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75521791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东北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东北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东北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东北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东北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北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1 东北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近百年大规模开发使得东北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问题突出。建国以来,作为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老工业基地,大规模的工业开发与污染治理的滞后使得东北地区的资源消耗极大,生态环境严重恶化。1.1森林采育失调,可采森林资源枯竭,生态功能严重衰退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但长期的“重采轻育”和“重取轻予”,使得林区于1980 年代中期全面进入可采森林资源枯竭的危难困境。据统计,与建国初期相比,东北北部和东部山区、半山区天然林锐减,同时,大部分天然原始林变成了次生林,质量显著下降, 生态功能严重衰退。1.2东北平原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人类

2、活动对东北平原西部地区的强烈影响始于1930 年代农业开发,尤其是1980 年代初期的大 ?模农业开垦进一步改变了草原景观,使得植被破坏严重。东北平原西部地区的土地荒漠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和土地盐碱化。1.3黑土区水土流失严重,质量退化东北地区的黑土主要位于松嫩平原中部,面积约1100万公顷,占东北地区土地总面积的8.9%,其中,黑土耕地约815 万公顷,占全区耕地面积的32.5%。但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过度开垦,黑土地区大约2/3 的耕地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肥力下降严重退化。1.4部分资源型城市矿山环境问题严重资源型城市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大多是以矿产资源为支撑的重工业城市。

3、在矿产资源开发中,由于不合理的开采方式、过度开发以及治理滞后等原因,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在相当长时期内还将继续存在,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土地资源破坏、环境污染、地面塌陷、滑坡和泥石流、海水入侵、地下水短缺等。2 东北地区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在全球环境变化的大背景下,结合对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分析,表明近中期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2.1气温明显升高,降水略微减少,生态环境影响显著东北地区年降水量近百年来呈略微减少趋势。20 世纪60 年代中期以前,东北地区降水处于相对丰沛期,60 年代末期到80 年代初期,东北地区一直处于干旱期,80 年代中期至90 年代中

4、期又是一个湿润期,然后90 年代中期至今,东北地区又进入了一次严重的干旱期。同时,全区可利用降水资源呈下降趋势,西部半干旱地区在已有水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可利用降水量仍呈下降趋势,在东部山区其下降趋势最为明显。2.2环境污染欠账多,治理难度大,恶化趋势明显长期以来,东北地区工业经济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重生产,轻保护,以完成和超过国家指令性生产指标为目的,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形成了严重的历史欠账。同时,近些年东北地区工业污染污染物排放的总量仍然较大,环境恶化的压力明显。2.3新型环境污染发展迅速,影响日趋严重东北地区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但由于以前粗放的发展模式,使得质量不

5、高,造成了一些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向质量型转变,一些过去未引起重视的环境问题逐步显现。工业污染所占比重下降,生活污染比重上升;机动车占有量增加引起的尾气污染呈加重趋势;大量的产品类废弃物和废水、废气处理产生的污泥等非传统废弃物急剧增加;辐射污染凸现等。3 东北地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尽管经过多年高强度的开发,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后果,但相对于我国其他地区,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仍具有较强的可恢复性。结合生态环境未来发展变化分析,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应突出重点,加强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保障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3.1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加强科学系统研究利

6、用现代科学技术,建设现代化的环境监测系统和生态环境信息系统,完善各级环境信息网,构建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重点建立省级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中心,以及辽河、松花江、嫩江等重点流域生态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东北地区生态环境信息互联共享,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的区域合作体系。3.2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以企业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进东北地区产业技术升级,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环境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为此,应转变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观念,提高创新意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职能,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研开发机制,探索新的技术开发模式与长效机制。东北地区科研机构和高校众多,智力资源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7、应依托这些知识与创新扩散中心,建设企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大政府科研资金投入,加强企业融资功能建设。3.3营造绿色文化,加强基础制度建设营造绿色文化,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东北地区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建设绿色社区,提高居民生态环境意识,建立新的生产、生活与消费理念,使得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居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建设成为环境友好型社会。3.4实施重大工程措施,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力度针对当前东北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以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契机,加快建设以保护与恢复森林、湿地等重要生态环境要素功能的重大工程措施。重点抓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湿地恢复与保护工程、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建设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