏传佛教四大宗派名称、格鲁派创立人,云南上座部佛教中西双版纳地区的两派名称及其主张,藏传佛教各派别名及取名的因由,佛教三法印的内容、大藏经的组成以及对汉语词汇、句序、声韵、四声影响的典型例证。三、道教了解道教的产生与发展的基本情况,道教神学的创世思想、重己贵生、长生不老的人生观,有无双遣、心道相通的认知观(悟道观),中华道藏的价值,内丹道派的性命双修论、全真道的识心见性说与道教的服

9、食以及道教对政权更迭、政治制度、社会伦理、节日、禁忌、风俗、音乐等的影响;熟悉道家与道教的联系与区别、道教的根本信仰与最高目标、道教产生发展经历的五个阶段,唐代至北宋、金、元、明历代所编道藏的名称与价值以及道教哲学对宋代理学的影响,对祖国医学的贡献,对二十八宿、北斗星的测定绘图,珠算之法,平面成像,凸透镜原理的发现,对水法炼铜技术,计时秤漏,飞行机械发明等做出的贡献;掌握道教的创立人、创教时间、地点,五斗米道(天师道)、太平道、新天师道、茅山上清派、太一道、大道教、全真道等教派的创派人、创立时代,道教人士在中医医学方面著名的人物与成就,在天文学方面取得的世界级成就,在四大发明中对火药、指南针、

10、印刷术发明的贡献,以及有关道教内容的著名小说和对唐代著名诗人、词牌名称、永乐宫绘画、晋祠雕塑和民间习俗的影响。四、中国的伊斯兰教了解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入、传播和在中国的教派,伊斯兰教教义一般内容,伊斯兰教经典传入中国的情况以及古兰经包括的主要内容和圣训的基础知识;熟悉伊斯兰教一般认为的传入时间、传入路线,我国伊斯兰教的三大教派、四大门宦名称和伊斯兰教六大信仰、五功的概念;掌握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情况。我国大多数信徒为逊尼派、少数为沙斐尔派和苏非派的状况,以及古兰经与圣训的内容实质及其关系。五、中国的基督教了解基督教传入中国的一般情况及其教义的一般内容;熟悉基督教最早传入中国的时间、派别、

11、名称,其第二、三、四次传入中国的时间、主要教派,基督教三位一体信条、上帝创世说、赎罪说、末日审判说以及圣经的涵义,旧约、新约的由来及其包括的主要内容;掌握基督教的三自原则。专题三:建筑文化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检查考生对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历程,建筑的总体特征、基本要素、主要类型、各类建筑(宫殿、园林、宗教、陵墓、工程、居住)的类型、功能、特征和代表性建筑等,以及中国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发展历程、中国旅游城市类型、大陆与港台标志性建筑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对中国底蕴深厚的建筑文化的认知和导游宣讲水平。考试内容:一、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国建筑历史演进的四个阶

12、段,中国南北地区建筑风格的差异,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美学特征和不同单体建筑的名称;熟悉中国建筑演进不同阶段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国古代建筑群的布局手法和形成背景,风水论对中国建筑空间布局的影响,中国建筑的基本构件,五大建筑装饰类型以及中国传统建筑的十大功能性类型;掌握中国建筑在各阶段的风格特征、类型和主要营造技术,中国建筑的主要文化特征,在结构和空间上的处理方式与木结构建筑在中国广泛应用的原因及其优点,中国建筑基本构件的含义与功能,不同建筑装饰类型的艺术处理以及各种单体建筑的类型和功能。二、宫殿(坛庙、祠堂、书院、会馆)建筑了解中国宫殿的形制演变趋势;熟悉宫殿的内外陈设;掌握宫殿的各种布局特征及所

13、反映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和秩序观念,宫殿、坛庙、祠堂、书院和会馆的定义、功能、特征及其代表性建筑实例。三、园林建筑了解中国园林的发展过程;熟悉中国园林各发展阶段的造园特点,中国园林的五大组成要素和各类造园手法;掌握中国园林的不同分类和相应类型,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征和内涵,园林五大组成要素在造园中的作用,各种造园手法的含义和在意境营造上所起的作用以及中国园林建筑的主要类型及其典型实例。四、宗教建筑了解中国三大佛教建筑、道教建筑的类型和中国伊斯兰教建筑的两个体系以及中国佛塔的起源与发展;熟悉各种宗教信仰对中国建筑类型的影响,石窟的功能、分布范围和著名实例,中国寺庙的形制演变,佛寺的三种类型与其代

14、表名寺,幢的起源和演变,道观建筑的基本特征及其与佛寺的差异,伊斯兰教建筑的特征,天主教在中国的早期营造活动与其教堂在中国的分布情况;掌握佛教建筑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唐代佛寺的特点和明代以后 伽蓝七堂式布局特点,三类佛寺的建筑特征,佛塔的不同类型、特点和代表作,道教建筑、现存较大规模伊斯兰教建筑的著名实例以及基督教建筑的基本特征和其典型实例。五、陵墓建筑了解中国陵墓的分布情况和各朝代规模宏大的陵墓实例;熟悉其功能和在建筑上的相应处理方式以及中国陵墓的主要类型;掌握不同朝代陵墓建筑的艺术特征、墓室内部的结构特点和具有代表性的陵墓实例。六、工程构筑了解军事构筑的起源;熟悉中国桥梁建筑的不同类型、功能,

15、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类型,军事构筑的发展演变和功能作用;掌握中国桥梁的造型与技术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代表性实例、不同水利工程的功能作用和著名实例以及长城的建造历程、军事意义及其著名关口。 七、居住建筑了解中国古代居住形式的演变历程;熟悉早期人类居住的主要形式、构成要素与特点,中国传统住宅布局类型,近代乡土民居的各类代表性流派,官僚府第和庄园的演变发展过程;掌握木构架建筑技术的提高对中国古代居住形式的影响,中国住宅结构的主要类型,中国特殊建筑形式的分布范围和结构特征,中国传统住宅布局特征,近代乡土民居的形成背景、结构布局和整体特征以及近代官僚府第、地主庄园的典型实例。 八、城市了解早期城市的起源,中国近代城市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国近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城市的规划特点,香港标志性建筑的建设背景和台湾建筑的发展历程和建筑风格的产生背景;熟悉邺城和汴梁的规划格局和对后世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娱乐/时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