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奖】九年级(5)班《共建和谐校园预防打架斗殴》主题班会(20张PPT)课件

上传人:62****1 文档编号:475261067 上传时间:2024-05-03 格式:PPTX 页数:20 大小:47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奖】九年级(5)班《共建和谐校园预防打架斗殴》主题班会(20张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大奖】九年级(5)班《共建和谐校园预防打架斗殴》主题班会(20张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大奖】九年级(5)班《共建和谐校园预防打架斗殴》主题班会(20张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大奖】九年级(5)班《共建和谐校园预防打架斗殴》主题班会(20张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大奖】九年级(5)班《共建和谐校园预防打架斗殴》主题班会(20张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奖】九年级(5)班《共建和谐校园预防打架斗殴》主题班会(20张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奖】九年级(5)班《共建和谐校园预防打架斗殴》主题班会(20张PPT)课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共建和谐校园预防打架斗殴学生打架是违反校规校纪的,是明令禁止的。由于初中生身心特点,正处于懵懂期,认知能力有限,身心发展未成熟,发生打架甚至打群架现象会时有发生。为防患于未然,保证同学们身心健康发展,借本次班会,拟讨论以下几个问题:一、打架学生情况分析:二、中学生打架斗殴引发的后果三、如何预防学生打架议一议:是什么原因让有些同学参与打架?一、打架学生情况分析:(1)、品德原因:许多打架斗殴的学生思想道德品质较差,素质低,法纪意识淡薄,不遵守校纪校规,不服从老师的教导,言行不一致。有些学生心胸狭隘,往往做不到心胸宽阔。这类学生性格多内向,孤僻,看到别人的进步、“成就”,内心不舒服,往往采取挑衅的

2、方法,借题发挥,寻事发泄。或看到别人做了一点对自己不利的事,马上进行报复。(2)、性格上的原因:参与打架斗殴的学生一般都表现出脾气暴躁,易于冲动;心胸狭隘,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委曲。在一些打架事件中,都是一些非常小的事情,如在食堂买菜相互碰撞了一下,或在打球时多看了对方一眼等就觉得不舒服,就要用打架解决。(3)、爱慕虚荣:虚荣心理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而在其背后掩盖的往往是自卑等。一些学生在学习或其他方面表现不佳时,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理,不被其他同学瞧不起,往往依靠打架或违纪来证明(表现)自己不比别人弱。(4)、狭隘的小集体观念:在学校的日常管理或活动中,经常进行各项评比。一些学生出于狭隘的集体观

3、,为“集体”争光,引发打架事件。或者为了小团伙的眼前利益,合伙欺负他人。(5)、积怨型(多为打群架):打架的一方事先曾有明确的意识,对另一方有强烈的不满,长期看不顺眼一直想找机会打架,一旦能借题发挥,打架一触即发。往往一点小事即是导火索。但这些积怨又大多与“面子”“义气”有关,再加上当今青少年的自我意识能力较强,但对是非的判断能力较差。对于电影、电视、网络游戏中出现的凶杀暴力情景,他们可能会从自我的角度理解,会把凶残的罪犯当做有胆识讲义气的英雄,这种心理偏差是促成打架的诱因。(6)、责任心缺失:不顾自己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那些参与打架斗殴的同学,事后常说的一名话就是“我不知道会打得这么严重”。

4、(7)、认识上的偏差:存在“个人英雄主义”思想,想通过打架行为树立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或者是为了在女生面前显示自己的能力;被打一方也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打架行为,被打后不是寻求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帮助,而是认为只有用同样的打架手段才能使自己今后不再被打,因而或是寻求社会上黑恶势力、或是纠集自己同乡去殴打另一方,形成恶性的循环。二、中学生打架斗殴引发的后果:学生参与打架斗殴事件给学生双方、双方的父母及学校都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1、造成受害学生身心的创伤:首先是身体的伤害,严重的可能造成残疾,带来终身的影响,其次是心理上的伤害,造成心理恐惧,害怕上学,害怕与他人交往。许多学生被打后在同学中觉得很没面子,

5、不敢与同学交往,又不敢告诉老师和家长,因而形成孤僻、不合群、胆怯、自卑的性格,对学习失去信心、对社会产生厌愤的情绪。有些学生因此而缀学,失去学习的机会。2、造成施实打架人的伤害:实施打架的人轻则受到学校的处分,受到同学、老师的鄙视,从而难以在学校立足;重则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使人生最宝贵最辉煌灿烂的时代要在高墙电网里度过,从而给他们的人生抹上浓厚的阴影。3、给家长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学生打架造成的费用轻则几百元,重则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元,对于仅靠种田为生的农民来说是难以沉受的负担。有的家长痛苦的把这种情况比喻“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有一位家长这样教育他的孩子:为“别打架,咱们也打不

6、起”。当前社会上流传这样的话:“有本事去挣钱”,下一句话是“没本事别打架”。同时中华民族传统的“子不教,父之过”的观念,使他们的心理也背负着沉重的精神压力。4、给学校的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扰乱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影响同学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损害了学校的办学声誉,使学生不想到该校学习、家长不愿送孩子到该校学习。三、如何预防学生打架:1、冲突时随时想到法律后果:打架产生的违纪和违法往往就在一瞬间;2、冲突时随时想到违纪后果:学校将对打架等严重违纪的学生、或者是小团伙,公开严肃处理,以儆效尤。3、重视学校的加强安全教育:每次安全教育和安全宣传,认真倾听,仔细领会。4、远离“社会习气”:初一学生

7、避免寻找“保护伞”,初二学生避免形成“小帮派”;初三学生避免当做“大哥大”。低年级学生避免找自己的高年级亲戚“帮忙”,高年级学生避免找低年级的“弱者”勒索。5、重视语言文明:不说脏话、过激的话。很多打架现象是由出言不逊引发的,俗话说“祸从口出”。不在人多的地方拥挤,不从楼上丢垃圾、吐口水、丢粉笔头。不在球场上故意使坏、不抢场子。不在运动区抢位子。妨碍别人要说“对不起”。别人不理解自己,多解释,或者找老师解决。这里有五个强调:n n第一、第一、强调克服侥幸心理强调克服侥幸心理。为什么有。为什么有的学生明明知道打架斗殴是要倒霉的的学生明明知道打架斗殴是要倒霉的却偏偏又去打架?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却偏偏

8、又去打架?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存在着侥幸心理:存在着侥幸心理:“或许老师不会发或许老师不会发觉觉”,“或许不会受处理或许不会受处理”,于是头,于是头脑膨胀,忘乎所以。为什么因打架受脑膨胀,忘乎所以。为什么因打架受到严厉处分的多数学生不再重犯?其到严厉处分的多数学生不再重犯?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有过中一个原因就是有过“切肤之痛切肤之痛”,克服了侥幸心理,较多地考虑了行为克服了侥幸心理,较多地考虑了行为后果。因此要克服侥幸心理,后果。因此要克服侥幸心理,“要使要使人不知,除非己不为。人不知,除非己不为。”n n第二、强调避免刺激言行。常见刺激性语言有:喊对方“瓜娃子”、“你算个X”、“你想挨打了”甚至一些

9、骂街语言等。常见刺激性动作有:指对方鼻子,拍对方脑袋,抓对方手腕等。往往因一句话、一个动作刺激,引发打架斗殴。班主任必须专门对学生做这方面的教育。n n第三、强调冷静。遇到矛盾时要保持头脑冷静,不能凭一时冲动。一旦发生争吵,并有激发趋势,不要急于辨明是非,先脱离接触,待心平气和以后再解决问题n n第四、强调忍让。学生在发生争吵时要相互忍让,不要因小事争高低、论输赢,更不要针锋相对,以牙还牙;若是一方轻微的动起手脚,做到“打不还手”,尽快脱离接触,避免事态扩大。n n第五、强调友谊。学生应当明白,在一起同窗共读是一种缘分,同学之间的友谊是非常纯真深厚的,现在你可能体会不深,但毕业后你会越来感受越深,你会因上学时不团结同学而惭愧后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