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李珺)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5385275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李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李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李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李珺)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李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李珺)(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基本信息学 科美术年 级五教学形式教 师李珺单 位广东省广州市广雅小学课题名称奇思妙想学情分析1、本课的课题是奇思妙想,本课教材蕴含了科技和艺术相结合的内涵,迸发了丰富的艺术联想,这一课让学生从生活出发展开幻想,拓宽学生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增添了审美的情趣。本课从欣赏艺术家的作品入手,给学生全新的视觉冲击力。可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外形特征上的共同点,感受奇思妙想的魅力。2、五(2)的学生整个班的学习氛围较好,掌握一定的绘画造型能力,思维较活跃,有一定的创新欲望。形成较好的探索学习的习惯,合作意识较强。3、学生比较容易了解奇思妙想的原理是有两种没有联系的物

2、象构成,但有意义的主题组合将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奇思妙想结合的艺术价值:创造性、视觉合理性和视觉享受。学习巧妙结合两种不同物象的构成为一种新奇形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交流中探究图像构成的妙趣;在欣赏感受中探索奇思妙想的艺术性和合理性。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求异思维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艺术来自于生活、来自于自然、来自与智慧的创造。教学过程一、 课堂引入:欣赏课件中的不同种类组合的图片,感受其的艺术特点。师问:这些图片是怎样设计的,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新奇、视觉冲击)一边欣赏一边探讨每张图片是有哪两个物体组合而成。师问:这

3、两个物体之间有联系吗?(由两种不相干的物体巧妙的组成)二、课堂发展:1启发谈话。很多的设计都是设计师的大胆想象,今天以“奇思妙想”为题,运用想象力去创造一副独特的心中之画面。(板书课题、翻开书本24页) 2.探索设计方法。(1).师问:两种不相干的物体怎样才能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需要找到共同点和结合点,这样所创作的作品才自然而有视觉冲击力。师生共同分析作品。青蛙和汽车:青蛙的眼睛和汽车的车灯外形很相似,给人新奇的感觉。人脸和房子:人的五官的位置和房子的门窗的位置刚好重合,给人一种幽默的感觉。犀鸟和萨克斯:犀鸟的脖子跟萨克斯的口刚好重合,给人以美妙的感觉。爵士音乐节招贴,小号变成一棵萌生枝叶的老

4、树,招贴画以奇特的构思吸引了人们的眼光。(板书:妙:共同点、结合点)(2)组合的方法:师:物体的外部特征分为:外形、纹理、色彩组合的方法1:A外形+B外形=C(板书) 如犀鸟和萨克斯组合的方法2:A外形+B纹理=C(板书) 如爵士音乐节招贴3、巩固游戏:(1).请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道具,选两种不同的物体的图片进行组合,拼贴出一种新奇有趣的形象。(2).学生根据课外准备好的图片,选择两种不同的物体进行,互相交流。4、师生作简单的组合创作,感受两种物象组合的方法。(1).选择两个不相干的物体,找出共同点和结合点(2).选择组合方法5、作业要求:运用两种不相干的物体巧妙地进行组合,设计出一个新奇有趣

5、的新形象。6、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完成本课作业。帮助一些有困难的学生。 六、课堂评价。自评:自己介绍创作心得,共同点和结合点、方法等。他评:巧妙之处,全班观摩。板书设计奇思妙想特点:不相干 结合自然游戏作业或预习发挥想象力,把两种看似没有联系的物象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成为一张奇思妙想的作品。自我评价我在设计奇思妙想这一课时,体现了美术新课标的精神,以贴近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学生较感兴趣的内容为切入点,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能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 评议一单位: 姓名: 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