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的启示》的教学设计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5385483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滴水穿石的启示》的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滴水穿石的启示》的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滴水穿石的启示》的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滴水穿石的启示》的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滴水穿石的启示》的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滴水穿石的启示》的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滴水穿石的启示》的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滴水穿石的启示的教学设计镇江市姚桥中心小学 余燕国我选择其中第一项作业完成:1、对于“实用文章”的理解:通过学习,我知道这类文章的基本特点:(1)明显区别于文学作品,不具有鲜明的审美属性;(2)通常没有作者,多由教材编者根据某些材料或轶闻改编,某些有作者,也多来自通俗性的报刊杂志和大众读物;(3)着重介绍科学知识或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文章。总之,本专题所谓的“实用文章”,可以看做“非文学作品”。这类文章一般可分为叙事性、说明性和议论性的三类。就教学价值而言主要是通过教学,致力于培养提取与整合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习课文的章法和表达形式。2、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六年级部分“实用文章”列举

2、:叙事性的文章:装满昆虫的衣袋(五上)、在大海中永生(五上)、司马迁发愤写(五下)、小草与大树(六上)、轮椅上的霍金(六上)和夜晚的实验(六下)。说明性的文章:变色龙(五上)、神奇的克隆(五下)、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五下)、埃及的金字塔(五下)、大自然的文字(六上)和海洋21世纪的希望(六下)。议论性的文章:滴水穿石的启示(五上)和谈礼貌。3、下面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滴水穿石的启示为例,按要求解读如下:教学价值: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说勤奋以及将要学习的学与问是一类课文。这类课文不能等同于一般的记叙文来教,它是作者先抛出观点,再通过事例来证明

3、自己的观点,最后加以小结。于是我们教学时应把重点放在理清课文条理,明白作者为了证明只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例举了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其教学价值就是在理解好难句子的基础上,在掌握表达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学写读后感。课上在预设的前提下和学生进行互动,对于课前没有想到的进行及时的调控,顺学而导,从而实现其教学价值。教学设计:(1)初读课文,把握内容;(2)找出观点,概括事例;(3)仿照事例,读写结合;(4)借助事例,学写体会。教学目的:1、通过自读自悟,以及教师的引导,能够把握课文的脉络和主要内容。2、通过精读,让学生了解说理性文章的一般特点,通过正反两面的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

4、并写一篇读后感。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脉络,理解重点句子,掌握说理性课文的特点和写作方法。教学难点:1、在把握文本的基础上,写一篇读后感。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把握内容:生:课文先引出观点,再正反举例,最后总结观点二、找出观点,概括事例:1、出示课件,齐读第二自然段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2、学生概括观点生1: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3、学习第三自然段,出示课件: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几

5、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幼年就自谋生计,当小贩、服务员等。但他迷恋于电学实验研究,毕生孜孜不倦,竟拥有白炽灯、留声机、碳粒电话筒、电影放映机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在他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一日闲过。”就是到了晚年,也仍然坚持每天作画三幅。正是因为白石老人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就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1) 找出这段的中心句(2) 把反

6、问句改成陈述句(3) 理解:滴水穿石 滴穿 顽石(4) 借助于上文理解这句话(5) 概括这段举的例子生1:李时珍坚持不懈写成了本草纲目生2: 爱迪生孜孜不倦拥有了发明千余项生3:齐白石持之以恒画技如火纯情(6) 练习学过的知识理解并朗读。过渡:我觉得第4自然段雨水不能滴穿石块的例子可以去掉,理由没有它课文也是完整的。4、读第4自然段,说理由5、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3)仿照事例,读写结合:生1:像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如谈迁靠着自己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撰写更为详实的国榷。生2:诺贝尔靠着自己不懈追求,发明了炸药。(4)借助事例,学写体会:这篇课文列举的事例有古有今,有中有外,有正

7、面的有反面的,我们能不能用这样的思路来写一篇读后感呢?参考提纲:说持之以恒读滴水穿石的启示有感今天我读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明白了我想到了诺贝尔我想到了谈迁我想到了我自己是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教学反思:最近听了许多的课,发现当前的语文教学还有许多值得改进和推敲的地方:如:眼中只有文本没有学生,教学策略、模式单一,不顾文体,什么课文都是读读悟悟,没有年段差异,没有文体差异。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结合文体特点、学生实际和年段特点来设计教学。课前研读文本,预设好教学的流程,把准好教学的重难点:这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说勤奋以及将要学习的谈礼貌、学与问是一类课文。这

8、类课文不能等同于一般的记叙文来教,它是作者先抛出观点,再通过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加以小结。于是我们把重点放在了理清课文条理,明白作者为了证明只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例举了正反两方面的事例,难点就是在理解好难句子的基础上,在掌握表达方法的基础上,学写读后感。课上在预设的前提下和学生进行互动,顺学而导。对于课前没有想到的进行及时的调控,从而达到教学的要求。例如让学生找中心句的环节,我先让赵阳回答,他说了总结齐白石成功原因的句子,我没有及时地否定,而是说有不同观点吗,这时候有学生说到了最后一句,我也没有及时地肯定,接下来让学生讨论说的观点对并说说理由。张江宁的回答很精彩:赵阳找的那句只是概括了齐白石,而最后一句概括了所有的人。这时我还没有结束这个环节,回过头来让赵阳再次纠正自己的错误。当然了听课教师的评议后,再细想想也有一些不足需要改进,例如:结合例子理解第3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这个环节处理得不太好,其实可以和句子联系得紧一些,对于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他们的专一的目标是什么,他们又是怎样持之以恒地做的,还有关于省略号的处理,可以让学生有意地模仿原文的例子简单地说清过程,讲明成就。在写读后感的环节,虽然有了提纲的引领,但是句式单一,还可以再活泼些。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有精益求精,研读文本,充分设计,追求精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