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75385417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99.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案(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授课题目绪论授课时间学时安排1授课类型理论课教辅资源多媒体课件、黑板教学目的、要求:1 .掌握:生理功能调节的概念、方式及其特点2 .理解: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3 .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任务教学重点: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及意义;正反馈和负反馈概念教学难点: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过程教学主要内容:教学设计一、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内容和方法1、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概念2、生理学的研究内容3、生理学的实验方法二、生命的基本表现(生命的基本特征)1、新陈代谢2、生殖和生长发育3、生理功能的调节控制4、体内生理功能调节的自动控制内环境和稳态1 .首要简要介绍人体解剖生理学的

2、概念,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2 .介绍反射的要领,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3 .介绍体液调节的概念和神经-体液调节概念并联系实际分析其调节特点。4 .从人体功能调节具有自动控制的特征入手,分别以排尿反射和血压的调节为例着重介绍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概念及其特点。5 .对全章内容进行简要小结。讨论、思考题、作业:1 .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内容和方法2 .何谓内环境?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3 .试比较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的作用、特点。4 .何谓正反馈和负反馈?试举例说明它们在生理功能调节中的作用及意义。参考资料:姚泰主编,生理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教学后记:绪论一、人体解剖生理学的

3、研究对象和学习目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1、基本观点形态和功能相关联的观点局部和整体、整体和环境对立统一相关联的观点进化发展的观点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2、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发展简史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最早开始解剖学记载亚里斯多德(Aristotles):把神经和肌腱的概念正确地区分开来,指出心脏是血液循环的中枢盖伦(Galen):出版了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解剖学著作医经安德烈.维萨利(Vesalius):出版了人体的构造一书,被称为近代解剖学创始人威廉.哈维(williamHarvey):出版了论心脏和血液的运动一书,发现血液循环,创立了器官生理学。此发现标志着近代生理学的诞生。3、研

4、究方法急性实验法(1)离体器官组织实验法(2)活体解剖实验法急性实验法的优点和缺点慢性实验法慢性实验法的优点和缺点二、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1、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主动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合成代谢同化作用分解代谢异化作用2、生长与生殖3、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是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刺激发生的规律性(适应性)反应。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液调节定义:机体某些细胞产生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的运输,到达全身各器官组织或某一器官组织,从而引起该器官组织的某些特殊反应。体液调节往往受神经系统的控制,因而成为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中传

5、出通路的延伸部分,因而称之为神经-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定义: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机体器官、组织、细胞可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4、反馈控制系统生理功能自动控制原理中,受控部分不断将信息回输到控制部分,以纠正或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从而实现自动而精确的调节,这一过程称为反馈闭合回路具有自动控制能力负反馈: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反,起纠正控制信息的作用;可逆,维持系统稳定(如体温调节等);缺点:滞后,波动大正反馈: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一致,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不可逆,破坏系统稳定生理情况下,血液凝固、排尿反射、分娩以及动作电位发生过程中细胞膜钠离子通道的开

6、放和钠离子的内流过程;病理情况下,大失血和心脏活动授课题目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概述授课时间2008柒91;:日6677;学时对2授课涉理论课教辅资源多媒体课件、黑板教学目的、要求:1 .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上皮组织的特点、分类及功能;骨骼肌、心肌形态结构特点;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和功能。2 .理解:肌原纤维的细微结构;疏松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3 .了解:结缔组织的分类,神经元的分类,神经纤维分类。教学重点: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教学难点: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教学主要内容:教学设计第T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一、化学成分液态相嵌模型1脂质双分子层2细胞膜蛋白质3细胞膜糖类二、细胞结构1细胞膜2细

7、胞质3细胞核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被动转运主动转运入胞和出胞式转运第二节基本组织一、上皮组织二、结缔组织三、肌组织四、神经组织1 .在提问的基础上简要总结细胞膜、细胞器和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2 .简要介绍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3 .结合课件讲解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4 .简单讲述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分类,举例说明分布和功能5简要小结,突出重点讨论、思考题、作业:钠钾泵的化学本质,作用特点和意义是什么?参考资料:姚泰主编,生理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教学后记: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细胞的化学组成二、细胞的基本结构1、细胞膜结构:厚度约为7.51

8、0nmi在高倍电镜下呈现为平行的三层结构,即电子致密的内、外两层(各厚2.53.0nm)与电子透明的中间夹层(厚3.54.0nm)。化学组成:主要是脂类、蛋白质和糖类。生物膜液态镶嵌模型(fluidmosaicmodel):脂类常排列成双分子层;蛋白质通过非共价键与其结合,构成膜的主体;糖类能过共价键与膜的某些脂类或蛋白质组成糖脂或糖蛋白。2、细胞膜的功能(一)物质转运功能1)被动转运(passivetransport)(1)单纯扩散:O2、CO2及其它脂溶性物质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测穿过类脂双层而扩散,不消耗细胞能量。(2)易化扩散:(facilitateddeffusion):非脂溶性或亲水

9、性分子,如氨基酸、葡萄糖和金属离子等借助于质膜上内在蛋白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运动,不消耗ATP能量而使物质分子从高浓度测向低浓度测扩散。2)主动转运作用:质膜上的载体蛋白将离子、营养物和代谢物等逆电化学梯度从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的耗能运输。所耗能量由具ATP酶活性的膜蛋白分解ATP提供。例如正常生理条件下,人红细胞内K+l勺浓度相当于血浆中的30倍,但K+仍能从血浆进入红细胞内,Na+$度比血浆中低很多,但Na+0由红细胞向血浆透出,呈现一种逆浓度梯度的“上坡”运输。3)入胞和出胞作用:对于蛋白质、多核苷酸和多糖等大分子物质以及颗粒等、是由质膜运动产生内凹、外凸而入胞和出胞。(二)受体功能3、

10、细胞质的组成和功能4、细胞核的组成和功能第二节基本组织一、上皮组织特征:1)分布于体表2)细胞多、间质少、排列紧密。3)无血管。4)具有极性,即游离面和基底面。5)再生能力强。功能:保护、分泌、吸收、排泄、感觉、生殖等功能。分类1、被覆上皮:立方上皮根据细胞的形态可分为扁平上皮柱状上皮根据细胞层次可分单层和复层。1)单层: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和间皮及其它)。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单层纤毛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变移上皮。2)复层:复层扁平上皮(鳞状)。复层柱状上皮。2、腺上皮: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所组成的上皮组织称腺上皮,以腺上皮为主所组成的器官称腺体。1)根据腺体细胞的数量:单细胞腺

11、:单个细胞、杯状细胞。多细胞腺:分泌部(腺泡),排泄部(排泄管)。2)根据腺细胞排列形状分类:泡状腺(皮脂腺)、管状腺(胃底腺)、管泡状腺(腮腺)二、结缔组织特性:1)细胞少,问质多,2)分布广泛,不规则。3)血管丰富:供应自己,并通过渗透作用供应上皮。4)再生能力较强:因为在系统发生上,它属于分化较低的组织。功能:支持、保护、连结、营养、防御等。种类1、疏松结缔组织1)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浆细胞。脂肪细胞。间充质细胞。2)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3)基质:主要是蛋白多糖,糖蛋白和水。蛋白多糖主要由透明质酸及硫酸软骨素A、C组成。2、致密结缔组织:3、脂肪组织:4

12、、网状结缔组织:5、软骨组织:结构:软骨细胞。间质:J纤维】基质(凝胶状半固体)特点:软骨细胞成群,位于陷窝内,称同源(族)细胞群。无血管。纤维丰富。种类:透明软骨。弹性软骨。纤维软骨。三、肌组织主要由肌细胞(肌纤维)组成,根据结构、功能、分布和神经支配等特点分为三种。1、骨骼肌骨骼肌肌纤维的一般形态结构:肌细胞长柱状,一般长140mm多个核靠近肌膜,肌质(细胞质)内含丰富的线粒体、肌红蛋白和肌原纤维,肌原纤维与肌纤维长轴一致。肌纤维有横纹。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1)肌膜:表面的基膜和内面的细胞膜。2)肌原纤维:每条肌原纤维呈明暗相间的带,明带(I带,暗带(A带),明带中央有Z线,暗带中央有H

13、带,H带中央有M线。肌动蛋白微丝由肌动蛋白分子、原肌球蛋白分子和肌原(钙)蛋白分子构成,较细称细丝,从Z线上伸出形成I带,并伸入A带到H带两侧,形成6条肌动蛋白微丝围绕一条粗的肌球蛋白微丝的立体图案。3)横小管:肌膜呈漏斗状向内深陷,形成与肌原纤维相垂直的横行细管,称为横小管,也称丁小管。丁小管环每条肌原纤维,沿二条终池之间穿行。4)肌质网:是肌质内的滑面内质网,是由薄膜构成的管道系统,也称肌小管,肌小管在A带与肌原纤维平行排列,在H带彼此分枝吻合成网状,在A带和I带交界处,肌小管汇合成单条横向膨大的肌小管称为终池。调制肌质内CT的浓度。三联体(管)由中间的横小管和两侧的终池构成。2、心肌:属

14、横纹肌,植物性神经支配,不随意肌。分布:心脏特点:1)心肌纤维为短柱状有分支现象。2)一般一个核,位细胞中央,也有2个核的。3)横纹不太明显。4)肌纤维的连接处有闰盘。5) 肌质网的肌小管简单而又不规则,包绕肌节吻合成网状,无明显的终池,横小管位Z线。6)有蒲肯野氏肌纤维。7)不易疲劳。8)无再生能力。3、平滑肌:特点:1)细胞梭形,一个核,位中央。2 )光镜下肌原纤维不明显。3 )一个肌细胞收缩可使周围的细胞都收缩。4 )再生能力强。5)植物神经支配,不受意志支配。分布:内脏器官的壁、血管、淋巴管道等处。四、神经组织组成:神经细胞,是形态和功能单位,称为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保护、支持、绝缘、营养的作用,但无传导的作用。1、神经元神经元的形态结构1)胞体细胞膜:可兴奋细胞膜。细胞核:位中央,大、圆、核仁清楚。细胞质:尼氏体(粗面内质网与游离核糖体)。神经原纤维(微丝和微管)。2)突起:树突:1多个。轴突:一个,无尼氏体。轴突表面的细胞膜称轴膜,轴突内的细胞质称轴浆,内有微丝、微管、线粒体,长管状的滑面内质网。神经元的分类1)突起的数目:单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2)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