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拜师发言稿(共6页)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75385766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拜师发言稿(共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医拜师发言稿(共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医拜师发言稿(共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医拜师发言稿(共6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医拜师发言稿(共6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拜师发言稿(共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拜师发言稿(共6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医拜师发言稿【篇一:中医拜师仪式上的讲话】 发扬国粹 寄望传承 在中医拜师仪式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各位同仁: 晚上好。 今晚的中医院华灯闪烁,大师云集。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名老中医收徒拜师仪式,这是将载入中医院发展史册的大事件。我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内心非常激动。 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从神农尝百草,伏羲制九针开始,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中医药理论体系,中医药学成为世界上惟一拥有5000年连续历史、独立于西医的医学。但中医发展到现在,其市场却呈现萎缩之势,明显出现了“一代不如一代”的现象,这些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虑。 要传承和复兴中医,就

2、要深入思考中医学术薪火相传的教学规律,我们不难发现其本质特征,即实践性。中医发展必须牢牢地建立在医疗实践基础上,没有医疗实践为基础的理论和知识教学,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中医学的许多实践技能是高度个体化、灵活性很强的技能,有着医家明显的个人特质,非耳提面命不易被外人所掌握,这是师授和家传成为古代中医主要传承方式,并且在现代仍然具有重要意义的直接原因。传统的拜师仪礼承载了中医文化教育魂脉,是培养中医人才不可或缺的一种形式。回顾古今的名医成长之路,无不是经历了跟师学习以及“勤求古训,博采众长”的方式产生。扁鹊有长桑君传授的“禁方”和“饮上池之水”的经验;当时已经成为名医的朱丹溪,仍然数次往返长途

3、跋涉方求得罗知悌为师,并虚心学习经验,对“于诸家方论,靡所不通”,最终成为金元四大家之一。中医传承源远流长,绵绵不断越数千年,师承为其关键。或口传心传,或著书教习,不仅使中医得以延续,而且在传承中代有发展。 在座的各位老师都是中医学界的大师,是我们仰慕和学习的典范。感谢医院领导和各位老师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能够亲自聆听大师的教诲,得到大师的指点,感受大师的人格魅力。相信在老师们的精心培养下,我们一定能成长为中医学的栋梁之才,为传承中医尽绵薄之力。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将严格要求自己,全心投入,勤学好问,并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尊重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们将像对

4、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尊重老师,生活上关心、照顾老师,使老师能时刻感受到来自学生的温暖和关爱。 二是勤奋学习。我们将在熟读经典的基础上认真领会老师的学术思想和独特诊疗经验,按照中医的思维,扎扎实实地学习,不辜负医院和老师的期望。 三是善于思考。“医者意也”。中医有很多东西用文字、用语言难以表达,需要从医者自己用心去体会、去领悟。我们将认真领会老师治则治法的深刻内涵,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融会贯通,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人才。 四是及时总结。总结能使自己理清思路,去除疑惑。我们将及时整理总结老师医案经验,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出心得体会,积累经验,推广老师的学术成果。 发扬国粹,寄望传承

5、,是我们每一个中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造湘乡中医事业辉煌灿烂的明天!最后,祝愿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祝愿我们的中医事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使古老的医学能重新焕发夺目的光彩。 谢谢大家。 2011年10月24日【篇二:指导老师在中医师承教育拜师仪式上的发言】 在中医师承教育拜师仪式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同志们: 今天,我院“中医师承教育拜师仪式”隆重举行,我代表全体指导老师,对医院领导对中医药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医药学是我国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医药学仍以其

6、强大的生命力,屹立在世界医学之林。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和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实践证明:发展中医,关键在于人才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医学术,让中医学术的精髓传承下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我们两代中医工作者的共同心愿。我院师承教育工作正是为培养中医药人才实施的重要举措。 今天在座的中医药专家,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在学术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技术专长,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我们有义务将自己的宝贵经验传予后学,造福于子孙后代。在这里,我代表各位指导老师表示我们的决心:一定恪尽职守,为人师表,悉心传授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毫无保留地把知识教给学生,严格督促、检查继承人的学习,按照确定的继承教学计划,高

7、质量完成带教任务,不辜负医院的殷切期望。各位领导、同志们,我们坚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院的中医师承教育工作一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我们的中医药事业必将有新的更大的发展。 谢谢大家!【篇三: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拜师仪式上徒弟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 今天下午,我们九龙坡区中医院,名医云集,我们在这里隆重举 行中医药师带徒拜师仪式,这是将载入中医院发展史册的大事件。我作为学徒代表发言,内心非常激动。 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从神农尝百 草、伏羲制九针开始,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中医药理论体系,中医药学成为世界上惟一拥有5000年连续历史、独立于西

8、医的医学。要传承和发扬中医,就要深入思考中医学术薪火相传的教学规律,我们不难发现其本质特征,即实践性。中医发展必须牢牢地建立在医疗实践基础上,没有医疗实践为基础的理论和知识教学,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中医学的许多实践技能是高度个体化、灵活性很强的技能,有着医家明显的个人特质,非耳提面命不易被外人所掌握,这是师授和家传成为古代中医主要传承方式,并且在现代仍然具有重要意义的直接原因。 传统的拜师仪礼承载了中医文化教育魂脉,是培养中医人才不可 或缺的一种形式。回顾古今的名医成长之路,无不是经历了跟师学习以及“勤求古训,博采众长”的方式产生。扁鹊有长桑君传授的“禁方”和“饮上池之水”的经验;当时已经

9、成为名医的朱丹溪,仍然数次往返长途跋涉方求得罗知悌为师,并虚心学习经验,对“于诸家方论,靡所不通”,最终成为金元四大家之一。中医传承源远流长,绵绵不断越数千年,师承为其关键。或口传心传,或著书教习,不仅使中医得以延续,而且在传承中代有发展。 在座的各位老师都是中医学界的大师,是我们仰慕和学习的典 范。感谢区领导及医院领导和各位老师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能够亲自聆听名师的教诲,得到大师的指点,感受大师的人格魅力。相信在老师们的精心培养下,我们一定能成长为中医学的栋梁之才,为传承中医尽绵薄之力。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将严格要求自己,全心投入,勤学好问,并做到以下几点:

10、一是尊重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们将像对待自己的父母 一样尊重老师。 二是勤奋学习。熟读经典,认真领会老师的学术思想和独特诊疗 经验,按照中医的思维,扎扎实实地学习,不辜负医院和老师的期望。 三是善于思考。“医者意也”。我们将认真领会老师治则、治法的 深刻内涵,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融会贯通,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人才。 四是及时总结。我们将及时整理总结老师医案经验,结合自己的 临床实践,写出心得体会,积累经验,推广老师的学术成果。 发扬国粹,寄望传承,是我们每一个中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造中医事业辉煌灿烂的明天!最后,祝愿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