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职业防护管理制度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75551303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人员职业防护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工作人员职业防护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工作人员职业防护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工作人员职业防护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工作人员职业防护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作人员职业防护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人员职业防护管理制度(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作人员职业防护管理制度(一)、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1、口罩的使用1)使用原则: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1)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2)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3)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2)注意点:(1)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更换。(2)应正确佩戴口罩。(3)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6h8h,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4)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应进行面部密合性试验。2、

2、扩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1)应用指证:(1)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2)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3)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2)注意点:(1)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2)正确戴、摘护目镜和防护面罩。(3)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3、手套的使用1)使用原则: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2)应用指证:(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2)进

3、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3)注意点:(1)应正确戴脱无菌手套,(2)一次性手套只能一次性使用。4、隔离衣和防护服的使用根据诊疗工作的需要,选用隔离衣或防护服。防护服应符合GB19082的规定。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1)穿隔离衣指证(1)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2)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3)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2)穿防护服指证(1)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2)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

4、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3)注意点:(1)应正确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2)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防护服可连续应用。(3)接触疑似患者,防护服应每个患者之间进行更换。(4)防护服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5、鞋套的使用1)使用指证: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2)注意点:(1)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应用。(2)应在规定区域内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及时脱掉。(3)发现鞋套破损应及时更换。6、防水围裙的使用分为重复使用的围裙和一次性使用的围裙。1)使用指证:(1)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

5、分泌物及其它污染物质喷溅时;(2)进行复用医疗器械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2)注意点:(1)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消毒。12)遇有破损或渗透时,应及时更。(3)一次性使用围裙应一次性使用,受到明显污染应及时更换。7、帽子的使用分为布制帽子和一次性帽子。1)使用指证(1)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2)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帽子。2)注意点:( 1)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2)布制帽子应保持清洁,每次或每天更换与清洁。( 3)一次性帽子应一次性使用。( 二)、医务人员职业防护要求1、标准预防1) 、适应人群:适用于全体医务人员。(1)要求: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

6、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2)做到: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强凋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在日常工作中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2) 、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3) 1)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摘除手套后;(接触病人前后)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4) 2)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

7、人黏膜和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对从病人接触清洁部位,转移到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5) 3)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护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的污染。6) 4)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用于病人前应进行清洁和适当消毒。7) 5)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黏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6)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7)医护人员进行各项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8)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三)、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1、接触传播的职业防护:接触

8、经接触传播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的患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1)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2)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3)可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4)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2、空气传播的职业防护: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症等,在标准预防的

9、基础上,还应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1)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2)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3)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3、飞沫传播职业防护: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1)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2)与患者近距离(1米以内)接触,应戴帽

10、子、医用防护口罩;3)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4)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4、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职业防护:1)医务人员应经过专门的培训,掌握正确的防护技术,方可进入隔离病区工作。2)严格按防护规定着装。不同区域应穿不同服装,且服装颜色应有区别或有明显标志。3)患者需要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4)医务人员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2)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或防护服-

11、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3)为患者进行吸痰、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操作,可能被患者的分泌物及体内物质喷溅的诊疗护理工作前,应戴防护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5)医务人员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1)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日镜/防护面屏-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3)离开清洁区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6)穿脱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1)医用防护口罩的

12、效能持续应用6h8h,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2)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3)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防护服可连续应用。(4)接触疑似患者,防护服应每个患者之间进行更换。(5)防护服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6)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应进行面部密合性试验。7)隔离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每日监测体温两次,体温超过37.5及时就诊。8)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区域划分的流程,按程序做好个人防护,方可进入病区,下班前应沐浴、更衣后,方可离开隔离区。(四)医护人员的防护类别1、基本防护:1)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活动的所有医、护、技人员。2)着装

13、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2、加强防护:1)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护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SARSW区的工作人员;转运疑似或临床诊断传染病的医护人员和司机。2)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使用以防护用品;(1)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2)防护镜:有体液或其他污染物喷溅的操作时;(3)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4)手套:操作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或破损皮肤黏膜的操作时;(5)面罩:有可能被病人的体液喷溅时;(6)鞋套:进入传染病区时。3、严密防护:1)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要口给SARSW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做传染病

14、尸解的医务人员。2)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应使用面罩。4、锐器损伤防护:(1)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上被刺伤;(2)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3)做到安全注射,做到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实施注射操作的医务人员不暴露可避免的危险;注射的废弃物不对他人造成危害;注射行为对环境无危害。减少不必要的注射、输液、输血,保证每次注射都是安全的;安全处理注射后废弃物。(4)减少对锐利器具的处理意味着减少误刺机会。(5)永远不要重新带帽、修整、或从注射端上取下针头。(6)不要重复使用一次性无菌器具。5、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

15、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1)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