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学反思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75526667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北京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北京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北京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教学反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教学反思北京一课叙述了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是一座很大很美的城市,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下面是由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北京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您!北京教学反思一北京是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采用总分总的写法主要从天安门、 立交桥、 柏油马路、 名胜古迹、公园、高楼大厦等几个地方介绍了北京的美。表达了人们对祖国首都的热爱。在开课时我让同学们跟唱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歌,把学生的兴趣提上来,让学生意识到今天学的课文和北京有关,然后把学生带入情境,请到过北京的同学说说去过北京的哪些地方,从而揭题。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要通过朗读感悟北京的美。我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谈感受到引入课文中的文字朗读体

2、会,学生对这几个地方有了很深的印象 , 在理解的课文时适时指导理解词语“庄严”、“矗立”、“川流不息”。体会北京天安门的神圣、车辆之多。在课外我还收集了许多北京的图片在课上给学生欣赏,目的是让学生更充分的了解北京,当图片播放的时候,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纷纷发出赞叹。通过欣赏图片激发了学生对北京强烈的兴趣, 指导学生正确、 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北京的美丽和雄伟,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不足的是在本堂课中,我发现课堂气氛不活跃,由于学生对北京的了解还不多,因此口头表达不够完整和准确,因此在今后教学中我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将听说读写贯穿于课堂中,真正把语文的工具

3、性体现出来。北京教学反思二北京是神圣的,是令人向往的,是孩子们熟悉的,也是遥远的、陌生的。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它国际化、现代化的气息,是缺少生活阅历,生活在小城市的学生所难以体会的。课文的第 2 段介绍的是北京的古迹天安门,而3、4 段则介绍北京的交通、绿化等比较现代化的东西,在教学过程中,我便把“朗读指导”与“美景展示”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课件欣赏美丽的北京的同时,再读相关文字,做到“图文并茂”,使学生对北京的认识由抽象到直观,由表象到内化。这样就能更好的“读”,更深透的“悟”。在本次教学中,我认为我做到了以下几点:1、遵循语文教学的原则。从整体部分整体。在课前我先播放了一段北京的美景视

4、频短片,让学生整体感知北京的美,然后再以旅游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去感知天安门、柏油马路、立交桥和其他的名胜古迹的美,最后让学生回顾全文,感受北京的美,从心底发出赞叹:北京真美呀! 我们爱北京 ! 我们爱祖国的首都! 就这样遵循从整体- 部分 - 再回归整体的教学原则,也遵循了低年级学生对事物认识、了解的认知规律。同时也让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情感的深化水到渠成。2、能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感悟理解文本。本课出现了很多四字词语和意思深刻的词,为此词语教学是本课的一个重点。我在执教本课时,摒弃了简单枯燥的的讲解,而是将词语教学与阅读教学紧紧结合在一起,通过与多媒体图片的紧密配合,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词语的意

5、思。3、教学方法多样化。这是一篇写景说明文,如何介绍才能让学生不但听得懂而且喜欢听呢?由老师来介绍,太枯燥了。我创设了坐快乐大巴去北京旅游的情境,让学生既当游客又当导游,这样,从“欣赏、朗读、感受”到“说话、表达、体验”,脉络清晰,层层递进,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第二段是按方位顺序写的,出现了“中央、前面、中间”等方位词。这是学生次接触这种写作方法,但既然出现了,如果不加利用是否白白浪费了教学资源呢?不能说得太深,也不能弄得太枯燥,那该怎样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渗透?基于这些考虑,我制作了一个简单的方位示意图,让学生根据这一图示当导游来介绍的方法,如此一来,学生既掌握了课文中提到的方位,又对方位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还激起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教学确实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绝对的完美。当然对于我来说,遗憾就会更多。首先是教学中的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我还设计了一个有感情朗读全文的环节,因为时间关系,不能进行; 其次是作为二年级的学生来说, 应该把说写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亲身感悟的同时,由说到写,哪怕只写一句话,让孩子在听、说、读、写中培养多方面的语文能力。总之,我认为这节课是一节真实、平实的课,虽然不尽完美,但一定能让学生学有所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