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工作案例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538608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工作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信息技术工作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信息技术工作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信息技术工作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信息技术工作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工作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工作案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基本信息课题(教材版本名称、章、节名称)作者及工作单位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将自己在本节课教学中的亮点设计所依据的指导思想或者核心教育教学理论简述即可,指导思想和依据的教育理论应该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明确体现出来。本部分内容必须和实际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避免出现照搬课标中整个模块的教学指导思想等情况教材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不必面面俱到)l 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l 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不仅要思考其他内容对本节内容学习的帮助,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科体系的建立、其他学科内容学习的帮助;还应该

2、思考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学科能力甚至综合素质的帮助,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影响等。学情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但不需要格式化,不必面面俱到)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l 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即从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经过哪几个环节,最终形成本节课要达到的知识。l 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可能是知识基础不足、旧的概念或者能力方法不够、思维方式变化等。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

3、行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流程示意(按课时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应能清晰准确的表述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环节的核心活动内容。因此既要避免只有简单的环节,而没有环节实施的具体内容;还要避免把环节细化,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要环节最好控制在46个之间,这样比较有利于教学环节的实施。)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环节的实施过程很清楚地再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的撰写应避免对教学设计思路、指导思想的再次重复。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l 反思在备课

4、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l 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l 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l 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提交者: 潘建初 (提交时间: 2011-11-20 13:33:15) 答题内容: 案例及反思认识计算机网络一、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与拓扑结构2通过实地考

5、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知道网络服务器的主要作用与基本原理;能说出代理服务器的概念并知道其作用。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与分类。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提高学生分析信息的能,增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认识的神秘感,提高学习网络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全局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习惯。三、学生分析在开始高中选修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对网络技术有所应用,并初步了解一些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但是缺乏系统的学习过程,对于应用中碰到的很多问题存在疑惑,同时在整个社会大环

6、境下,网络应用带来的方便性以及网络技术的神秘性对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学生对网络技术具有天生的兴趣,充分培育和利用好学生的这些兴趣,将使教学更轻松。 课程的开展一方面是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概括而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 在教学组织中安排学生参观网络中心,注意到学生好奇心比较大,而一般学校的网络中心设备比较多,可能网络中心本身的空间也比较小,为了取得较好的效果,减少意外的发生,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在组织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注意焦点。本课设计了一个课堂任务,就是根据对网络中心的观察和管理员的讲解,画出一个校园网络拓扑结构图来

7、,拓扑图对学生来说也是首次接触,怎样去表达网络的拓扑结构,应当要给与适当的引导,这里可以适当的演示一些简单的网络拓扑效果图,以便学生轻松上手。四、教材分析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本节分别从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结构和应用的角度看待到底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与通信网络的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作为本书的开首节,一方面是对学生从前已有的计算机网络经验和知识作一次归纳总结,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来学习需要打下基础。2本节主要内容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涉及到计算机和通信两个领域。计算机网络对信息社会中的活动.个人发展等方面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课首先通过“交流讨论”对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这

8、个概念进行探讨。通过“实地考察”进一步激发其感知,加深对计算机网络概念的感性认知。通过“归纳概括与设计拓扑图”,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概括,为学生对感念的理解搭起一个支架。3.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概括出技术网络的基本功能;强调计算机网络必须具备“资源共享”的功能;计算机网络就是专指实现计算机作为端系统相互通信和共享资源的一类网络,它本身不必再有类型可分。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定义的理解,教学时应强调计算机网络必须具备“资源共享”的功能;对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拓扑结构认识,对网络进行分类的目的,应能体现出不同网络类型之间在更多的特性方面有较大的差别。对每一中网络的

9、特性的叙述,都是从“网络作用(覆盖)范围”这一点上切入,然后在拓扑结构形式、传输介质与容量、通信资源利用方式、应用与服务等几个方面突出他们的特征。4.课时要求:1课时五、教学理念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的信息技术基础学习过程中,对网络知识有了一些了解和应用经验,选修网络技术应用模块的学生往往是对网络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兴趣,甚至有部分可能是带着问题来学习的。但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网络建设情况不同,学生的网络技术应用水平会有比较大的差异。教师在教学前应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关注学生群体的学习特点与个性发展需要等方面的差异。 对于本节理论性比较强的内容,借助于一些具体活动的安排,让教

10、学丰满和生动起来。通过校园网络的实地考察和网络拓扑图的制作,使实践与理论相匹配,营造高效率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通过小分组的教学组织,降低个体学习的难度,对于技术水平较高的同学,教师要鼓励其在分组内或分组之间充分发挥起技术应用特长,带动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同学,将学生的个体差异转变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各有所得。六、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合作探究等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在理解计算机网络概念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分析和归纳问题,鼓励学生将自己形成的理解与已有的专家或他人的定义相比较,加深对概念的认识,建

11、构自己的知识。教学过程中切忌照本宣科,这样容易让学生感到厌烦和枯燥。人为地将理论与现实剥离,会影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实地考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环节。作为参观活动课的形式来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也有助于交流的开展。如果没有条件进行实地考察,也可以采用观看录像的形式替代。教学条件好的学校,在参观过程中建议可以安排机房管理员或网络管理员充当一个介绍者的角色,介绍的内容与流程与教师事先商定好,教师在参观的过程中也作为一个观察者身份参与其中。在考察过程中要注意吸引学生的兴趣,恰当的充当一个提问者的角色,集中学生观察的焦点,提高考察的效果。教师要做好组织、指导和服务工

12、作,善于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归纳知识要点和适时反馈。对于学生的分组,由于是第一节网络课,可以从简单入手,按原始座位2人一分组,方便控制与管理。七、教学环境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电脑室,学校校园网的网络中心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念课堂导入提出问题: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由什么组成呢?2、计算机网络分为哪几类呢?安排学生通过网上在线课堂了解所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分组讨论(分组安排:以原始座位两人一组,)通过网上在线课堂了解和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以两人为一组,进行分组讨论通过提问,让学生反思平时已经渗透到生活学习中的计算机网络的内涵。同时通过分组交流让学生融入

13、共同学习的氛围中。简单的分组方便了管理,节约了课堂组织的时间。技术讲解提问学生,并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边听老师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讲解,边阅读网上在线课堂相关内容集中讲解,清晰思路任务安排提出任务:分组参观学校校园网,画出简略的校园网拓扑图,列出校园网中的各种网络设施,并归纳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画网络拓扑图的工具不限,可以使用原始的纸张和笔,条件好的可以让学生使用word,或Powerpoint来实现。参考图标库,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选取其中一些提供给学生使用,不要全部都给学生)分组,一组同学参观学校校园网,另一组同学查阅相关的资料,设计校园网的简略拓扑

14、图分组,利用相互的时间差,完成校园网络的实际考察和校园网络简略拓扑图的设计这里的分组是将全班分成两批人次,轮流参观校园网。参观学校校园网1、分组带学生参观学校的校园网,并请学校网络管理员给学生讲解学校网络结构2、同时通过在线课堂提供计算机网络相关的一些知识和内容。(参考资料:认识计算机网络)一组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参观学校校园网,认真听网络管理员的讲解。另一组学生则察看教师提供的网络结构相关资料,着手思考如何设计网络拓扑图。通过实际考察,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同时通过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快速了解网络结构相关的内容。设计拓扑图通过演示一幅典型的校园网络的拓扑图,指导学生根据刚才参观到的校园网

15、网络设备情况以及相关网络管理员的讲解,动手设计一份学校校园网络拓扑图,引导学生思考网络拓扑图设计的立足点是网络的应用、结构、功能等。(教师在巡堂指导的过程中留意选取个别有代表性的作品,以备后面演示讲解)参考老师给出的校园网络拓扑图,按前面两人一分组,动手设计一个简略校园网络拓扑图。给出参考范例,引导学生设计简略的网络拓扑图。引导学生全面思考问题,并以分组讨论、实施的方式探讨网络拓扑的具体结构。作品展示选取一、两个学生中典型的校园网络图,以及学校校园网实际的网络拓扑图,通过大屏幕演示出来并作相应的分析评价。在教师展示和分析学生作品的过程中,注意渗透网络拓扑图所体现出来的网络的应用,功能,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拓扑图进一步理解网络的内涵。参考展示的其他同学的作品以及老师的讲评,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拓扑图。学会分析与评价,同时通过网络拓扑图渗透网络技术的内涵。课堂小结对本课中讲到的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做一个总结,同时总结这节课中资料收集和分组协作等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投入学习。回顾本课所学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