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尝试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75385642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尝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尝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尝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尝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尝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尝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尝试(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尝试会东中学初八五级三班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总结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业锋 一、起因 走上工作岗位,在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中学担任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教学中老师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大多数学生辛辛苦苦地在学习,但是效果不好,质量不高,能力也较差,原因何在?出路在哪里呢?在这种情况下,我在学校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下,在我所任会东中学初八五级三班,从一九八二年秋季开始,进行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到现在为止,为期三年的第一轮实验已经结束,三年来实验一直受到州、县、校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学校专门成立了实验领导小组、具体指导这项实验,并将实验列入每期学校重点工作之一,领

2、导、老师还经常深入课堂听课,给予具体指导。三年的实践经验证明,数学自学辅导实验,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原则,在各级各类学校都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仅在全国各大城市的重点中实验中取得了成效,对于我们这样地处边远山区的学校中的普通班同样也适用,现将三年的情况作一个总结汇报。二、做法1.认真解决好三个过渡(l)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都有许多不适应、不熟悉的地方,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初一学生年龄只有十二、三同岁,是儿童时期向青年时期过渡的阶段,他们有依赖性,不善于独立思考,习惯于具体形象的思维,记忆方面,机械记忆大大强于理解记忆,他们习惯于照老师讲的,书上写的去

3、模仿套用解题,而不善于分析思考。针对初一学生的上述特点,教学中注意逐步过渡:(l)用比较生动、形象的儿童语言,通过具体事例、实物演示,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教材,培养兴趣。(2)开始阶段,讲得多一点,注意引导,逐步放手。(3)注意教给学生一些适合于中学学习的方法。(2)由算术到代数的过渡初中代数的开头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别于小学的数学。初中数学课已经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条理性较强的学科,抽象性也逐渐增大。新学科是在原有学科的基础上进行数学的,因此除要做好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衔接工作,把学生自然地带入中学学习的轨道外

4、,还应特别注意教学内容上的衔接,即从算术到代数的过渡。(3)由教师讲为主,到以学生自学为主的过渡 小学生学习是以听讲为主,现在要从有兴趣自学到习惯自学,需要一段时间,分三步完成,不能操之过急。 思想动员,明确自学的重要意义。开学初由学校领导与实验班教师向学生、向家长讲清培养自学能力的目的在于增长才智。自学是时代的要求,四化的需要,使学生愿意自学,家长支持自学。 指导读书,开始指导具体一点,逐步提高自学要求,使学生懂得自学。 启发诱导,加强辅导,特别是对中、下学生的辅导,中、下学生多一些的班,更应加强对他们的辅导,培养兴趣,增强信心,激发动机,使学生热爱自学。 2.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组织教学启发

5、讲解,布置学生内容指导学生阅读、练习,着重辅导差生观察检查学习效果及时强化认识布置课后学习任务。 也就是“启”(启发引导),“读”(阅读课文),“练”(做练习),“知”(当时知道结果,及时反馈,及时强化),“结”(小结讲解),教师有针对性地辅导贯穿全过程。基本做法是上课后复习旧课,引人新课,视新课的难易给予较详细或简略的启发,并出示阅读提纲,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为学生顺利地进行自学创造条件,要求学生先粗、细、精的阅读教材,搞懂教材上的基本内容后再做练习,然后核对答案,改正错题,这时教师巡回辅导,个别答疑,着重帮助差生,在学生独立活动时,教师一般不打断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停下来讲解,以免

6、影响学生思维,在下课前十分钟左右,教师一般不打断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画龙点睛地重点讲解。最后布置课外学习任务。有阅读教材,做读书笔记,也有继续完成少数练习。3.实验的开始阶段狠抓了以下工作(l)逐步教会学生使用实验课本,适应自学实验课本的学习。 首先明确要求,了解实验教材编排体系及使用方法,对比统编课本,介绍实验教材的特色。 然后,迸一步使学生明确什么叫粗、细、精读教材,逐步养成三读教材的良好习惯。通过具体例子教会学生怎样阅读、理解、掌握教材。 接着,让学生掌握做题和核对答案的工作指出做习题时应注意的事项及核对答案应做到的几点。(2)拟好读书提纲,指导好学生自学在

7、自学的开始阶段,我认为,教师给学生拟好读书提纲是培养学生良好自学习惯的好方法,有了读书提纲,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理解教材,从而使学生去掌握教材;有了读书提纲,学生就能够明确一节课的重点、关键所在,从而把握住一节课的内容;有了读书提纲,学生为了搞懂教材内容,就不会走马观花地阅读教材,可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拟好读书提纲,应注意以下三点: 提纲要反映教材的重点,关键; 提纲要能引导学生推动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提纲中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从而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学生进入初二下期以后,自学能力逐渐成长起来,这时可逐渐不给读书提纲。初三后可完全不给读书提纲。(3)狠

8、抓学生读书笔记的训练开始阶段严格要求学生写好读书笔记,最初要求学生简要地把所学内容概括起来,写出要点,能抓住教材的要点和中心。逐渐对阅读教材中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应注意的问题,自己的新发现、新想法、收获、体会练习情况和学习态度等都要有所反映。 随着学生自己能力的提高,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只要求作提要式笔记,记上自己的新想法,培养概括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认真做好课堂小结在下课前十分钟左右,要求教师进行简短的总结,画龙点睛地进行讲解,一般采用以下方式总结: 按读书提纲进行总结,概要地讲解说明或启发学生理解、掌握读书提纲上提出的问题,可让学生先议一议,再总结。 根据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提出

9、的问题进行总结,如在阅读教材中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和学生感到困难的习题,注意引导、分析。 就一堂课的某一重点问题进行总结,先启发学生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然后老师再画龙点睛地讲解。 引伸性的总结,即把教材内容加以引伸,提出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解决还可作适当提示。 4.教学中注意对学法的研究、指导根据学习心理学的简单原理,介绍学生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具体指导,先后介绍给学生人手一本的书有怎样使你更聪明、怎样才能学习好、祝你学习好、怎样使你记性好、中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怎样珍惜和利用时间、记忆的奥秘等等。 5.自学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形成在实验后期,学生已初步掌握一些自学方

10、法,形成了一定的自学习惯后,有必要作一次系统的概括、归纳、小结。结合课本,首先指出:自学的效果不仅取决于远大的学习目标,强烈的求知欲,勤奋、踏实的学习态度,顽强的自学毅力,坚定的自学信念,还决定于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会怎样自学,比什么都重要。然后,怎样读书?怎样做读书笔记?怎样做练习?怎样进行独立思考?怎样进行自我检查?善于求师等问题分别地进行介绍,以便完善自学方法,进一步形成自学习惯。三、效果分析l.学习成绩提高 学生入学基本情况:学校入学分班是按小学升学统考语、数两科的总分进行分班,总分最高的前40名,二、四班各20名,剩下的分为两个班,实验班为三

11、班。分班时学校规定:凡转学生均入我班,开始学生变动大,从初二下期起,学校重新规定:实验班不进不出,保证稳定,从入学时分班情况看,一、三班程度大体一致,属较差班,二、四班属好班,成绩较好者在二、四班。(详见表1) 我班分班情况女生占2/3,并且工农子弟居多。从入学分班时情况看数学成绩实验班三班平均分高一班2.84分,低四班5.31分,低二班7.04分,语数两科平均分实验班为最低。表1 会东中学初八五级入学成绩班 次数学平均分语文平均分总分平均分语数平均分名 次实验班(三)78.0267.7145.7272.84对比班(一)75.1871.9147.0873.53(二)85.0671.5156.5

12、678.32(四)83.3382165.382.61 实验后各班各次成绩对比分析。(见表2)表2 会东中学初八五级数学成绩统计分析表入 学 成 绩初 一 上 期平均分差 异及格率低分率C.V.平均分差 异及格率低分率C.V.实验班(三)78.02100010.3971.288817.25对比班(一)75.18+2.84100010.0747.07+24.132053.329.64(二)85.06-7.0496.9010.2081.38-10.1893.75015.62(四)83.33-5.2310009.7475-4.893.75018.70初 一 下 期初 二 下 期平均分差 异及格率低分率

13、C.V.平均分差 异及格率低分率C.V.实验班(三)71.7684420.4393.595.83019.78对比班(一)47.7+24.0643.346.751.6146.96+46.5437.9324.1464.21(二)73-1.2481.2512.524.7199.43-5.3990.636.2524.93(四)70.24+1.0275.7615.225.2787.71+5.7987.512.525.64初 三 上 期毕 业 成 绩平均分差 异及格率低分率C.V.平均分差 异及格率低分率C.V.实验班(三)4533.362.555.361.835029.227.9对比班(一)31.8+1

14、3.213.879.376.835.21+26.6210.7178.560.9(二)71.3-26.376.713.327.272.03-10.272.4124.1432.6(四)61-1663.630.334.662.03-0.254.8435.4839.2注:l.低分率指49分以下;2. C.V.=100S/X为变差系数;3.差异=实验班平均分-对照班平均分;4.毕业成绩系全州统考成绩。 平均成绩 从表中可以看出,开展实验后实验班平均成绩始终比入学时分班程度大体一致的一班呈显著差异,与分班时较好的二、四班,也有几次差异,从毕业成绩看,实验班高于一班26.26分,有显著差异,比四班仅低0.2分,与分班时情况相比,有显著差异,但与二班相比,平均成绩较之低10.2分。 变差系数 变差系数主要用于衡量数据的离散情况,考察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情况(C.V.=100s/x)。从变差系数分析,实验班由开始时四个班中的最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