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75184926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教学课题】声音的产生【教材简介】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奇妙的声音王国单元第1课的内容。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创新能力。【目标预设】1、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2、通过观察比较物体发声时的状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重点、难点】重点:从多种事实中概括出物体发声的规律。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设计理念】 每个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但是熟悉的

2、现象并不一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时间去探究声音的更多奥秘。四年级的学生从接触科学到现在,他们经历的观察活动比较多,验证性实验比较多,而对探索性实验在三年级下册有了涉及,但教学期望与实际效果有一定距离。本课教学的目的是把学生们的探究活动向着更广阔的方向拓展,同时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寻找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声音现象,用感觉器官判断声音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的能力以及整理资料、口头表达的能力。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生活中处处的存在着科学的道理。并进一步了解实验的重要性。【设计思路】本课主要通过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并对发声的物体与不发声的物体进行观察、比较,就观察到

3、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建立起“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初步感性认识。最后从正反取证,验证假设,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让学生经历了整个探索求知的过程。教学方法以小组合作、实验实践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记录表、音叉、小鼓、鼓槌、绿豆(可以用米粒或纸屑代替)、泡沫小球、饮料瓶(两个,其中一个装入一些泡沫碎粒) 与多媒体课件等2、学生准备:保鲜袋、尺子、橡皮筋、铅笔盒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课件播放音乐:其中有动物叫声、掌声、交通工具声、乐器声、打雷声等师:请大家闭上眼睛,用耳朵认真倾听,然后说说你都听到了些什么声音? 生:汇报听到的声音师:在生活中你还

4、听到过什么声音?能不能给我们大家来学一学。 生:模仿各种声音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声音的奥秘。【从学生熟悉的身边声音现象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唤醒学生和本课有关的已有知识储备。】2、音乐水杯师:用装水的杯子演奏一段音乐师:我们周围充满了各种声音,有自然的,有人为的,它们为我们传递了各种信息。【活动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并知道声音是多种多样的,发声方法也是各不相同的,声音的作用是为我们人类传递信息。继而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这一问题。】师:同学们

5、最想探究有关声音的什么问题呢? 生:自由回答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整理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我们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师:这些问题中,你们觉得应该最先解决哪一个问题呢?生:声音的产生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有关声音产生的奥秘。板书:声音的产生【引导学生自行提出要研究的问题,同时让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对于问题的筛选与提出问题是同等重要的,这样训练,学生今后就会从身边入手,提出自己能研究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二、提出假设,实验探究师:我们拿保鲜袋用不同的方法让它发出声音?(摩擦、弹拨、敲击、吹气等)(看谁的发现最多;制造声音时注意声音的大小)生:动手实验师:根据你的知

6、识经验,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把你的预测写在纸上。 板书学生的回答师:下面我们要来做一些活动。活动一 发声时有明显振动的物体。请你按要求使它发出声音,然后完成这张记录表。A、橡皮筋(将橡皮筋套在右手拇指和食指上,用力张开这两个手指,用左手手指拨动橡皮筋。)B、尺子 (一只手在桌子边缘用手按住尺子的一小部分,另一只手向下按住尺子另一端,松开。)C、音叉(一手拿住音叉的柄,一手用小锤敲击音叉。)生:做发声活动并完成记录并汇报师:通过这几个活动,你有什么想法?活动二 发声时借助其它物体才能发现其振动的物体。A、鼓、鼓槌、绿豆(也可以用米粒、纸屑代替)(将绿豆撒在鼓面上,将左手的食指按在鼓面上,用右

7、手拿鼓槌敲击鼓面。)B、塑料瓶、小泡沫球(可以做演示实验)(用嘴靠近塑料瓶口,轻轻地连续吹气。)生:做发声活动并完成记录并汇报 师:通过这几个活动,你有什么想法?(有些物体在发声时,虽然我们看不见它在振动,但可以通过其它物体推出它在振动。)活动三 通过反证巩固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 师:既然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停止物体的振动,声音就应该消失。是不是这样呢?请你们通过下面的活动去证明。A、小镲(也可以用音叉代替)B、喉咙生:做发声活动并完成记录并汇报 【这一环节分成了三个部分由浅入深来让学生接受。首先是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振动”,第一组材料在发声时,学生可以看见物体产生了明显的振动;第

8、二组材料发声时,学生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推出发声物体在振动,这是通过间接观察法来观察的。最后是通过反证让学生知道振动停止,声音消失。】三、实验总结、得出结论师:通过这么多活动,你得出什么结论?生: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有振动就有声音;振动停止,声音消失。【学生要把实验中的发现与概念之间建立起联系。实际上,学生通过上面的三组实验,对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这一概念是逐步形成的。所以在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也是水到渠成。】四、拓展延伸,开拓视野1、音乐水杯、软管发声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我们已经知道了,你们还想研究什么问题?附:板书 1、声音的产生 物体 振动 产生声音 停止振动 声音消失声音的产生活动记录表时间: 班级: 姓名: 关于声音的产生,我的预测是: 我是这样搜集证据的:发声体操作方法听到看到其他感觉橡皮筋尺音叉鼓塑料瓶小镲喉咙关于声音的产生,我的结论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