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学考训练之语言表达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75414286 上传时间:2023-11-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学考训练之语言表达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二学考训练之语言表达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二学考训练之语言表达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二学考训练之语言表达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二学考训练之语言表达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学考训练之语言表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学考训练之语言表达(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学考训练之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式现代派小说”包括王蒙等的意识流小说、宗璞等的荒诞小说和刘索拉等的“观念”意义上的现代派小说。_;_。_,_,_。它成为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中最普遍的时间形式,并对中国新时期小说时间形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这些小说中,事件与人物性格的展开均无固定的时空顺序及因果逻辑而王蒙等进行的小说变革,则从结构技巧、思维变换和展现风格等视角,改变了以往的小说形式由此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意识流”小说文本结构是按照人物的心理及“意识”流程演绎故事的跌宕起伏和人物的悲欢离合从传统意义上说

2、,中国小说长于通过描写外部现实世界,即描摹人与人之间的故事关系来表现人物性格及其命运AB C D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朱光潜的谈美一书中还谈论了美感与快感的区别,_,_,_,_,_。_,它不包含功利目的,它使人暂时忘记自我而专注于欣赏对象当中。所以说,艺术可以使人出世。那么这只是快感而不是美感 区分了这两种极易混淆的感觉指出“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 当我们感觉到高兴而联想到自身的欲望时美感不是普通的感官刺激 用“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这一生动的比喻AB C D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句子是()雨,悒郁而又固执地下着。_,使人

3、想起辽阔的江村,小楼一角,雨声正酣,从窗外望去,朦朦胧胧,仿佛张着纱幕,_,终于跟雨云融合作一处。我又记起故乡的乌篷船,_。A那淙淙的雨声正惹人思绪纷飞;远山巅宛如一幅绝妙的水墨画;缓缓地移动在江南水乡B那淙淙的细语正编织着一种幻境;远山巅宛如一幅绝妙的水墨画;夜雨淅淅地敲着竹篷,船头水声汩汩C那淙淙的雨声正惹人思绪纷飞;远山巅水墨画似的逐渐融化;缓缓地移动在江南水乡D那淙淙的细语正编织着一种幻境;远山巅水墨画似的逐渐融化;夜雨淅淅地敲着竹篷,船头水声汩汩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一竿翠竹,一支横笛,生命简约如此,简约到一支竹笛。游子吹,_。闺中少妇吹,_。征人吹

4、,_。诗人吹,_。是思君令人老 是思发在花前 是江城五月落梅花,是白鸟成行忽惊起 是风起塞云断,夜深关月开AB C D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_。这样布置后,它打开了它的云库,拨给这区域的,有倏来倏去的云,扑朔迷离的雾,绮丽多彩的霞光,雪浪滚滚的云海。它创造了人间,还安排了一处胜境。它选中皖南山区。这些朱砂的,丹红的,紫褐色的群峰,前拥后簇,高矮参差。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高峰下临深谷;幽潭傍依天柱。它巧妙地搭配了其中三十六大峰和三十六小峰。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手法,迅速地,在周围一百二十千米,面积千余平方千米的一个浑圆的区域里

5、,分布了这么多花岗岩的山峰。ABC D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_。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作最好的消遣的。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染出来的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一种消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无论论语还是圣经,无论柏拉图还是康德,不妨就当作闲书来读ABC D1(2012课标全国高考)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

6、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_。_。_,_。_。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用葫芦做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ABC D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_。_。_。_。_。_。如在某些汉印中,就有“荼”字省作“茶”的写法。民间的书写者出于某种考虑,将“荼”减去一笔,这就成了“茶”字随着饮茶习俗的推广,“荼”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荼”简写为“茶”,汉代已露端倪在中唐之前“茶”

7、字写作“荼”,这恐怕不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茶作为饮品,我们都很熟悉“荼”有多个义项,“茶叶”义是其中之一ABC D(2012湖南高考)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_,满庭鸟迹印苍苔。A只道林间无人至B小院地偏人不到C门巷深深过客稀 D寒气偏归我一家(2012广东高考)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艺术家富于感情,单凭直觉思维;他恍然大悟,无须推理。 / 这种看法未免失之武断,甚至是错误的。真正的科学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当的想象力,有时还会越过复杂的推理而直接得到答案;否则,他的科学研究也会受到影响。人们习

8、惯于把艺术和科学说成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完全不同的东西。真正的艺术家,既有想象力,也有相当的推理能力,并且深知自己的作为;否则,他的艺术创作会受到影响。科学家相当冷静,光靠理性思维;他循序论证,无须想象。A BC D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_,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_,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_,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多读如果彻底少读如果彻底多读而不求甚解少读而不求甚解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ABC D清人张潮在其幽梦影中曾说:“对渊

9、博友如读异书,对风雅友如读名人诗文,对谨饬友如读圣贤经传,对滑稽友如阅传奇小说。”这话确有见地,人生一世,除了亲情、爱情外,友情更是不可缺的。因为_。A友情是一种广度,亲情是一种深度,而爱情则是一种纯度B友情是一种纯度,爱情是一种深度,而亲情则是一种广度C爱情是一种纯度,亲情是一种深度,而友情则是一种广度D亲情是一种深度,爱情是一种纯度,而友情则是一种广度】自从五四以来,翻译介绍先进国家的文化成果就成了中国人的迫切要求。_。A这些翻译作品促进了我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B翻译作品日渐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C翻译作品日

10、渐其多,这些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D这些翻译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得体(2011湖南高考)下面是某校校庆前夕,四位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获悉母校华诞,甚喜,届时定拨冗出席庆典,特此通知。B因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光临母校参与庆典,深表歉意。C虽身体欠安,但一定准时前往母校列席庆典,谨此奉告。D因航班取消,故不能及时赶到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老大爷远远看见我,遂放下赶鸭的竿子,拉起敞开的衣襟擦了擦额上的汗,笑眯眯地向我走来。B林海正在草拟失物启事,他写道

11、:“昨天我在教室丢失了一本名言词典,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C黄宗英谈到演员赵丹之死时说:“一个演员毕生塑造角色,而时代也塑造了他自己。他是在知心的观众欢迎的掌声和殷切的期待中,落下生命之幕的。”D小明看见王大伯家失火后急冲冲跑来对母亲说:“着火啦!冲天的大火!大火吞噬了太阳!遮住了大地!”11下面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想要告诉你,刮风了,记得添衣,别忘记咱俩的情谊,常联系。B祝福的话,总是说也说不完;关怀的心,总是用也用不尽!亮亮,你好!你的生日聚会我可能来不了了,因为临时有点事,即使能来,也大概要到晚上10点以后了,先祝你生日快乐!C它没有亲情的伟大,没有爱情的浪漫,没有友情的

12、真挚,但它或许能让人一生受益。祝您节日快乐!D您燃烧的激情,给我人生拼搏的动力;您坚韧的性格,给我战胜困难的力量;您朴实的父爱,是我生命中永远的太阳!爸爸,祝您父亲节快乐!12下列选项是四则“遗失启事”的主要内容,其中表达通顺、得体的一项是( ) A本人昨天在体育馆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 B昨日本人不慎丢失随想录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哟。 C本人昨日在图书馆不慎丢失黑色眼镜一副,希望拾得者与我联系,不胜感激。 D昨日本人遗失饭 卡于学校饮食服务中心,肯请拾者高抬贵手交还,万分感激。8. 斟酌下引诗歌的意境、旨趣,内依序最适合填入的选项是:夜渐渐地冷了,我犹对灯独坐冬夜读书,忍对一天地间的仅仅隔一层窗,薄薄的纸我犹挑灯夜读,忍受一身每一个字是概念,每一句子是命题是力量,是行动,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宇宙有热,有光在沉寂如死的夜心,我听到一个声音呼唤我的名字:我欲 (方思声音)(A)黑暗创伤乘风归去 (B)黑暗寒意推窗出去(C)寂寞创伤推窗出去 (D)寂寞寒意乘风归去9. 斟酌下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