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融资案例分析二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75385482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84.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融资案例分析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项目融资案例分析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项目融资案例分析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项目融资案例分析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项目融资案例分析二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目融资案例分析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融资案例分析二(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案例分析二一一英吉利海峡隧道(一) 案例背景英吉利海峡隧道(The Channel Tunnel)又称英法海底隧道或欧洲隧道 (Eurotunnel),是一条把英国英伦三岛连接往欧洲法国的铁路隧道,于1994年5 月6日开通。它由三条长51km的平行隧洞组成,总长度153km,其中海底段的 隧洞长度为3 X38km,是世界第二长的海底隧道及海底段世界最长的铁路隧道。 从1986年2月12日法、英两国签订关于隧道连接的坎特布利条约(Treaty of Canterbury)到1994年5月7日正式通车,历时8年多,耗资约100亿英镑(约 150亿美元),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利用私人资本建造的工程

2、项目。隧道横跨 英吉利海峡,使由欧洲往返英国的时间大大缩短。隧道长度50千米,仅次于日 本青函隧道。海底长度39千米。单程需35分钟。通过隧道的火车有长途火车、 专载公路货车的区间火车、载运其他公路车辆(像是大客车、一般汽车、摩托车、 自行车)的区间火车。隧道由欧洲隧道技术公司经营,但因为隧道建造费用极高, 所以债务沉重。1994年5月6日,是英国与法国乃至欧洲大陆关系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日 子。1.1万名工程技术人员用近七年之久的辛勤劳动,终于把自拿破仑波拿巴 以来将近二百年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滔滔沧海变通途,一条海底隧道把孤悬在大 西洋中的英伦三岛与欧洲大陆紧密地连接起来,为欧洲交通史写下了重

3、要的一 笔。欧洲隧道是指横贯英法之间多佛海峡的海底铁路隧道,又称海峡隧道。它西 起英国的福克斯通,东到法国的加来,全长50公里,水下长度38公里,为世界 最长的海底隧道。这项工程由三条隧道和两个终点站组成。三条隧道由北向南平行排列,南北两隧 道相距30米,是单线单向的铁路隧道,隧道直径为7.6米;中间隧道为辅助隧 道,用于上述两隧道的维修和救援工作,直径为4.8米。在辅助隧道的1/3和2/3 处,分别为两运营隧道修建了横向联接隧道。当铁路出现故障时,可把在一侧隧 道内运行的列车转入另一隧道继续运行,而不中断整个隧道的运营业务。在辅助 隧道线上,每隔375米,都有通道与两主隧道相连,以便维修人员

4、工作和在紧急 情况下疏散人员。隧道启用后,把伦敦至巴黎的陆上旅行时间缩短了一半,3小时即可到达。 从伦敦飞到巴黎,航程一般需要3小时左右。而事先还要订票,经隧道乘火车, 时间一样,却省去不少麻烦。据英国铁路当局估算,每年通过隧道的旅客人数可 达1800万人,货运可达800万吨。欧洲隧道于1987年12月1日正式开工,造价150亿美元,原计划1993年通车, 后延迟一年。修建资金主要来源于国际银行贷款和出售股票,由英法财团承建。 欧洲隧道使用的客货列车,均由2台机车牵引,每台机车功率为7600马力,平 均最高时速为140公里。在1994年5月6日欧洲隧道的通车典礼上,当时的法国总统密特朗和英国

5、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隧道两端一一法国的加来和英国的福克斯通共同主持了盛 大的通车剪彩仪式。两国元首在剪彩典礼上发表了讲话。密特朗说,两个多世纪 的理想实现了,他本人和法国人民都为这一工程的实现而感到高兴。这一工程将 促进欧洲统一建设,英法两国之间所做的事不会使欧洲其他地方感到无动于衷。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说,这是第一次英法两国元首不是乘船,也不是乘飞机来会面 的。她希望海底隧道能增加两国人民间的相互吸引力,希望两国继续进行共同的 事业。隧道的开通填补了欧洲铁路网中短缺的一环,大大方便了欧洲各大城市之间 的来往。英、法、比利时三国铁路部门联营的欧洲之星(Eurostar )列车车速 达300km/h

6、;平均旅行时间,在伦敦与巴黎之间为3个小时,在伦敦和布鲁塞尔 之间为3小时10分。如果把从市区到机场的时间算在内,乘飞机还不如乘欧 洲之星快。欧洲隧道还专门设计了一种运送公路车辆的区间列车,称乐谢拖 (Le Shuttle)。各种大小汽车都可以全天候地通过英吉利海峡,从而使欧洲公 路网也连成了一体。人们称誉这项工程,一梦200年海峡变通途。(二) 项目BOT方式简介1985年3月2日,法、英两国政府发出对海峡通道工程出资、建设和经营的 招标邀请。1986年1月20日,两国政府宣布选中CTG FM集团公司提出的双洞铁路 隧道方案。接受政府委托后,CTG 一 FM集团公司正式改名为欧洲隧道集团公司

7、。之后, 欧洲隧道集团公司将隧道工程的施工任务承包给了 TML集团公司。TML集团公 司由5家英国公司和5家法国公司组成,共有职工1.4万余人。在施工过程中, 欧洲隧道集团公司主要负责集资工作。1986年2月12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法国总统密特朗代表两国政府正 式签署了建设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条约“坎特伯雷条约(Treaty of Canterbury)o条约明确了两国政府对隧道所负的责任,阐明了隧道由私人承包 的性质,赋予特许权获得者在政府政治干预下给隧道建设带来损失时向政府索赔 损失的权力,说明建立两国政府联合工作委员会及安全监督机构在处理隧道施 工、经营中有关安全、环境保护等事务时行使

8、政府职权的必要性,规定了管辖权 权限以及在条约的解释上发生争执时的仲裁方法,等等。1986年3月14日,两国政府与欧洲隧道集团公司正式签署了特许权协议。 协议明确地规定了政府与欧洲隧道集团公司的合同条件以及隧道施工、经营的安 全、治安、边境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协议规定,特许权期限为55年,后来延长 到65年,从1987年算起。到期后,该隧道归还两国政府的联合业主。协议还规 定两国政府将为欧洲隧道公司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并且该公司有权执行自己的 商业政策,包括收费定价。1987年7月23日,经过英国议会上下两院辩论和两院特别委员会听证,英 国政府混合议案获得通过。1987年7月29日,条约也被通过

9、,特许权协议也由此生效。从此,隧道施工、经营等方面得到了两国政府在政治、法律方面的全面保证。1987年间,经过各方努力,隧道建设所需资金已全部到位。(三)项目参与方发起人一一英法两国政府:英法两国政府发出对海峡通道工程出资、建设和 经营的招标邀请,作为项目的发起人。投资者CTG-FM: CTG-FM是一个由两国建筑公司、金融结构、运输企 业、工程公司和其他专业机构联合的商业集团。项目公司一一欧洲隧道公司:欧洲隧道公司是一个合伙制组织,负责运行和 经营。总承包商一一TML联营体:TML联营体负责施工、安装、测试和移交运行, 作为总承包商。贷款方:牵头银行组织的一个有40个二级银行组成的价值为50

10、亿英镑的联 合贷款承销团。(四)英法海底隧道项目的参与主体的组成结构图英法政府BOT合同私营团体公众投资股票融资欧洲隧道公司.贷款银行集团还款设牛同建合同设计建设经营(五)项目的承发包方式与风险承担项目采用固定总价和目标造价合同的方式欧洲隧道公司承担了海峡隧道的全部建设风险,并为造价超支准备了一笔 17亿美元的备用贷款。49亿美元的陆上建筑工程的一半按固定价格承包,而隧道自身则按目标造 价承包,欧洲隧道公司将把实际费用加固定费支付给承包商。如果隧道以低于目标造价完成,承包商将得到全部节约额的一半。如果实际 造价和预定目标超支,承包商必须支付规定的违约赔偿金。此外,由于不可见的水底状况、设计及技

11、术规格的变更以及通货膨胀。其合 同受到价格调整的影响。计划总投资费用及建设工期的风险总投资费用为92亿美元(在施工过程中已增加到120亿美元),计划1988年 开工到1995年竣工。建设工期的风险就在于,拖延施工工期就会使经营期相对缩短,并会直接影 响到该项目的收益和债务的偿还。这就有可能将欧洲隧道公司置于风险之中,因 为该公司到期若不能偿还银行规定的额度时,银行可以行使自己的权力对该公司 进行监理并出售其资产。(六)项目的融资情况(1)政府对贷款工作担保;(2)该项目将按有限的追偿权,100%地由私营团体筹资,交付发起人使用, 债务由完成的项目收益来偿还;(3)该团体必须筹资20%的股票投资

12、,即17.2亿美元的现金。除此之外, 74亿美元贷款将从209家国际银行筹措。筹款之初,14家初期项目的承包商和 银行首先赞助8000万美元。同时,在4个发行地点成功地筹集到大批以英国英 镑和法国法郎计算的股票投资。(七)项目的政府担保情况欧洲隧道公司从英法两国政府得到的担保很小。英国政府要求建设、筹款或经营的一切风险均由私营部门承担。除特许期较长外, 政府没有向该公司提供支持贷款、最低经营收入担保、经营现有设施特许权。外 汇及利率担保,仅仅提供了商务自主权、“无二次设施”的担保。政府唯一为欧洲隧道公司提供的是充分的商务自主权担保,包括自主地确定 其税率。欧洲隧道公司的一半收入来自它的铁路协议

13、,即利用隧道的国家铁路将伦敦 同目前尚未充分开发的欧洲高速铁路网联结起来。其他收入将来自对过往隧道铁 路商业车辆的收费。政府许可38年内不设横跨海峡的二次连结设施(八)项目失败教训(1)项目建设成功,经营失败项目成功解决了海底隧道建设问题。但是,不仅建设公司亏损了 10亿美元, 通车后的运营连年亏损,通车3年多营业亏损累计已达32亿美元。当英法两国 各自向中间掘进成功会合时,为了安排海底握手场面拍电视的需要,就增加了 500万美元的支出。西方新闻界称英吉利海底隧道成了资金无底洞,是建筑的杰 作,经营的败笔。主要原因是大部分横渡海峡的往来旅客都愿意在跨海轮渡中欣 赏海面建筑物和大自然风光。除非有

14、紧急工作任务,为了赶时间才走海底隧道(2)政府只提供“无替代设施”担保英法两国政府与项目公司签订的特许权协议中明确特许权期限为55年。政 府承诺在38年内不再建设第二个海底隧道。政府不对贷款融资作任何担保,也 不作任何直接和间接资助,只依靠项目收入来还贷和支出。(3)银行贷款的先决条件:D/E比为4: 1本项目融资数量大,融资参与单位多,提供贷款的银行约200家。银行贷款 的前提条件是欧洲隧道公司必须投入股本金约18亿(即1/5的总投资),在特许 权协议中就明确要求D/E比为4: 1,即必须投入约1/5总投资的股本金。银行 贷款额达到87.5亿美元。(4)项目管理以合作和协调克服分歧和对抗该项

15、目涉及众多的“干系人”和“当事人”,包括英、法两国和当地政府的有 关部门,欧、美、日本等220家贷款银行,70多万个股东,许多建筑公司和供 货厂商,管理的复杂性给合作和协调带来了困难。合同是合作的基础。掘进工程采用的目标费用合同是比较合理的,因而掘进 工程基本上按计划完成。隧道列车的采购采用成本加酬金合同,由于无激励因素 带来较多延误和超支。固定设备工程采用总价合同并不是一个好办法。由于欧洲 隧道是以设计、施工总包方式和快速推进方法建设的,在签订合同时还没有详细 的设计,这就在合同执行过程中潜伏了分歧、争议和索赔。合同各方的对抗曾经引起欧洲隧道的多次危机。例如,1989年总承包商(TML) 的

16、费用增加,导致了 90年初业主(欧洲隧道公司)的资金告罄。于是银行财团、 业主合成包商各方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几乎到了项目吹台的边缘,经过艰难的谈 判,各方才接受了一个拆衷办法,英、法两国以政府机构名义参与贷款来代替政 府的直接支持,从而暂时渡过了这次危机。(5)项目孵化是项目成败的一个关键项目孵化是指从提出项目设想到论证、立项和组建主办机构的过程。欧洲隧 道经历和面临的危机,其原因可追溯到它的孵化期。项目在论证阶段曾聘请多方面的独立咨询的交通专家进行预测。普遍认为 92年之后的15-20年内跨海峡的交通需求可能会翻一番。91年英、法、比利时 之间的跨海峡旅客市场已达到3130万人次。预测2003年会达到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