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A、B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5182563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A、B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A、B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A、B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A、B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A、B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A、B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A、B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A、B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A、B案)学习目标1 .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 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4 . 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课前准备1 .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2 .教师制作能够直观反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课件及课文插图幻灯片。A案第一i课时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 .这节课我们要走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谁能结合课前搜

2、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 补充,对伽利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2 .(由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 1590年,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 验(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 .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2 .同桌间互相听读课文,并正音。3 .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注意将这些词语读正确: 着地、伽利略、信奉、亚里士多德、解释、更改、的确、比 萨城、胆大妄为、固执。默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1 .

3、默读全文,画出使你深受启发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在 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2 .小组内初步交流。自主读书,诱导感悟1 .同学们,我们已经充分自读了课文,并初步交流了自己的 读书感受。下面,就请同学们再一次放声朗读课文,可自读, 也可同桌间轮读。(学生自主读书)2 .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得段落读给大家听。第二课时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听写本课的新词。同桌互相检查。结合重点语段,感知人物形象(一)结合上节课的自读和交流来填空,并说明理由。伽利略是一个()的科学家。(二)小组交流。(三)集体汇报交流,引导结合重点语段深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并指导有感情朗读。如:1.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a.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 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由老师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25岁时就对亚里士多德的话提由了质疑。亚里士多德在人们的眼里是真理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经过严密思考后却发现了疑点。所以说他善于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