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别墅及旅游市场调研报告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75360415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别墅及旅游市场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重庆别墅及旅游市场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重庆别墅及旅游市场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重庆别墅及旅游市场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重庆别墅及旅游市场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别墅及旅游市场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别墅及旅游市场调研报告(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结论:2一、重庆宏观环境资源价值451.重庆自然地理资源452.重庆经济发展53.重庆人口与社会生活674.重庆未来发展规划7二、重庆房地产市场研究91.重庆房地投资稳定增长92.土地开发投资较上半年增长近一倍9103.施工竣工面积平稳增加9104.需求旺盛,销售持续升温105.价格保持高速上涨10116、小结11三、重庆别墅市场研究121.重庆别墅市场供需关系12(1)、独栋别墅供销分析12(2)、别墅价格分析12(3)、别墅风格分析132、重庆别墅典型楼盘13四、重庆旅游市场研究39401.整体旅游市场分析39402.温泉旅游市场分析413.小结42结论:一、重庆宏观环境资源价值1、

2、重庆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经济指标逐年上升2006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86.20亿元,比上年增长12.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437元,比上年增长11.9%。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29.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5%,其中一般性财政收入317.72亿元,增长23.7%,占财政收入的60.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51.84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建设与改造投资1822.21亿元,比上年增长26.1%。2、重庆未来发展规划(1)、经济规模实现“六个翻番”(2)、“六大功能”领先西部(3)、统筹城乡优化“四大结构”(4)、全面小康迈“两大台阶”(5)、新农村建设提高

3、“五个水平”(6)、振兴老工业基地,实现“三个做大做强”(7)、建设全国“畅通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二、重庆房地产市场研究1、重庆房地产投资稳定增长2007年前三季度,重庆市房地产市场投资完成总额达496.09亿元,同比增长28.9%,在直辖十周年和“城乡统筹试点区”的双重效应下,房地产投资在第三季度保持了稳定发展。2、土地开发投资较上半年增长近一倍2007年第三季度完成土地开发投资16.85亿元,同比增长67.2%,较上半年增加了8.18亿元,增长近一倍;同时,购置土地面积达到1006.1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9.2%。3、施工竣工面积平稳增加2007年前三季度,全市房屋施工面积8873.

4、8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8%,其中新开工2348.53万平方米,增长35.3%。4、需求旺盛,销售持续升温2007年前三季度,重庆市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2198.6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9.2%,其中现房销售426.33万平方米,增长23.6%;期房销售1775.32万平方米,增长116.6%。小结:2007年前三季度,重庆市房地产开发稳定增长,土地开发投资、房地产投资均保持着一定增长。特别是在“城乡统筹试验区”和“直辖十周年”等利好消息的带动下,2007年第三季度,重庆房地产市场消费需求旺盛,销售持续升温的现象,在需求大于供给的局面下,房价开始不断升高。三、重庆别墅市场研究1、重庆别墅市场

5、供需关系(1)重庆独栋别墅市场供应量为365套,已销售290套,成交率79%。(2)重庆独栋别墅市场除未入市项目外,均价主要集中在900011000元/平方米。(3)重庆独栋别墅项目主要以西班牙、北美、现代及中世纪传统风格为主,其中西班牙风格使用最为广泛,占重庆市场的49%,其次分别为北美风格、现代风格及中世纪传统风格。四、重庆旅游市场研究1、整体旅游市场(1)丰富的旅游资源为重庆市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2)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重庆市旅游业再上新台阶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3)民用车辆数量持续上升,刺激市郊短线旅游发展(4)“五一”黄金周取消,短线游成主力小结:(1)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6、,重庆正处于休闲度假旅游的规模化启动的准备期。(2)旅游产业的大发展及温泉之都的全面启动,为温泉旅游提供了良好的产业环境。(3)温泉旅游开发可享受多项政策支持,政策风险较小。(4)重庆温泉旅游成高速上升状态,游客接待量增长率高于重庆旅游整体市场增长幅度。一、重庆宏观环境资源价值1.重庆自然地理资源重庆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东邻湖北、湖南,南接贵州,西靠四川省泸州市、内江市、遂宁市,北连陕西省以及四川省广安地区、达川地区。与重庆接壤的各省市均是中国有名的旅游大省,随着近年来交通网络基础建设的高速发展,重庆与各省市之间的旅游资源共享、联系加强。重庆处于东亚内陆季风区

7、,具有自己特有的气候:冬暖春早,夏热秋雨,四季分明;降水丰沛,空气湿润;日照少,云雾多;立体气候明显,气候资源丰富,形成了重庆同一区域内不同特色的气候景观。重庆以山地、丘陵为主,动植物及矿产资源丰富,辖区内拥有600多种动物资源,其中兽类近100种,鸟类200余种,水生动物及鱼类200多种。属国家一至三级保护的珍稀动物近100种。拥有4000多种植物资源,近2000种药用植物资源。已发现矿产68种(含亚矿种),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54种,查明各类矿产地415处。水资源丰富,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545.85亿立方米,而长江、嘉陵江、乌江等流经重庆地区的过境水为3863.8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

8、101.81亿立方米。重庆近年来利用自然资源,开发建设了四面山、金刀峡、万盛石林/黑山谷、仙女山/天生三桥、小南海、钓鱼城/涞滩二佛寺、天坑地缝、野生动物世界、茶山竹海、市郊温泉度假及星级“农家乐”等一大批旅游名品和新品。2.重庆经济发展重庆定位为全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城市,处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它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和独具特色的三峡旅游资源,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内河口岸,经济实力相对较强,大工业、大农业、大流通、大交通的特点突出,具有一批带动能力较强的支柱产业、优势行业和

9、拳头产品。重庆已建成了一批面向全国、辐射西南的区域性市场,城市基础设施初具规模。重庆抓住中央直辖、三峡工程建设、西部大开发三大历史性机遇,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积极扩大开放,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综合力进一步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在西部12个省区中均在前5位以内。2006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86.20亿元,比上年增长12.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437元,比上年增长11.9%。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29.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5%,其中一般性财政收入317.72亿元,增长23.7%,占财政收入的60.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51.84亿

10、元,比上年增长24.9%。建设与改造投资1822.21亿元,比上年增长26.1%。2006年重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68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0978元。其中都市发达经济圈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95.88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2.2%,人均生产总值约合2500美元。按照国际经验,一个地区人均GDP1000美元时,大众性观光旅游将出现高潮,人均GDP达到3000-5000美元时,较高层次的休闲旅游度假形式将规模化启动。作为常住人口超过600万的重庆都市发达经济圈,其人均GDP趋近3000美元,正处在休闲旅游度假规模化启动的准备期。随着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重庆的休闲度假旅

11、游将成为新一轮的消费热点。经济的发展带动旅游市场投入的增加,自1998年以来,重庆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旅游结构调整资金,共资助旅游项目189个,带动社会投资18.75亿元。3.重庆人口与社会生活重庆自有文字记录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古称江洲、巴郡、楚州、渝州、恭州,至1189年定名为“重庆”即“双重喜庆”。1891年重庆成为内陆第一个设立海关的对外口岸城市。1929年,重庆正式设市。抗日战争期间重庆曾为国民政府陪都。重庆于1986年国务院确定重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2年定为沿江开放城市。1997年被设为直辖市。2000年以来重庆重点打造了以历史文化为特色的旅游景点,形成了巴文化

12、旅游、陪都旅游、抗战旅游、红岩旅游等一系列品牌旅游线路。截止2006年重庆市共辖 40 个区县(自治县、市),其中15 个区, 21 个县(自治县),4 个县级市。2004年重庆市政府对部分区县行政区划作了调整。调整后,全市设418 个乡、626 个镇、106 个街道办事处。来自重庆统计局数据知:2006年底全市常住人口达到279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265.9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5.2%,比上年提高1.7%。2004年底重庆市都市发达经济圈(即重庆主城区:渝中区、江北区、渝北区、南岸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巴南区、北碚区、沙坪坝区等九区)的常住人口达627.16万人,是国内少有的特大型城市

13、之一(全国常住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也仅十多个)。2006年重庆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15.76亿元,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16630元,同比增长15.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244元,同比增长10.2%,城市人均消费支出8623元,同比增长8.2%。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4%。4.重庆未来发展规划以“314”总体部署为总纲,重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1)、经济规模实现“六个翻番”加快建设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要力争经济规模“六个翻番”。到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比2007年翻一番,超过8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翻一番,超过15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翻一番,达

14、到65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翻两番以上,达到3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翻两番以上,达到50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翻两番以上,达到1600亿元。(2)、“六大功能”领先西部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要实现“六大功能”领先西部。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综合交通枢纽、自主创新高地、教育人才高地和文化高地六大功能领先西部,城市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集聚、辐射、带动能力日益凸显。到2012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年末余额双双突破1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一番,达到3500亿元;新建高速公路1100公里,高速公路密度领先西部;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15、,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30%,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2年;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分别达到10万人、75万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3)、统筹城乡优化“四大结构”优化城乡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镇结构、区域结构。到2012年,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超过90%;非农产业就业比重超过65%;城镇化率超过55%;一小时经济圈人均主要指标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渝东北、渝东南地区赶上西部地区平均水平。(4)、全面小康迈“两大台阶”率先在西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迈上“两大台阶”。按照提前两年即到2018年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到2012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迈上4000美元台阶,2018年迈上8000美元台阶。全面小康实现程度2012年在85%左右,2018年在95%左右。(5)、新农村建设提高“五个水平”农业产业化、农业技术装备、土地规模经营、农村基础条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水平显著提高。到2012年,农产品商品率和优质率分别达到62%和75%;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30%;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集中度达到25%;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五年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00万人以上,累计达到1000万人。(6)、振兴老工业基地,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