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思想中推动基础教育工作发展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5411271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解放思想中推动基础教育工作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在解放思想中推动基础教育工作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在解放思想中推动基础教育工作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在解放思想中推动基础教育工作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解放思想中推动基础教育工作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解放思想中推动基础教育工作发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解放思想中推动根底教育工作开展解放思想的本质就是通过创新工作思路,改良工作方法,与时俱进地开展工作,以获得工作和事业上的更大成功。不解放思想我们就会固步自封,在开展的老路上彷徨,工作得不到良性开展和快速进步。相对根底教育来说,解放思想尤为重要。解放思想,根底教育应施行智育、素质教育两手抓工程。我们要用哲学的观点来对待和处理好智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智育与素质教育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教育中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把工作侧重于智育或素质教育的某一方,就会由教育工作的量变而引发教育成果发生质变。无数事实证明,过份的抓素质教育,会使学生课本知识成绩一落千丈,而专搞应试教育,又会使学生得不到全面开展。

2、西方国家重视素质教育,而中国的唯智教育却根深蒂固。有专家认为,倘假设把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教育合二为一,那么是最完美的教育方式。因此,我们应施行素质教育与智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两手都不能放松,使学生既有良好的智力,又有过硬的素质;既会用头脑考虑问题,又能动手解决问题,操作理论。从而到达教育的最高、最完美的境界,培养出最优秀、最合格的根底教育人才。解放思想,根底教育应改变完善管理体制和评估监视机制。当前,不少地方的教育正深陷在唯智教育的道路上不能自拔。明地里举着“全面开展,施行素质教育”的旗帜,本质上却干着唯智教育的事情。无论是管理体制还是评价监视机制,都侧重于智育。如某地抓教育质量,实行质量告诫

3、,告诫的科目只有语、数、外、史、地、政、生、物、化,没有体、美、英、劳等科目。原因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进展的质量评比没有纳入音、体、美、劳等科目。长期以来,这些科目被群众视为“副课”而倍受冷落,有的学校干脆不开这些课程。其实,这些所谓的“副课”与语数等科目一样都是根底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他们与语数等科目一样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我国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开展的接班人。在此,笔者质疑,我们众多的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专家为什么就没有发觉到这一点呢?这种应试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不仅表如今了质量告诫上,还表达在了对老师的职称晋升、工资评定和评优评先上。对于教育单位来说,质量抓

4、不好,那么给挂黄牌警告、创佳评差的牌子,对班子进展诫勉谈话,对职工集体扣发奖励工资等处理方式。于是,便演绎了智育重蹈覆辙的老剧。我们必须立即清醒头脑,悬崖勒马,通过改变管理体制和评估监视机制的方法解决问题,把素质教育放在一端是智育的天平上。解放思想,要正确认识教育质量。教育质量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是单指学生的科目考试成绩,还包括学生的素质,详细到了学生的道德、劳动、技能、思想等成长与开展的各个方面。要评价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和一个学生的成绩如何,就要克制改变这种片面的错误的思想观念。要从整体出发,从实际出发,综合、全面对待评价。另一方面,对于学校教学质量的评判,应通过它所培养的人才去定论,学生

5、的考试成绩只是一个暂时的、外表的结果和现象。受教育者从被教育成长、成人、成才再到获得成就的这几个环节,成就最为关键。人民教育必须为人民效劳。受教育者在成为人才后假如为社会和人民所作的奉献越大,就说明了他所受的教育质量越高,那么,这种教育就是最成功的教育。“人才+奉献=教育质量”的评价公式,遵循了马克思认识的辩证开展规律理论原理,是目前科学、合理、全面、超前的评价标准。这对于根底教育单位中小学来说,要建立“学生终身成长档案”,并以此去衡量教育质量程度。因为根底教育对成长中的学生的知识技能、人格和道德的形成与开展有很大的影响,起到了一定的奠基作用。解放思想,根底教育应抓好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根底教

6、育是启蒙教育,是教育的基石,教育的成败从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根底教育。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根底教育必须做实、做细、做牢,来不得半点虚假,杜绝一切形式、漂浮和本本、教条。一旦根底教育工作失实失真,就会使教育的大厦沦为空中楼阁。同时,根底教育要做大作强,要敢于创新。我们应重视根底教育,要把根底教育当作一项富民强国的产业来抓,在还没有才能搞“肥猪添膘”的情况下,倾资扶持根底教育,着力解决贫困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缺乏、优质教育资紧缺和校舍不平安等方面的问题。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突出因地制宜,一个地方应根据自身的实际确立人才培养目的,在工作中不断总结、探究、创新。真正实现解放思想推动根底教育的进步与进步。袁冲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