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步练习及答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75182803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步练习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步练习及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届精品地理资料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用时实际用时满分实际得分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6分,共7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甲、乙两图,回答13题。甲乙1.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C.降水不同 D.地形不同2.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A.气候资源优势 B.动物资源优势C.劳动力资源优势 D.土地资源优势3.针对甲图所示区域的特点,可知该地区是全国性的()商品粮基地 商品棉基地 林业基地 牧业基地A. B. C. D.全

2、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成功实施五年以后,国家又制定了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据此回答46题。4.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确定的主要依据是()自然条件好生产规模小产业化基础好劳动力数量大A. B. C. D.5.以下各地区与优势农产品相对应的是()A.成都平原苹果、油菜、柑橘B.南疆地区棉花、水稻、大豆C.渭河平原小麦、玉米、柑橘D.海南岛天然橡胶、甘蔗、出口水产品6.国家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重大意义包括()是解决我国粮食短缺的唯一选择 是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的重大举措 是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手段A. B. C. D.

3、读我国某乡镇农业产值结构规划图,回答78题。7.该地区可能位于()A.江汉平原 B.松嫩平原C.宁夏平原 D.成都平原8.该乡镇农业产业结构有利于()A.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B.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C.促进乡村城市化的整体发展D.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读我国南方某地农业结构调整示意图,回答910题。9.该地调整前的农业生产特点是()商品率高,产品面向国际市场 作物品种单一,以小农经营为主 单产高,劳动生产率低 集约化生产,机械化水平高A. B. C. D.10.该地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发生变化 劳动力数量减少 农业科技水平提高 交通条件明显改善A. B. C. D.下图

4、为某地“蔗牛菇”循环经济模式图。读图,回答1112题。11.该地可能位于我国的()A.山东 B.甘肃 C.广西 D.内蒙古 12.该循环经济产业模式()A.饲养奶牛比饲养肉牛每亩多获利5 600元 B.推广菇泥还田,利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C.实现产业衔接和资源的高效利用 D.受交通条件影响较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12分,14题16分,共28分)13.下面甲图示意我国某区域的水系分布。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该图中的M地进行实地考察,并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近三十年来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乙图示意M地的等高线分布,下表示意M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2分)年

5、份耕地林地草地荒地其他197855.0%19.8%4.9%15.4%4.9%200840.2%44.1%6.2%1.3%8.2%(1)描述M地的地形和气候特征。(2)根据材料分析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原因和对R河水文特征的影响。(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请你就M地农业发展方向阐述自己的观点。14.读图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材料一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即3R)”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继2009年12月24日国务

6、院正式批准实施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2010年3月15日国务院又批复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总体规划,重点规划建设格尔木工业园、德令哈工业园、乌兰工业园、大柴旦工业园等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构建以盐湖化工为核心的六大循环经济主导产业体系,形成资源、产业和产品多层面联动发展的循环型产业格局,争取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废水、废气、废渣等“零”排放或者是最少的排放。材料二被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67种,其中钾、镁、锂、锶、芒硝、石棉、电石级石灰岩等7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许多矿产资源间的关联度极强,综合利用率高。材料三柴达木部分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 (1)读柴达木部分循环经

7、济产业链示意图,回答。 填出图中甲、乙两处的工业部门:甲_;乙_。示意图中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做法有哪些?(2)该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还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3)生态农业是发展的循环体系之一,这里发展种植业的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分别有哪些? 答案与解析 1.B2.D3.C 解析:1.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热量不同。2.甲图中P平原是我国东北平原,该平原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应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3.甲图所示区域地势平坦的地区适宜发展商品粮生产,山区适宜发展林业。4.A 5.D 6.D 解析:4.确定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既要考

8、虑自然条件,又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一般选在自然条件好、生产规模大、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化基础好的地区。5.苹果为暖温带水果,在成都平原没有分布;南疆地区水资源短缺,不宜发展水稻种植业;柑橘为亚热带水果,不能生长在渭河平原。6.国家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既能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又能保障农产品的基本供给;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我国粮食问题,但不是唯一的选择。7.B 8.D 解析:7.属于变相区域定位题,解题关键是从农业产值结构规划图中的农作物入手,其中最有效的信息是当地种植业中的大豆和玉米两种农作物,结合其特色养殖业有野猪、狍子、山鸡等可以确定该地区可能位于东北地区。8.图中农业产

9、业结构体现了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并利用当地的副产品等带动了当地养殖业的发展,促进了沼气工程建设,而沼气池中的沼渣及沼液也可以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绿肥等,形成了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9.B 10.A 解析:9.该地农业结构调整前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其具有生产规模小、单产高、水利工程量大、商品率低、科技水平低和机械化水平低等特点。10.该地农业结构调整后,水稻种植业比重大幅降低,主要原因是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及市场需求的变化。11.C 12.C 解析:11.从当地产蔗可推断该地位于我国南部地区,只有C项符合。12.由图可知,利用8亩蔗田的副产品,可饲养两头奶牛或两头肉牛,饲养奶牛可

10、多收入5 600元,即每亩多收入700元;菇泥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但不属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饲养奶牛对交通要求较高。该循环经济用于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衔接,充分利用废弃资源,既有利于保护生态,又利于发展经济。13.(1)地形特征: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东、南、西高,北面较低。气候特征: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2)原因:林地、草地面积增加,水土流失减轻。影响: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小;河流含沙量减小。(3)(沟谷低洼地区)发展养鱼业;(缓坡土层深厚,)发展(经济效益较高的)蔬菜、花卉等种植业;(陡坡)发展果园和林业;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防治水土流失,进

11、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单产;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培育优势农产品的品牌。解析:(1)地形特征要根据等高线来分析,气候特征要结合地图做出正确的定位。(2)该地为南方的低山丘陵地区,生态环境改善表现为林地和草地面积的增加,减少了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小,河流含沙量减小。(3)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走生态农业的道路,因地制宜,合理发展,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质产品等。 14.(1)电力工业建材工业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效率,延长产业链;大力实施副产品的循环利用、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量及废气、废渣等废弃物的排放,体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及“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即3R)”的循环经济原则。(2)荒漠化植被、草地、育林地保护与治理;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沙化土地保护和治理等。(3)有利: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土地资源丰富。不利: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气候干旱,水资源有限(灌溉水源是制约种植业的主要因素;土地盐渍化、沙化严重)。解析:(1)甲和乙工业部门可根据工业生产之间的联系做出判断;图中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做法可结合图中及教材内容做出回答。(2)该地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要结合该地区特点来合理安排。(3)根据柴达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点阐述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