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五加叶中微量元素的研究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5189568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刺五加叶中微量元素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刺五加叶中微量元素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刺五加叶中微量元素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刺五加叶中微量元素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刺五加叶中微量元素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刺五加叶中微量元素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刺五加叶中微量元素的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刺五加叶中微量元素的研究 作者:张肖宁杭太俊刘竹青 【摘要】 探讨刺五加叶中微量元素的含量,采用HNO3-HClO4体系进行湿法消解样品,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同时测定,探讨其药用基础,为刺五加叶质量控制新模式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刺五加叶 微量元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HNO3-HClO4消解【Abstract】Determination of the trace elements in Acanthopanax senticosus (Rupr.et Maxim.)harms was studied by ICP-AES after HNO3-HC

2、lO4 digestion, to explore its pharmaceutical ground. The method can be used for new model of the quality control of Acanthopanax senticosus (Rupr.et Maxim.)harms. 【Key words】Acanthopanax senticosus (Rupr.et Maxim.)harms;Trace elements;ICP-AES;HNO3-HClO4 digestion 刺五加叶为五加科植物(Araliaceae)刺五加Acanthopana

3、x senticosus (Ruper.Et Maxim.)harms 的干燥叶,是我国北方地区典型药用植物,味辛、微苦、性温、无毒,具有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益精壮骨之功效。目前,对于刺五加叶中具体化学成分的研究,见于文献报道的主要有苷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而对于刺五加叶中微量元素的研究较少。刺五加叶中含有与根及根茎许多相似的活性成分14,已作为刺五加的代用品,得到应用。长期以来,对中药有效化学成分的研究常偏重于有机成分,而忽视和排斥微量元素的作用。生物无机化学在分子水平上已经或正在揭示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5。中药材所含微量元素的研究也因此受到广泛关注6,7,但对于同种中药材在不同的栽

4、培地区、采收季节中微量元素含量的研究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人们对中药材中的微量元素的吸收通常是以中药传统剂型水煎剂的形式,随着中药现代化,先进的提取技术微波提取法以其高回收率、高选择性和低溶剂消耗的优势8受到极大关注。由此可见微量元素含量不仅受中药材遗传特性的控制,而且与不同的栽培地区、采收季节和提取方式有关。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对不同产地、不同月份、不同提取方式的刺五加叶中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了测定和比对分析,以便更好地开发其药用价值。 1实验部分 1.1仪器及工作参数仪器: 法国JY公司ICP-ULTIMA仪。主要工作参数:等离子体发生功率:1.0kW;冷却气流量:12L/mi

5、n;溶液提升速率:1.5ml/min;雾室压力:2.98105Pa;观测高度:14mm(线圈上方);进样量2ml。 1.2试剂和标准溶液单元素标准贮备液(国家标准物质中心), 多元素混合标准贮备液(仪器公司提供);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为1mg/ml, HClO4( 优级纯) ,HNO3 (优级纯) ,水为Millpore2Q 装置处理过的超纯水。玻璃仪器均经10%HNO3浸泡过夜,用超纯水清洗。 1.3样品刺五加叶产地:(1) 黑龙江省张广才岭;(2)吉林省长白山地区。药材样品系笔者赴产地自行采收,经由黑龙江省药品检验所中药室鉴定。 1.4样品预处理用超纯水将刺五加叶洗净,晾干,置4060烘箱烘干

6、,取出放入玛瑙研钵中研细成粉状,过30目筛,备用。 1.5样品制备 1.5.1供试样品分组制备 A(刺五加叶生药组):精密称定刺五加叶药材2g于100ml 烧杯中,以待消化。 B(刺五加叶水煎组): 精密称定刺五加叶3g,第一次加水25ml,先浸泡30min,再煎煮30min,得刺五加叶首煎液,向刺五加叶中再加水20ml,煎煮30min,得刺五加叶二煎液,将煎煮液合并、浓缩制得煎煮液浸膏。 C(刺五加叶微波提取组):精密称定刺五加叶3g,加45ml水置于微波炉内提取,将提取液浓缩制得微波提取浸膏。 1.5.2 HNO3-HClO4 消解将上述供试样品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混酸(HClO4:HNO3

7、= 1:4),先在电热板上小火加热消化约2h,待黄烟冒尽后(此时溶液颜色为黄棕色),升高温度加热至溶液近干,加入少量超纯水继续加热至白烟冒尽(此时溶液为无色透明),冷却后以2%HNO3溶解,转移定容于50ml容量瓶中,同时平行做一份空白试液,在选定的工作条件下,对样品进行测定。 1.6分析方法按1.2节条件测定空白、标准系列工作溶液和样品溶液。以吸光度A对浓度c(g/ ml)作一元线性回归,求出试样中各元素含量。 2结果与讨论 2.1分析波长的选择ICP-AES 法对每个元素的测定都可以同时选择多条特征谱线,一般在实验中选择共存元素谱线干扰少、精密度好和信噪比高的谱线,本实验选定各元素分析波长

8、见表1。Table 1Analytical wavelengths of elements 2.2标准工作曲线将元素的标准储备液配制成标准溶液,在选定的仪器操作条件下对标液进行测试,化学工作站自动绘制工作曲线,其线性相关系数在0.97560.9998 之间。 2.3样品分析先将刺五加叶生药材和刺五加叶水煎及微波提取浸膏进行消解,然后采用ICP-AES 法进行测定。 2.3.1不同产地刺五加叶生药材中微量元素质量分数及其特征分析见表2。 Table 2The results of trace elements in samples from different places注: S1黑龙江省张广

9、才岭9月采集;S2吉林省长白山地区9月采集;表中“- ”为未检出 本次实验,通过对采集于北方地区两处有代表性产地的刺五加叶中微量元素的分析,结果表明,刺五加叶由于产地不同,微量元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如Ca、Mg,Mn、Al含量与K/Na比例以黑龙江产刺五加叶为高,Zn/Cu比例以黑龙江产刺五加叶为低,有害元素Pb、As、Ni含量以吉林产刺五加叶为低。从医学角度看,Mg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减轻抗癌药物毒性,Ca、Mg,Mn、Fe可调节内分泌系统,增强免疫力,K/Na值较高,对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从食品医学角度来看, 食物中Zn/Cu比例提高时,可使血清胆固醇上升,人们经常食用的植物性食

10、物中Zn/ Cu比值为11.49,而黑龙江产刺五加叶中Zn/ Cu比值为6.56,这无疑是一种理想的保健食品。同种药材, 由于具有相同的生长基因,因生长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和聚集的微量元素在种类和数量上应有规律可循。分析表明,各样品中元素的含量顺序有较强规律,由高到低依次为: Ca、K、P、Mg,Si、Al、Mn、Ba, 这可以作为刺五加叶鉴别上的一个特征。通过本法可以对不同地区的刺五加叶中的微量元素进行测定,根据其含量关系找出地区药材的差异,进而建立质量标准,为药材的来源及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3.2不同月份刺五加叶生药材中微量元素质量分数及其特征分析见表3。 Table 3The

11、results of trace elements in samples from different season注: 样品为黑龙江省张广才岭采集;表中“- ”为未检出 本次实验,通过对不同采收季节的刺五加叶中9种有代表性微量元素的分析,结果表明,刺五加叶由于采集时间不同,元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异,9月的大部分元素含量明显高于5月,5月的Zn/Cu比值3.99明显低于9月的Zn/Cu比值6.55。此法对于合理利用药材有着积极的意义。 2.3.3不同方法提取刺五加叶时微量元素的溶出情况及方法考察见表4。Table 4Comparison of results obtained by differe

12、nt extract method 注: 样品为黑龙江省张广才岭9月采集;表中“- ”为未检出本次实验,分别采用传统提取方法水煎法与现代提取方法微波提取法,对刺五加叶中9种有代表性微量元素进行提取, 通过分析表4中数据发现微波提取液中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水提液,Mg、Fe、Zn、Cu、Mn、P、Ca、Sr、Pb9种元素的加标回收率在92.4%104.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56%5.10%之间,证明微波提取法是一种高效的提取方法,希望拟以微波法代替传统的煎药方式,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参考文献】 1Ovodov JS,Ovodova RG,Soloveva TF,et al. Gly

13、cosides from eleutherococcus(I) isolation andsome prpertise of eleutherosides B and E. Khim Prir Soedin,1965, 44:193-200.2 Ovodov JS,Frolova GM,Nefeolova MJ.Glycosidesof 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 structure of Eleutherosides.A, B1,C and D Kim Prir Soedin,1967,3:63-71.3 Wager H,Heur YH,Obermeler A,

14、et al.Die DC-and HPLC-analyse der eleutherococcus droge .Planta Med,1982,44: 193-198.4Shao CJ,Kasai R, Xu JD,et al. Saponions from leaves of acanthopanax senticosus harms,ciwujia:structures of Ciwujianosides B,C1,C2,C3,C4,D1,D2 and E. Chem Pharm Bull,1988, 36:601-608.5Lippard SJ, Berg JM著, 席振峰, 姚光庆,项斯芬, 等译 . 生物无机化学原理.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2.6王小逸, Zhu W, Wit kamp GT, 等.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测定黄连中的微量元素.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3, 23 (6):1167-1170.7薛国庆, 刘青, 任雪峰, 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4, 24 (11):1461.8傅荣杰,冯怡. 微波萃取技术在中药及天然产物提取中的应用. 中国中药杂志, 2003, 28(9):8042-8071.9高贵诊. 火棘营养成分分析和资源开发. 巢湖学院学报,2002,4 (3):98. /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