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习题2.docx(一)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75348024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3.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习题2.docx(一)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习题2.docx(一)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习题2.docx(一)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习题2.docx(一)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习题2.docx(一)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习题2.docx(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习题2.docx(一)(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择题1 下列哪种物质参与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并几乎全部分布在膜的胞质侧?A 磷脂酰肌醇B 磷脂酰胆碱C 磷脂酰乙醇胺D 磷脂酰丝氨酸E 鞘脂2 细胞膜的 “流动性 ”主要决定于A 膜蛋白的多少B 膜蛋白的种类C 膜上的水通道D 脂质分子层E 糖类3 与产生第二信使DG 和 IP3 有关的膜脂质是A 磷脂酰胆碱B 磷脂酰肌醇C 磷脂酰丝氨酸D 磷脂酰乙醇胺E 鞘脂4 葡萄糖通过一般细胞膜的方式是A 单纯扩散B 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C 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D 原发性主动运输E 继发性主动运输5细胞膜内外保持Na+和K+的不均匀分布是由于A膜在安静时对K+的通透性较大B膜在兴奋时对Na+的通透性较大C

2、Na+易化扩散的结果D K+易化扩散的结果E膜上Na+-K+泵的作用6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中,Na+跨膜转运的方式是A 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B 单纯扩散和主动转运C 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D 易化扩散和受体介导式入胞E 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运输7 细胞膜上实现原发性主动转运功能的蛋白是A 载体蛋白 B 通道蛋白 C 泵蛋白 D 酶蛋白 E 受体蛋白8 Ca2+通过细胞膜的转运方式主要是A 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B 单纯扩散和主动转运C 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运输D 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E 易化扩散和受体介导式入胞9 在细胞膜蛋白质的帮助下, 能将其他蛋白质分子有效并选择性地转运到细胞内的物质转运方式是

3、A 原发性主动运输B 继发性主动运输C 载体介导的易化运输D 受体介导式入胞E 液相入胞10 允许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在细胞间通行的结构是A 化学性突触B 紧密连接C 缝隙连接 D 桥粒 E 曲张体11 将上皮细胞膜分为顶端膜和基侧膜两个含不同转运体系区域的结构是A 缝隙连接 B 紧密连接 C 中间连接 D 桥粒 E 相嵌连接12 在心肌,平滑肌的同步收缩中起重要作用的结构是A 化学性突触B 紧密连接C 缝隙连接 D 桥粒 E 曲张体13 下列跨膜转运方式中,不出现饱和现象的是A 单纯扩散 B 经载体进行的易化扩散C 原发性主动运输D继发性主动运输E Na+-Ca2隹换14 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

4、动运输的共同特点是A 要消耗能量B 顺浓度梯度C 需要膜蛋白帮助D 转运物质主要是小分子E 有饱和性15 膜受体的化学本质是A 糖类 B 脂类 C 蛋白质 D 胺类 E 核糖核酸16 在骨骼肌终板膜上, Ach 通过下列何种结构实现其跨膜信号转导A 化学门控通道B 电压门控通道C 机械门控通道D M型Ach受体 E G-蛋白偶联受体17 终板膜上 Ach 受体的两个结合位点是A两个a亚单位上B两个B亚单位上C 一个a亚单位和一个0亚单位上D 一个a亚单位和一个丫亚单位上 E 一个丫亚单位和一个6亚单位上18由一条肽链组成且具有7个跨膜生螺旋的膜蛋白是A G- 蛋白 B 腺苷酸环化酶C 配体门控

5、通道D 酪氨酸激酶受体E G-蛋白偶联受体19 以下物质中,属于第一信使是A cAMP B IP3 C Ca2+ D Ach E DG20 光子的吸收引起视杆细胞外段出现超极化感受器电位,其产生的机制是A Cl-内流增加B K+外流增力口 C Na+内流减少D Ca2+内流减少 E胞内cAMP减少21 鸟苷酸环化酶受体的配体是A 心房钠尿肽B 乙酰胆碱 C 肾上腺素 D 去甲肾上腺素E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2 酪氨酸激酶受体的配体是A 心房钠尿肽B 乙酰胆碱 C 肾上腺素 D 去甲肾上腺素E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3 即早基因的表达产物可A 激活蛋白激酶B 作为通道蛋白发挥作用 C 作为膜受体发挥作

6、用D 作为膜受体的配体发挥作用 E 诱导其他基因的表达24 静息电位条件下,电化学驱动力较小的离子是A K+和 Na+ B K+和 Cl- C Na+和 Cl- D Na+和 Ca2+ E K+ 和 Ca2+25 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电化学驱动力最小的离子是A Na+ B K+ C Cl- D Ca2+ E Mg2+26 在神经轴突的膜两侧实际测得的静息电位A等于K+的平衡电位 B等于Na+的平衡电位C略小于K+的平衡电位 D略大于K+的平衡电位E接近于Na+的平衡电位27 细胞膜外液K+ 的浓度明显降低时,将引起A膜电位负值减小 B K+电导加大 C Na+内流的驱动力增加D平衡电位的负值减

7、小E Na+-K+泵向胞外转运Na+增多28增加细胞外液的K+浓度后,静息电位将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先增大后变小 E 先减小后增大29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浴液中的 Na+浓度后,则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超射值 将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先增大后变小E 先减小后增大30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时,静息电位将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先增大后变小E 先减小后增大31神经纤维电压门控Na+通道与通道的共同特点中,错误的是A 都有开放状态B 都有关闭状态C 都有激活状态D 都有失活状态E 都有静息状态32 人体内的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包括A 神经和内分泌腺B 神经,肌肉和上皮组织C 神经元

8、和胶质细胞D 神经,血液和部分肌肉E 神经,肌肉和部分腺体33 骨骼肌细胞和腺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的共同特点是A 膜电位变化 B 囊泡释放 C 收缩 D 分泌 E 产生第二信使34 把一对刺激电极置于神经轴突外表面,当同一直流刺激时,兴奋将在A 刺激电极正极处B 刺激电极负极处C 两个刺激电极处同时发生D 两处均不发生E 正极处向发生,负极处后发生35 细胞膜内负电位由静息电位水平进一步加大的过程称为A 去极化 B 超极化 C 复极化 D 超射 E 极化36 细胞膜内负电位从静息电位水平减小的过程称为A 去极化B 超极化C 复极化D 超射E极化37 神经纤维的膜内电位值由 +30mV 变为 -.

9、70mV 的过程称为A 去极化B 超极化C 负极化D 超射E极化38 可兴奋动作电位去极化相中膜内电位超过0mV 的部分称为A 去极化B 超极化C 负极化D 超射E极化39 细胞静息时膜两侧电位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状态称为A 去极化B 超极化C 负极化D 超射E极化40 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去极相形成有关的离子主要是A Na+ B Cl- C K+ D Ca2+ E Mg2+41 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复极相形成有关的离子主要是A Na+ B Cl- C K+ D Ca2+ E Mg2+42 将神经纤维膜电位由静息水平突然上升并固定到 0mV 水平时A 先出现内流电流,而后逐渐变为外向电流B 先出现外向

10、电流,而后逐渐变为内向电流C 仅出现内向电流D 仅出现外向电流E 因膜两侧没有电位差而不出现跨膜电位43 实验中用相同数目的葡萄糖分子代替浸浴液中的Na+ ,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将A 逐渐增大 B 逐渐减小 C 基本不变 D 先增大后减小E 先减小后增大44 用河豚毒处理神经轴突后,可引起A 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加大B 静息电位值加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C 静息电位值不变,动作电位幅度减小D 静息电位值加大,动作电位幅度加大E 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不变45 在电压钳实验中,直接纪录的是A 离子电流 B 离子电流的镜像电流C 离子电导 D 膜电位 E 动作电位46 记录单通道离子

11、电流,须采用的是A 膜电位细胞内纪录 B 电压钳技术C 电压钳结合通道阻断剂D 膜片钳技术E 膜片钳全细胞纪录47 正后电位是指A 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缓慢去极化电位B 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缓慢超极化电位C 峰电位后缓慢的去极化电位D 峰电位后缓慢的复极化电位E 峰电位后缓慢的超极化电位48 具有 “全或无 ”特征的电反应是A 动作电位 B 静息电位 C 终板电位 D 感受器电位E 突触后电位49 能以不衰减形式细胞膜传播的电活动是A 动作电位B 静息电位C 终板电位D 感受器电位E 突触后电位50 神经 -肌肉头后膜上产生的能引起骨骼肌细胞兴奋的电反应是A 动作电位B 静息电位C 终板电位D

12、 感受器电位E 突触后电位51细胞兴奋过程中,Na+内流和K+外流的量决定于A各自的平衡电位B细胞的阈电位CNa+-K+泵的活动程度D 绝对不应期的长短E 刺激的强度52 需要直接消耗能量的过程是A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中K+外流B动作电位开支的Na+内流C复极化K+外流 D复极化完毕后的Na+外流和K+内流E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中极少量的Na+内流53低温,缺氧或代谢抑制剂影响细胞的Na+-K+泵活动时,将导致A 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B 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增 大C 静息电位值增大, 动作电位幅度增大D 静息电位值减小, 动作电位幅度减小E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均不受影响54 采用

13、两个细胞外电极记录完整神经干的电活动时,可记录到A 动作电位幅度B 组织反应强度C 动作电位频率D 阈值 E 刺激持续时间55 通常用于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A 动作电位幅度B 组织反应强度C 动作电位频率D 阈值 E 刺激持续时间56 神经纤维的阈电位是引起ANa+通道大量开放的月M电位临界值B Na+通道大量关闭的膜电位临界值CK+ 通道大量关闭的膜电位临界值D K+ 通道大量开放的膜电位临界值ENa+通道少量开放的膜电位值57 在一般细胞膜中,阈电位较其静息电位(均指绝对值)A 小 10-15mV B 大 10-15mV C 小 10-15mV D 大 30-50mV E 小,但两者

14、几乎相等58 在同一神经纤维上相邻的两个峰电位,其中后一个峰电位最早见于前一个峰电位引起的A 绝对不应期 B 相对不应期 C 超常期 D 低常期 E 兴奋性恢复正常后名词解释7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8 exicitability9 resting potential ,RP10 polarization13 action potential ,AP14 all or none15 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ARP16 threshold potential ,TP17 thrshold intensity 18 local exci

15、tation22 endplate potential ,EPP 23 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问答题1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几种,举例说明之。2 比较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异同点。3描述Na+-K+泵活动有何生理意义?4 简述生理学上兴奋性和兴奋的含义及其意义。5 衡量组织兴奋性质的指标有哪些?6 神经细胞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有何变化?机制何在?7 局部兴奋有何特点和意义?8 比较无髓神经纤维和有髓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传导的异同点。9 比较电压门控通道和化学门控通道的异同点。10 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有何区别?请举例说明11 钠泵的化学本质和功能是什么?其活动有何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