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学自己整理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5322139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培育学自己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森林培育学自己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森林培育学自己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森林培育学自己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森林培育学自己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森林培育学自己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培育学自己整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森林培育学名词解释1、种源:是指某一批种子的产地及其立地条件。2、种子的休眠:是指有生活力的种子,由于某些内在因素和外界条件的影响而使种子暂时不能发芽或发芽困难的自然现象。3、花芽分化:林木生长到一定阶段,营养物质积累到一定水平以后,成花诱导激素和外界条件的作用下,顶端分生组织就朝成花的方向发展,开始形成花原基,再逐渐形成花,这一过程称为花芽分化。4、轮作:是用生物的方法来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和肥力状况措施。5、假植:是将苗木根系用湿润土壤进行暂时埋植,以防根系干燥,保护苗木活力。6、立地条件:是指在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7、适地适树:就是指将树木栽植在最适宜它生长

2、的地方。即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因地制宜选择林学特性与该立地条件相适应的造林树种。8、种子的成熟:就是指受精后的合子发育成具有种胚和胚乳的过程(胚根、胚芽、胚茎和子叶)。9、人工林:是指人工起源的林分,包括造林地及其在其上生长的林木。10、森林潜在生产力:是指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森林植物群落通过光合作用所能够达到的最高生产力,也可称为气候生产力。11、种子园:由人工选择的优良无性系(从一共同的细胞或植株繁殖得到的一群基因型完全相同的细胞或植株)或子代家系(经过子代测定后所选择出的优良子代)为材料,按合理方式配置而建立起来的生产优良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林木种子的场地。12、立地指数:也称地位指数,是

3、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的常用指标之一,通常用某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也称上层高)来表示。13、半活期:指种子群体中50%种子死亡所经历的时间。14、现实生产力:是指现存的森林植被所具备的实际生产力,它往往低于潜在生产力。15、安全含水量:在贮藏期间,维持种子生命力所必须(维持其生命活动所需最低限度)的含水量称为安全含水量。16、千粒重:在气干状态下,1000粒纯净种子的重量。17、催芽:通过机械擦伤、酸蚀、水浸、层积或其它物理、化学方法,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措施。18、抚育采伐:又叫抚育间伐。是指在未成熟的林分中,为了给保留木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而采伐部分

4、林木的森林培育措施。通过抚育采伐可以获得一部分木材,同时可以促进森林的发展。19、无性繁殖:又叫营养繁殖。是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包括根、茎、叶、芽)繁殖新植株的方法20、林种:是指满足不同造林经营目的的森林种类,通常按照人工林所发挥的效益来划分。二、填空(见反面)1、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3年6月25日作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9号文件)。在9号文件中已明确提出“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应该赋予林业重要的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应该赋予林业首要的地位”。2、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非常重视植树造林,提出防止水灾与旱灾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森林,要造全国大规模的森林”。制定了我国第一部森林法三、简答题1、解

5、释下列表示方法的含义:第一个数字表示播种苗或营养繁殖苗在初始育苗地生长的年龄数;第二个数字表示第一次移植后在移栽地上生长的年龄数;第三个数字表示第二次移植后培育的年限,数字之间用短横线间隔,各数之和即为苗木的年龄。表示方法举例如下:1- 0表示1年生未移植的苗木,即一年生苗木。2- 0表示2年生未移植的苗木,即为留床苗。1-1表示2年生移植苗,移植一次,移植后继续培育1年的移植苗。1-1-1表示3年生移植苗,移植两次,每次移植后各培育1年的移植苗。0.5-0表示约完成1/2生长周期的苗木。表示1年生移植苗,移植一次,移植前培养3/10年生长周期,移植后培育7/10年生长周期。1(1)-0表示1

6、年干1年根未移植的插条苗(插根苗或嫁接苗)。1(2)-0表示1年干2年根未移植的插条苗(插根苗或嫁接苗)。1(2)-1表示2年干3年根移植1次、移植后培育1年的插条(插根或嫁接)移植苗。注:按GB6000-1999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标准,括号内的数字表示插条苗、插根苗或嫁接苗等在原育苗地(未移植前)的根系年龄。2、整地、轮作、施肥的关系?整地、轮作、施肥是提高土壤肥力的中心环节,是培育壮苗的基本条件。整地是用机械的方法改善土壤的物理状况和肥力条件的措施;轮作是用生物的方法来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和肥力状况措施;施肥是用化学和生物方法来改善土壤肥力因素的措施。这三种措施是相互联系和依存的,只有

7、通过深耕细整以后,才能更好地发挥轮作和施肥的效用。3、切根的作用?作用:为促进苗木多生侧根和须根,达到根系发达,提高移栽成活率。时间:对主根发达的树种可在幼苗期进行;对1年及以上的苗木断根,在秋季苗木硬化期的初期,此时地温在15C以上,根形成新根;4、简述苗木质量评价的指标?苗木质量评价包括: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和苗木活力表现指标。形态指标:1.苗咼苗木高度并非越高越好,同一批造林苗木的大小以求整齐为好,以防将来林分强烈分化。苗高与造林成活率关系不紧密。2.地径地径又称地际直径,是指苗木土痕处的粗度。多数研究表明地径与造林成活率及林木生长量成正比。但过分粗大的苗木也不利于起苗、包装、贮藏、运输和

8、栽植,同时成本也更高。3咼径比高径比是指苗高与地径之比,由于是比值,故高径比没有单位,它只是一个指数。一般高径比越大,说明苗木越细越高,抗性弱,造林成活率低;相反,高径比越小,苗木则越矮粗,抗性强,造林成活率高。苗木重量苗木重量是指苗木干重或鲜重。苗木重量可以是苗木总重,也可以是各部分重,如地下部分重(根重)、地上部分重(茎重、叶重)等。苗木干重是反映苗木质量的较好指标。除苗木总干重外,苗木各部分的重量也很有用。4 根系指标根系是植物的重要器官,造林后苗木能否迅速生根是决定其能否成活的关键。比较而言,侧根数、根系总长度、根表面积指数等指标能较好反映苗木的须根状,即能反映苗木根系质量。6.茎根比

9、是苗木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重量或体积)之比,反应出苗木根茎两部分的平衡状况,实际上就是苗木水分、营养收支平衡问题。造根系发达,茎根比小,苗木地上部分蒸腾量小,地下部分吸收量大,有利于苗木水分平衡和苗木成活。但是,茎根比也不是无限的越小越好,各树种苗木都有自己适宜的茎根比,如火炬松适宜茎根仟重)比约为。7顶芽对萌芽力弱的针叶树种,如油松和樟子松等苗木,发育正常而饱满的顶芽是合格苗木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对阔叶树和某些萌芽力强的针叶树种,顶芽有无对苗木质量影响不大。用顶芽大小反映苗木质量,其根据是顶芽越大,芽内所含原生叶数量越多,第二年苗木生长量越大。研究也证明,顶芽大小与苗木第二年高生长呈正相关

10、关系。因此,顶芽在反映苗木生长潜力方面有重要意义。&质量指数由于单个形态指标常常只反映了苗木的某个侧面,而苗木各部分之间的协调和平衡对造林成活和初期生长又十分重要,因此,人们便试图采用多指标的综合指数来反映苗木质量,高径比、茎根比就属此类。在此基础上,Dickson等(I960)提出苗木质量指数,其计算公式如下:QI=苗木总干重(g)/(苗高cm/地径mm)+茎干重g)/根干重g生理指标苗木水分1含水量,苗木含水量是指苗木水分占苗木干重的百分比。(一)2水势,水势作为反映植物水分状况最主要的指标之一。(二)导电能力(三)其他指标:1矿质营养2碳水化合物储量3叶绿素含量4.TTC染色法测定根系活

11、力5.芽休眠活力指标苗木活力是指苗木被栽植在特定(最适宜生长)环境条件下使其成活和生长的能力。苗木活力的生长表现指标综合了苗木的形态和生理性状。(1)根生长潜力(RGP)(2)苗木抗逆性(OSU活力检测法)5、六大林业生态工程?a)1、天然林保护工程b)2、退耕还林还草工程c)3、三北和长江中下游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d)4、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e)5、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f)6、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6、什么叫林木结实的周期性?以及产生的原因?林木结实周期性林木结实大年和小年交替出现的现象。大年:结实多的年份(或丰年,种子年)小年:结实很少或没有产量的年

12、份。(歉年)结实周期产生的原因: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不平衡大量结实,影响了当年的花芽分化和果枝的形成。内源激素林木体内含有成花激素(赤霉素类)与抑花激素达到平衡时,有利于形成花芽。抑花激素在种子内含量最多,大年残留了大量的抑花激素,抑制花芽的形成。环境因子养分、水分不足影响花芽分化;授粉时的天气状况对结实产生显著影响。生物因素病虫害人类采种7、建立采穗圃有什么优点?采穗圃是培育无性苗所需的插穗和接穗,可设在苗圃地的边缘地带(不影响苗圃耕作和生活设施)。优点:遗传品质可保证;种条的成活率(生根率、嫁接成活率)高;采穗圃可集约经营,种条产量高;就近建圃,省时、省力、效果好。9、简述目前林业发展中存

13、在的问题?一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在世界第139位。人均森林面积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森林蓄积量10.151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7。二是森林资源质量不高。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85.88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8%,平均胸径仅13.3厘米,人工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仅49.01立方米。三是林地保护管理压力增加。第七次清查林地转为非林地的面积虽比第六次清查有所减少,但依然有831.73万公顷,其中有林地转为非林地面积377.00万公顷,征占用林地有所增加,个别地方毁林开垦现象依然存在。四是营造林难度越来越大。我国现有宜林地

14、质量好的仅占13%,质量差的占52%;全国宜林地60%分布在内蒙古和西北地区。今后全国森林覆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10、造林树种选择有哪些原则? 造林目的要求 适地适树卜种苗来源充足 造林技术容易掌握或具有一定的造林经验 有利于病虫害防治与控制造林成本合理等其中,前两条是最为基本的原则,满足国民经济要求是目的,而“适地适树”是前提,两者相辅相成。(1)经济学原则:指满足造林目的(包括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生产、生态防护、美化等)的要求,即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对林业的要求;(2)林学原则:包括繁殖材料来源、繁殖的难易程度、组成森林的格局与经营技术等;造林树种的选择既需要有前瞻性,又必须

15、与当前的生产实际相结合;繁殖材料来源的丰富程度和繁殖方法的成熟程度,直接制约着森林培育事业的发展速度。(3)生态学原则:首先,立地的温度、湿度、光照、肥沃等状况是否能够满足树种的生态要求;其次,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森林培育的重要任务,树种的选择必须坚持多样性原则;第三,树种选择应考虑形成生物群落中树种之间的关系;第四,树种选择应作为大规模遗传材料选择的手段。11、除草剂的种类?如何确定施肥时间?12、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提出了三个生态”的科学理念,作出了实现五大转变”的重大决定是什么?提出了三个生态”的科学理念生态建设: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安全: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作出了实现五大转变”的重大决定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采伐人工林为主的转变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的转变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的转变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的转变四、问答题1、人工林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A、光合速率提高光合速率是提高人工林产量的基本途径;-般树种的光合速率较低(5-10mgco2/100cm2.h);速生树种较大,与作物相似;同一树种的不同品种之间也有差异,通过树种选择和良种选育可以提高树木的光合速率。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因与对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