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中考第三篇物质科学1.6酸碱盐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5411139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0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中考第三篇物质科学1.6酸碱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科学中考第三篇物质科学1.6酸碱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科学中考第三篇物质科学1.6酸碱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科学中考第三篇物质科学1.6酸碱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科学中考第三篇物质科学1.6酸碱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中考第三篇物质科学1.6酸碱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中考第三篇物质科学1.6酸碱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节 酸碱盐考点梳理 1酸 (1)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酸电离出的阴离子就叫做酸根离子。 (2)酸的通性 由于酸在水中电离出共同的阳离子一一H+,所以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3)常见的酸 名称 盐酸 硫酸 硝酸酸的性质颜色、状态、气味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无色、粘稠、油状液体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沸点易挥发(在空气中形成白雾)高沸点、难挥发易挥发(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常用浓酸密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1.19克/厘米3371.84克/厘米398 浓酸特性挥发性: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吸水性:常用作气体干燥剂脱水性:使纸张、木材等脱水炭化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生成水而不是氢

2、气浓、稀硝酸都有强氧化性 【注意】 稀释浓硫酸时,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必须把浓硫酸慢慢沿容器壁或玻璃棒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4)酸雨的危害 酸雨不仅危害健康,而且使水域和土壤酸化,损害农作物和树木生长,危害渔业,腐蚀建筑物、工厂设备和文化古迹。 2碱 (1)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碱。常见的可溶性碱有:NaOH、KOH、Ba(OH)2。 (2)碱的通性 由于碱在水中电离出共同的阴离子一一OH-,所以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注意】难溶性碱一般不与指示剂、非金属氧化物及盐反应。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如: Cu(OH)2CuO+H2O 常见的可溶性碱有:NaOH、KOH、

3、Ba(OH)2、Ca(OH)2(微溶)、NH3H2O。 (3)中和反应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4)常见的碱碱的化学式 NaOH Ca(OH)2 俗名 苛性钠、烧碱、火碱 熟石灰、消石灰 物理性质 白色固体 白色粉末极易溶于水并放热 微溶于水 易潮解(密封保存) 不易潮解 强腐蚀性 有腐蚀性 主要用途用于石油、纺织、造纸等工业,是制肥皂、洗涤剂的原料用于制漂白粉、波尔多液;农业中用于中和土壤;建筑上砌砖和粉刷墙壁 3盐 (1)定义: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2)盐的制取 天然存在:如纯碱可从内陆盐湖中提取。 化学方法:如盐+盐两种新盐 盐+盐新盐+新碱 但

4、必须注意:反应物必须都可溶; 生成物之一是沉淀。 (3)盐的溶解性一般来说,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易溶;而大多数碳酸盐都不溶于水;盐酸盐除AgCl不溶,硫酸盐除BaSO4不溶,其余均可溶(注:Ag2SO4、CaSO4为微溶物)。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5)几种重要的盐化学式俗称 概 述 主要用途 NaCl食盐无色透明晶体,易溶于水有咸味,不易潮解,粗盐中因含MgCl2、CaCl2易潮解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食用,防腐医疗上用的生理盐水是0.9的食盐水CuSO4含结晶水的晶体称胆矾或蓝矾无水硫酸铜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水溶液呈蓝色CuSO4+5H2O=

5、CuSO45H2O CuSO45H2OCuSO45H2O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可用于检验物质中水的存在CaCO3石灰石、大理石(主要成分CaCO3)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制生石灰建筑材料制水泥的主要原料Na2CO3苏打、纯碱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晶体Na2CO3l0H2O易风化制玻璃制肥皂造纸、纺织洗涤剂 (6)几种重要离子的检验:Cl-、SO、CO、NH。4溶液酸碱性的测定 (1)定性测定:利用酸碱指示剂或某些花的浸出液进行测定。 常用指示剂及其在酸性、碱性溶液中的颜色比较。指示剂酸性溶液 (pH7)碱性溶液 (pH7)石蕊试液(紫色)红色蓝色酚酞试液(无色)无色红色蓝色石蕊试纸红色不变色红色

6、石蕊试纸不变色蓝色 (2)定量测定:pH试纸 pH的含义: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表示。pH的范围在014之间。 pH7,溶液呈酸性; pH=7,溶液呈中性; pH7,溶液呈碱性。 pH的测定: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试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看与哪种颜色最接近,即可知溶液的pH。高频考点及真题演练高频考点一 溶液的酸碱性考题一 右图中表示人体内的一些液体和排泄物的正常pH范围,据此判断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 A血浆 B唾液 C胃液 D尿液真题演练1 2007年,我国首次调整饮用水标准。新

7、标准规定,饮用水的pH在6.58.0之间,符合健康标准。由于受酸雨影响(在我国酸雨中一般含有少量的硫酸),目前我国天然水体大多呈弱酸性。要使pH低于6.5的天然水达到饮用水的酸碱度范围,下列处理方法最可行的是( ) A加热 B加入适量纯碱 C加入适量氯化钡 D加入适量明矾高频考点二 酸 常见酸的性质与用途考题二 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 A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真题演练2 关于硫

8、酸和盐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其浓溶液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质量都会减少 B其稀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C其稀溶液都可用于除去钢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D都能与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高频考点三 碱常见碱的性质与用途考题三 造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有效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1)回收农田产生的秸秆为造纸原料,可以减少焚烧秸秆带来的_污染。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6H10O5)n,纤维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2)造纸会产生大量含NaOH的碱性废水,需经处理呈中性后排收。 检测废水呈碱性的简单方法是_。 若某造纸厂废水中NaOH的质

9、量分数为1.6,现有废硫酸9.8 t(H2SO4),的质量分数为20),可以处理的废水质量是多少?答案:(1)烟尘;36:5:40 (2)用无色的酚酞溶液滴入少量废水呈现红色;l00 t真题演练3 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下图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该实验操作是将_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3)当加入溶液的质司:为a g时,所得溶液lfl的溶质为(写化学式) _。 (4)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 g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_色。高频考点四 盐 常见的盐及重要用途考题四 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协助完成

10、相关任务。 【研究课题】探究水壶内部水垢的主要成分。【查阅资料】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天然水和水垢所含的物质及其溶解性如下表:物质Ca(HCO3)2Mg(HCO3)2Ca(OH)2溶解性可溶可溶微溶物质Mg(OH)2CaCO3MgCO3溶解性不溶不溶微溶 【提出猜想】水垢的主要成分一定含有Mg(OH)2和_,可能含有Ca(OH)2和_。 【设计方案】 (1)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鼍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Na2CO3溶液如果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水垢中无_(填化学式)。 (2,乙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进一步确定水垢中含有碳酸盐的成分。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按图组装仪器,

11、将50 g水垢试样放入锥形瓶中,逐滴加入足量稀盐酸。若D瓶增重22 g,则水垢全部是CaCO3。 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称量D瓶内物质增加的质量。 重复和的操作,直至D瓶内物质质量不变。 测量滴加稀盐酸体积与D瓶内物质增加质量的关系如图曲线所示: 【评价】 (1)A瓶中的NaOH溶液起到_作用。若A瓶中无NaOH溶液,D瓶中的质量将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一般情况下,两种不同金属形成的碳酸盐与足量盐酸反应时,若两金属的化合价相同、两种盐的质量相同,则相对分子质量小者放出的气体多。分析曲线图可知:水垢中一定含有_(化学式),

12、理由是 _。 (3)以上实验_(填“能够”或“不能”)检测出水垢中含有Mg(OH)2。答案:【提出猜想】CaCO3 MgCO3 【设汁方案】(1)Ca(OH)2 【评价】(1)吸收CO2 增大 (2)MgCO3 实际生成CO2的质量是24 g,大于22 g (3) 不能真题演练4 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是CaCO3、Na2CO3、Na2SO4 、CuSO4 、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取适量试样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判断: (1)取试样溶于水,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此同体粉末中一定没有_、_。 (2)取上述溶液适量,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产生气泡。则此同体粉末中一定有_、_。 (3)取步骤(2)实验后的上层清液,加入稀硝酸、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由此该同学得出此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Cl,你认为此结论是否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