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及贫困人口生产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贫困村及贫困人口生产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贫困村及贫困人口生产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位于山西省北部,北隔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接壤, 西与朔州市右玉县毗邻,南连朔州市怀仁、山阴县,东靠大同 市南郊区。境内国土面积1314.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2万 亩,林地88.56万亩,草地38万亩。全县辖3镇6乡228个行政 村,总人口16万,其中:农业人口10.8万人。境内土地资源广 阔,煤炭资源丰富,既是传统的农业小县,又是全国重点产煤 大县,更是典型的黄土丘陵区。总的地形地貌以及气候特点是 山地丘陵多、平川少,土地贫瘠,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无霜 期短,水资源严重匮乏,为了解和掌握全县贫困村和贫困人口 基本情况,我们对左云县贫困村经济社会发
2、展情况进行一次全 面调查。情况如下:村基本概况据对228个行政村初步统计,农业总人口 10.8万人中,处 于贫困线下的有8883户,12472人,占农业总人口的11.5%。 涉及到9个乡镇,228个行政村,其中:贫困人口在30%以上的 村庄52个;贫困人口在50%以上的村庄29个,目前在册人数 300人以下,常住人口不足150人的偏远山区农村48个,3524 户,8665人,需要搬迁的村庄9个,534户,1636人。搬迁遗 留旧村32个,7399户,17994人。他们的生产、生活存在的特 殊困难和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农村交通、饮水、用电、住房、通讯等基础设施仍 然相当落后。一是交通
3、难。81个贫困村中,未通汽车的有25 个交通难导致农副产品流通难,市场占有份额低,农产品 收购价格降低,农民增收难。二是饮水难。据统计,全县贫困 村中还有28个村5680人饮水难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调查的81 个贫困村中自来水入户仅有760户,大多数群众还没用上清洁 卫生的自来水。三是用电难。全城区贫困村中虽已不存在无电 村,但由于基本未进行农村电网改造,用电损耗大,因此经常 缺电。四是人居环境条件差。虽然贫困村中没有稳固住房的只 有92户272人,但由于缺乏科学布局,人畜未进行分离,村中 卫生条件差,居住环境不容乐观。五是通讯难。调查的81个贫 困村中,尚有些村未通电话,未通广播电视。(二)贫
4、困村虽然耕地面积不少,但防涝抗旱能力比较差, 卖粮难问题比较突出。这些贫困村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大部分 无灌溉设施,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脆弱,因此大部分属中低产 田,基本上靠天吃饭。(三)缺乏发展经济的“领头羊,村委会发展农村经济没 有清晰的思路。在调查中,发现许多村很少有从事运输业、建 筑业和加工业的经济能人;村委会干部对于该村如何发展农村 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没有清晰的思路,一味强调该村资源 缺乏,没有面对现实寻找发展农村经济的项目和路子。(四)乡村贫困人口科技文化素质低,自我发展能力不强。贫困人口接受新科技、新思想的能力差,思维方式、生产方式 和生活方式十分落后,发展商品生产、开拓市场的能
5、力相当弱。大部分群众还存在着严重的等、靠、要思想,缺乏自力更 生、艰苦创业、勇于致富的劲头。大多数乡镇文化站没有能够 真正发挥作用,大部分村没有文体娱乐场所,群众文化生活贫 乏,参与聚赌、斗殴等违法现象时有发生。(五)卫生设施及设备配置欠缺,疾病防控能力差,看病 就医难。大多数贫困村乡村卫生医疗机构由于资金缺乏,设备 简陋,药品不足,有的没有配备合格的卫生人员,一些小病想 通过找卫生员或药品解决都很难。(六)产业结构单一,群众生产技术落后,科学技术普及 率低。这些贫困村,主要以种植马铃薯、豆类、筱麦、葫麻为 主,小部分农户养猪、鸡、牛、羊等,但形成不了规模。种养 科技含量低,产出效益低,村干部
6、未能掌握实用技术,不能带 领群众脱贫致富。二、导致贫困村贫困落后的原因(一)历史原因和自然原因。从总体上说,贫困村主要分 布在偏远地区,缺水、行路难,生产和生活条件差。农村基础 设施落后,交通不便,通讯缺乏,信息闭塞,农副产品运输通 道不畅,加上农副产品开发与市场需求局部脱节,在一定程度 上影响了群众开发农副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以致难以脱贫。(二)体制原因。贫困村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较深,经 济体制改革和转轨滞后,市场主体形成发展缓慢,习惯于计划 经济的思维方式、领导方式和生产方式,缺乏以市场为导向、 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观念,开拓市场和开发资源的能力不足, 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三)自身原因。
7、文化教育落后,人口素质还偏低;对新 思想、新观念、新科技、新事物、新产业的认识和接受慢,是 造成贫困的内在原因。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 后;文化教育的层次和科技普及率低,作为农村主要劳动力的 青壮年,文化水平低,缺乏技术。(四)农业生产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低, 尚未形成覆盖农民稳定收入的主导产业。新培育的特色产业因 缺乏资金扶持,未形成生产规模,农村经济收入主要靠零星种 养和外出务工,与一村一品的标准相距甚远。三、解决贫困村现状的对策及建议加快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是左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为了实现左 云县经济转型发展的目标,
8、必须要加大对贫困村的扶持力度。(一)改善条件,加大投入扶持力度。基础设施落后仍然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主要因素,今后要想方 设法在公路、农田基本建设、村村通广播电视、沼气池、环境 改造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改善贫困村的基本 生产生活条件,切实解决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问题。 多组织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免费为贫困群众传 授科技知识,送医送药,加大高新科技投入力度,用新技术、 新思维、新理念的思路扶持贫困村发展。(二)立足于自身,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贫困村的脱贫与 增收,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任何外部环境的改善都只是为 农民增加收入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农民增加收入最终还
9、是要依 靠农民自身,有赖于农民观念的转变,素质的提高和艰苦的努 力。一是要继续加大对发展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确保农村的 学生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二是在办好初级中学的同时,大力 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造就一支农民实用技术队伍,使农民 增强致富的本领,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三是要加强农业科研 队伍建设,建立农业科技推广的良好运行机制,开拓农业技术 市场,加强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四是要加强广播电视事业 的发展,搞好村村通工程,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让更多 的群众从广播电视中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到先进的文化、 科技知识。(三)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结构 调整的目标首先要按照围绕增收
10、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 依靠科技增效益的方针,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拓展农村经济 的发展空间。其次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重点突破。结合本 地实际,结构调整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优化农业区域结构,加快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发 展特色规模经济,大力开发高附加值的名优特产品,逐步实现 农产品的优质化。从实践上看,一个村抓住一个优势项目,一 两年就可以见成效。第二,依靠科技进步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发展优质高效 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扩展农产品的消费市场,延长 产业链。重点培植支柱产业,发展一村一品,多渠道增加农 民收入。第三,加强农作物产后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工 作,加强农作物的耕
11、作改制,做好精量播种、配方施肥、节水 灌溉等栽培技术,以及畜禽集约化饲养配套技术的研究开发和 推广工作。加快现有农产品储运、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步伐, 彻底改变农产品重产前、产中,轻产后的状况,使农产品不但 产后继续保持优质,而且还能提高其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第四,要优化投资环境,积极牵线搭桥,引入有实力、 讲诚信的企业和个体参与农村经济开发,充分发挥企业在产业 结构调整中的主导作用,通过结构调整和项目实施,培育地方 财源,增加农民收入。(四)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第一,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 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地方资源优势的特色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 道,使农村经济逐步走出
12、一条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新路 子。第二,抓龙头,力求形成工农联动产业链。坚持以新兴的 高科技农副产品加工骨干企业为龙头,建立起以种、养专业村 为基地,以千家万户农户为依托的产业链,形成产、供、销一 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工农联动新格局,使一部分农民通 过企业加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新的发展模式先富起来,从而达 到引导农民发展商品生产,尽快取得经济实惠之目的。第三,搞活流通,加强农产品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 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销售保障机制,以城区服务为龙头,以乡 镇服务为基础,依托农业科技部门的技术指导,为农民提供生 产、购销、科技信息服务,把生产与服务有机联系起来,解决 种难”、“卖难问题
13、。第四,要动员贫困村农民充分利用耕地资源,本着宜农 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原则,通过整合土地资源,发 展各种农作物、开发立体种养,保持生态平衡,走可持续的生 态农业发展道路。(五)分类帮扶,拓宽增收致富渠道。首先要全面落实扶 贫开发责任制,有关部门、社会团体等有实力的单位与贫困村 定点挂钩,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并明确不脱贫不脱钩。 努力搞好与发达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县级机关支援贫困村应 采取多种帮扶形式,既要重视捐钱捐物,又要帮助培训管理和 技术干部,资助中小学教育,援建科研项目,同时还应利用自 身优势,为贫困村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等。二要通过制定一 系列配套政策,把地处边远、交通闭塞、生态环境差的贫困村 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使各项扶贫资金向贫困村倾斜。三要坚 持以种植业、养殖业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项目,以劳务输出作 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四是大力发展生产服务项目,辐射带 动农民致富。如增加扶贫贷款,支持能够带动贫困人口增加收 入的种养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市场流通企 业的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积极稳妥地推广扶贫到 户的小额信贷,支持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农业委员会二0二年二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