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伦理学》名词解释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5184885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伦理学》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行政伦理学》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行政伦理学》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行政伦理学》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伦理学》名词解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 1 伦理 “伦理”有两重含义:其一,是指人们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其二,是指人们的行为应遵循的规范。 2 道德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原则、规范的总和,这种原则、规范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人们的观念、习惯、传统和教育的力量来维持的。4. 公共行政的伦理观 是行政人员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体现,也是贯穿于行政体系中的实质性价值理念。 5 正义 伦理学所说的正义就是指合乎社会成员共同利益的道理、原则和准则。 6. 公平性 所谓公平性是就社会成员的权利与义务的合理分配而言的。这种合理分配包括政治权利与义务的合理分配、经济权利与义务的合理分配。 7.

2、公正性 所谓公正性是就社会成员对他人的行为及其价值的评价而言的。客观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和赏罚就是公正。 16. 公共行政的公平观 公共行政的公平观是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开展行政管理活动所要遵循的平等对待一切社会成员的原则和理念的总和。2 行政理想 行政理想是行政人员通过行政管理职业活动所希望实现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7. 行政态度 行政态度是指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对某些事物或工作的评价和行为倾向。10. 行政作风 行政作风本质上就是行政人员的工作作风,它指的是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体现了行政管理活动的特征、行政道德要求和行政文化理念的一贯态度和行为风格。1 良心良心是一种道德意识

3、,是人们在履行对社会和对他人的两用责任和义务的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义务意识的总和,是一定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在个人意识中的统一。 2. 行政良心行政良心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良心,实际上也就是指行政人员在履行其行政管理这一特殊职业活动中的责任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深刻的道德责任意识以及对自我的行政行为进行自我道德评价的能力。 3. 行政良知行政良知是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实践中形成的职业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判断能力的总和,是行政人员形成、认识和把握行政良心的主观意识活动及其过程。 4. 行政良能行政良能实质上是指行政人员运用行政道德的技能,是行政人员把自己的道德良心和道德良

4、知运用到行政管理活动之中使其发挥作用的技能,属于道德能力的范畴。2. 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的两层含义:第一,指行政人员在一定的岗位和职务上开展行政管理活动时所应承担的角色义务,即职责;第二,指由于行政人员在没有积极有效地履行职责而受到的追究,往往表现为受到否定性的批评、惩罚和制裁。完整的行政责任是上述两个方面的统一或总和。5. 道德责任 道德责任是渗透于权力和法律作用范围之中的主观意识到的责任。 6. 行政责任意识 行政责任意识是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这一特殊职业活动中所应拥有的职业意识,行政伦理学要求通过增强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意识去提 高行政管理活动的道德水平。2. 行政纪律 行政纪律是行政组织为

5、了维护公共利益和组织整体利益而制定的一种要求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甚至个人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政准则和行为规范。 8. 自律 从组织或组织行为的角度看,自律就是行为主体对自身行为的自觉地约束,通常而言“自律”的直接体现就是人的道德规范。 9. 他律从组织或组织行为的角度看,他律就是通过外部约束力量制约主体的特定行为。他律往往以纪律的形式出现。现代社会中,制度、组织体系的结构和运行机制都会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即起到规范人的行为的作用,而这些规范又往往以纪律的形式出现,或者说,纪律反映了组织体系中人的行为规范的总体要求,是对人的行为最直接的规范因素。1行政荣誉 行政荣誉是社会舆论对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

6、员的行为做出的肯定性的道德评价以及行政人员的全体或个人对这种肯定评价的自我意识。按照荣誉主体来划分,可以分为团体荣誉和个人荣誉,按照内容和产生的原因来分,又可以分为职业荣誉、道德荣誉和行为荣誉。2. 行政人格行政人格是指行政人员与社会其他成员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是行政人员在行政行为中自我价值与行政价值的共同实现,是行政人员心理、观念、意识、理想等与行为相统一的总体性存在,是一种体现了其自我价值、尊严、品格的伦理存在。 3. 依附人格依附人格是指在宗法、伦理一体化的社会结构中,在以权力关系为轴心的等级森严的行政体系中所产生的一种丧失自我意识以及独立代表自己的权利和自由,为皇权、仕途经济所异化了的

7、,依附于上帝、神以及国王的人格模式。 4. 工具人格工具人格是指在工业社会中,由于官僚制对形式理性的极度张扬,组织的统一性取代了行政人员个人的独立性,压抑行政人员个性的发展,使得行政人员失去自我独立意识以及自我发展自由而造成的一种失去个体特征的被形式化了的分裂人格。 5. 独立人格独立人格是指在后工业社会中,行政管理过程中伦理关系的生成,社会关系的自由开放,促进行政人员形成完整的人格意识与独立的行为能力,进而在行为、意识、心理等方面达到有机统一所形成的人格模式。 3 行政伦理规范行政伦理规范产生于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是社会对从事行政管理职业活动的行政人员所提出的道德要求的体现,是专门用来规范行

8、政人员及其行政行为的伦理规则和道德标准。它以协调与规范行政人员之间的关系和行为为主要内容,是行政人员处理个体之间以及与组织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1. 政府信任关系政府信任关系是指行政相对人对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的合理期待,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也包括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在对社会和公众要求作出回应基础上的合作互动期待。此外,政府信任关系还包含着政府机构的不同部门、不同的层级之间的相互信任。 2. 政治信任感所谓政治信任感是指广义的社会成员对政府官员、政府政策、政治系统与政治结构的信任态度。政治信任感的对象分三个层次,即:政治系统与政治结构、公共政策和政府官员。对现存政治系统与政治结构的不信任

9、,或者说政治信任感低,就可能引发政治对立,影响政治稳定。政治信任度高,表明政府信任关系良好,反之,则意味着政府信任关系的薄弱。2 行政道德评价行政道德评价 是由特定的行政机构、部门或社会公众根据一定的标准、原则和规范,并通过相应的形式对行政人员这一特定职业活动人群的伦理关系和行为作出的是非功过的评估和总结分析。 3. 行政伦理监督行政伦理监督是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对行政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行为是否符合有关伦理道德原则与规范所进行的监察和督导。行政伦理监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行政伦理监督是由权力机关、上级行政机关、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人民群众等多种政治力量、社会力量通过制度化方式、社会舆论等形式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行为是否符合伦理道德原则、规范要求所实施的监察和督导。狭义的行政伦理监督仅指行政机关内部对自身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所实施的监察和督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