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肾功能不全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545177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七章肾功能不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十七章肾功能不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十七章肾功能不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十七章肾功能不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十七章肾功能不全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七章肾功能不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七章肾功能不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七章肾功能不全一、A型题1肾功能不全严重障碍时首先表现为A尿量变化B尿成分变化泌尿功能障碍D代谢紊乱E.肾内分泌功能障碍答案C题解当各种原因使肾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时,首先表现为泌尿功能障碍,继之可引起体内代谢紊乱,与肾内分泌功能障碍,严重时还可使机体各系统发生病理变化。3弓I起急性功能性肾衰的关键因素是A有效循环血量减少B. 心输出量异常C. 肾灌流不足D. 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小E. 肾血管收缩答案C题解急性功能性肾衰,就是肾前性急性肾衰,是由肾前因素弓起的。凡能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心输出量下降及弓起肾血管收缩的因素,均会导致肾灌流不足,以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发生急性功能性肾衰。4. 能弓起

2、肾前性急性肾衰竭的原因是A肾动脉硬化B. 急性肾炎C. 肾血栓形成D. 休克早期E. 休克晚期答案D题解弓起肾前性急性肾衰竭的关键环节是肾灌流不足,以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各种休克时,每当血压低于8.0kPa(60mmHg)时,肾血流量可减低到正常的30%50%。因此各类休克是引起肾前性急性肾衰竭的原因。肾动脉硬化、急性肾炎、肾血栓形成,均不是肾前性急性肾衰竭的原因,而休克晚期由于长期肾缺血可弓起肾小管坏死会导致肾性的急性肾衰竭。5. 肾毒物作用弓起的急性肾衰竭时肾脏损害的突出表现是A肾血管损害B. 肾小球病变C. 肾间质纤维化D. 肾小管坏死E. 肾间质水肿答案D题解肾毒物主要是指重金属(砷、

3、汞等)、有机溶媒毒物(四氯化碳、甲醇等)、药物(新霉素、卡那霉素等)以及生物性毒素(蛇毒蕈毒、生鱼胆等),它们损害肾脏的突出表现是弓起急性肾小管坏死。7. 下述哪种情况不会产生肾后性急性肾衰竭?A一侧输尿管结石B. 前列腺肥大C. 前列腺癌D.尿道结石E.盆腔肿瘤答案A题解肾后性急性肾衰竭主要由于尿路阻塞所致。若一侧输尿管因结石阻塞后,即使这一侧肾完全丧失功能,另一侧肾可完全代偿,也不会产生肾后性急性肾衰竭。8. 急性肾衰竭发病的中心环节是A. GFR降低B. 囊内压增高C. 血浆胶渗压降低D. 体内儿茶酚胺增加E.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答案A题解无论是少尿型急性肾衰或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的病

4、人,肾小球滤过率(GFR)均降低,因此,GFR降低被认为是急性肾衰发病的中心环节。10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少尿的发生关键机制是A肾灌注压下降B. 肾血管收缩C. 肾小管阻塞D. 肾小管原尿反流E.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答案E题解肾灌流压下降和肾血管收缩引起的肾缺血、肾小管阻塞以及肾小管原尿反流,均可最终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使病人出现少尿。所以,肾功能不全患者少尿发生机制的关键是肾小球滤过率降低。12.肾小管原尿反流是指A肾小管内液反流到肾小球B. 髓袢内液反流到近曲小管C. 髓袢升支内液反流到髓袢降支D. 肾小管内液反流到肾间质E. 集合管内液反流到远曲小管答案D题解急性肾衰时,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

5、广泛坏死,基膜断裂,尿液经断裂的基膜扩散到肾间质,这种现象称为肾小管原尿反流。14. 急性肾衰时引起肾小管原尿反流的直接原因是A.尿量增多B. 肾小管基膜断裂C. 原尿流速缓慢D. 肾小管阻塞E. 间质水肿答案B题解急性肾衰时,由于缺血、中毒等多方面的因素可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广泛坏死,基膜断裂,尿液经断裂的基膜扩散到肾间层,使间质水肿,并压迫肾小管和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使肾小管受压,阻塞加重,进一步使GFR下降和持续少尿。引起原尿反流的直接原因是肾小管基膜断裂。15. 急性肾衰竭少尿期患者最危险的变化是(0.209,0.428,03临床)A.水中毒B. 高钾血症C. 少尿D. 代谢性酸中毒

6、E. 氮质血症答案B题解急性肾衰时由于肾泌尿功能降低,可出现少尿或无尿,从而导致水中毒、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氮质血症,其中高钾血症是少尿期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因为高钾血症可使心肌中毒,引起心律紊乱,甚至心脏停搏而死亡。16. 有关非少尿期急性肾衰竭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 GFR下降程度不严重,无氮质血症B. 肾小管损伤较轻C. 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尿量较多D. 尿相对密度较低E. 尿钠含量较低答案A题解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患者GFR下降程度不严重和肾小管损伤较轻,但发生进行性氮质血症,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尿量较多,尿钠含量较低,尿相对密度也较低。17. 下述有关慢性肾衰竭的描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7、?A常见于慢性肾脏疾病B. 肾单位进行性破坏C. 氮质血症进行性加重D. 水、电解质酸碱紊乱E. 无内分泌功能紊乱答案E题解慢性肾衰竭是指任何疾病能使肾单位发生进行性破坏,则在数月、数年或更长的时间后,残存的肾单位不能充分排出代谢废物和维持内环境恒定,因而引起体内代谢废物潴留(如氮质血症),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肾内分泌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它与急性肾衰竭重要临床表现不同就在于有明显的肾内分泌功能障碍。18目前在我国引起慢性肾衰竭最常见的原因是A慢性肾盂肾炎B. 肾结核C. 多囊肾D. 全身性红斑性狼疮E. 慢性肾小球肾炎答案E题解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结核、多囊肾、全身性红斑

8、狼疮等疾患均可引起慢性肾衰竭,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是最常见的原因,约占50%60%。19. 慢性肾衰竭的发展阶段可分为A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B. 多尿期、少尿期、衰竭期C. 代偿期、失代偿期、尿毒症期D. 代偿期、肾衰竭期、尿毒症期E. 代偿期、肾功能不全期、肾衰竭期、尿毒症期答案E题解慢性肾衰竭的病程是进行性加重的,根据发展阶段可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失代偿期又可分为肾功能不全期、肾衰竭期和尿毒症期。20. 慢性肾衰竭发展过程中代偿期的内生肌酐清除率是大于A. 50%B. 40%C. 30%D. 25%E. 20%答案C题解慢性肾衰竭发展过程中的代偿期,虽然肾单位进行性地被破坏,但通过残存的

9、完整的肾单位的代偿,使内生肌酐清除率大于30%,此时机体尚能维持内环境稳定,无氮质血症和不出现临床表现。21. 慢性肾衰竭不全期不会出现A.内生性肌酐清除率下降至正常值的2025%B. 代谢性酸中毒C. 中度氮质血症D. 多尿、夜尿E. 乏力和轻度贫血答案A题解慢性肾衰竭的肾功能不全期临床表现有:代谢性酸中毒,因肾浓缩功能减退可出现多尿、夜尿等症状;也可有乏力与轻度贫血,轻度或中度氮质血症,内生性肌酐清除率下降至正常值的25%30%,若下降至20%25%,则进入肾衰竭期。22. 慢性肾衰终末尿毒症阶段时内生性肌酐清除率下降至正常值的百分之多少?A. 30%以上B. 2530%C. 2025%D

10、. 20%以下E. 10%以下答案D题解慢性肾衰竭发展到尿毒症阶段时,内生性肌酐清除率下降至正常值的20%以下。23. 慢性肾衰竭患者一般不会出现(0.398,0.348,03临床)A.夜尿B. 多尿C. 少尿D. 高渗尿E. 蛋白尿答案D题解慢性肾衰竭患者泌尿功能障碍早期可表现为夜尿、多尿,晚期则少尿;尿渗透压改变表现为低渗尿、等渗尿;尿成分变化表现为蛋白尿、血尿和脓尿。因为肾浓缩功能障碍,不会出现高渗尿。24. 多尿,是指24小时尿量超过A. 1000mlB. 1500mlC2000mlD. 2500mlE3000ml答案C题解多尿是指24小时尿量超过2000ml。25少尿是指24小时尿量

11、少于A2000mlB1000mlC800mlD400mlE100ml答案D题解少尿指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26慢性肾衰时患者出现低渗尿,其相对密度比重最高只能达到A1.010B1.015C1.020D1.025E1.030答案C题解正常人尿相对密度的变动范围为1.0021.035,在早期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肾浓缩能力减退而稀释功能正常,因为出现相对低密度尿,当尿相对密度最高只能到1.020时,称为低渗尿。27慢性肾衰竭患者尿相对密度固定在1.010左右说明肾脏A浓缩功能下低B. 稀释功能降低C. 重吸收功能降低D. 滤过与重吸收功能受损E. 浓缩与稀释功能障碍答案E题解慢性肾衰竭患者随

12、着病情发展,终尿的渗透压接近血浆晶体渗透压,尿相对密度固定在1.0081.012,即1.010左右,尿渗透压为266300mmol/L。这种尿称等渗尿。等渗尿的出现说明肾浓缩和稀释功能均已丧失。29.慢性肾衰竭晚期发生代谢性酸中毒主要机制是A.CFR功能降低致非挥发酸排出JB. 肾小管泌H7产氨JC. 肾小管重吸收HC03阈值JD高钾血症影响E. 乳酸生成f答案A题解慢性肾衰竭晚期,当肾小球滤过率降至正常人的20以下时,每天可积蓄2030mmol的H,血浆中非挥发性酸代谢产物不能由尿中排泄,特别是硫酸、磷酸等在体内积蓄而发生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30慢性肾衰竭常出现的钙磷代谢紊乱是A.血磷f

13、,血钙fB. 血磷f,血钙JC. 血磷J,血钙fD.血磷J,血钙JE.血磷正常,血钙f答案B题解人体正常时6080的磷由尿排出。在慢性肾功能功能衰竭时,由于肾小球滤过率极度下降,故血磷排出障碍引起血磷升高。因为血钙与血磷的乘积为一常数,此时必然导致血钙降低;此外由于VitD代谢障碍,血磷升高引起降钙素分泌增多,以及体内某些毒物影响肠钙吸收等因素均会引起血钙下降。31产生肾素依赖性高血压的主要机制是(0.257,0.169,03临床)A钠水潴留B外周阻力增加C心输出量增加D血液粘度增加E.扩血管物质减少答案B题解在某些肾疾病患者,由于肾相对缺血,激活了肾素-血管紧张素引起高血压,称之为肾素依赖性

14、高血压。其主要机制是血管收缩,使外周阻力增加。32产生钠依赖性高血压的主要机制是A.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B. 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C. 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D. 扩血管物质减少E. 血液粘度增加答案A题解钠依赖性高血压产生的主要机制是在慢性肾衰竭时,由于肾排钠、排水功能降低,钠水在体内潴留,血容量增加和心输出量增大导致血压升高。33. 慢性肾衰竭引起患者出血倾向的主要原因是A凝血因子消耗过多B. 抑制血小板第三因子释放C. 血小板数量减少D. FDP的抗凝血作用E. 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答案B题解慢性肾衰竭引起患者有出血倾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血小板数量的变化和质的变化等。其中血浆中有毒物质抑制血小板第三因子的释放,这可能是引起出血倾向的主要原因。34. 下述哪一因素不是肾性骨营养不良的发病因素?A.低钙血症B. 高磷血症C.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D. 维生素D代谢障碍碱中毒答案E题解肾性骨营养不良的发病机制:钙磷代谢障碍;高血磷和低钙血症,因低血钙刺激甲状旁腺引起功能亢进,分泌大量PTH,致使骨质疏松和硬化;维生素D代谢障碍;酸中毒;H+持续升高,可促进骨盐溶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