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1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2节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学案 鲁教版选修6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75173935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1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2节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学案 鲁教版选修6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1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2节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学案 鲁教版选修6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1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2节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学案 鲁教版选修6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1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2节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学案 鲁教版选修6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1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2节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学案 鲁教版选修6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1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2节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学案 鲁教版选修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1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2节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学案 鲁教版选修6(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课标要求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课标解读1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2通过不同文明时期环境问题,使学生理解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3通过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让学生认识环境问题的实质。4逐步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观念和意识。新课导入建议用当前某一重大环境问题设问,探讨产生的原因及实质。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2.理解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认识环境问题的实质。3.形成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观念和意识。1.环境问题的分类。(重点)2.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实质。(难点)环境问题及其分类1.概念2分类(1)按

2、表现形式类型举例典型地区相互关系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发达国家环境污染可能导致生态破坏,生态破坏也会影响环境污染的发生及其后果生态破坏森林毁坏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发展中国家(2)按发生的先后顺序及发生机制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界本身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不适当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引起的。复合效应:原生环境问题与次生环境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叠加形成的。1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提示】二者都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其中,自然灾害主要是自然原因引起的。而广义的环境问题包括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和人为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发展1.不同历史时期的环境问题历

3、史时期主要活动主要环境问题采猎文明时期采集、狩猎以气候危机和食物危机为代表的生态问题农业文明时期烧荒、垦殖、兴修农田水利工程等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工业革命以后工业化、城市化地区性、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进一步加剧2.人类与环境问题的关系(1)人类与环境问题相伴而生。(2)人类在不断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3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大范围、高危害。2采猎文明时期不存在次生环境问题,这种说法对吗?【提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采猎文明时期,人口少,人类活动的能力和范围小,对环境的影响微弱,环境问题主要是由洪涝、干旱等自然原因引起的。但采集和狩猎也会给生物资源造成破坏

4、,引起物种灭绝,但这种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影响较小。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实质1.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1)巨大的人口压力:人口多,增长快,过量开发自然资源,造成生态危机;大量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导致环境污染加剧。(2)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加快了资源的耗竭速度,导致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传统发展模式只关注经济产值、利润增长和物质财富增加,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2环境问题的实质(1)实质:环境问题就是资源问题、发展问题。(2)根源:人类中心主义指导下的传统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3)出路:转变观念与发展模式,寻求与自然相和谐的、健康的和高质量的生

5、活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3可再生资源可再生或循环利用,不会出现资源短缺和枯竭问题,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提示】可再生资源可再生是在人类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前提下,如果人类活动的规模、强度超过了环境所能承受的限度,就会导致各种环境问题。因此,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不仅加快了资源的耗竭速度,而且会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问题的分类【问题导思】1原生环境问题只能是自然界本身原因引起的吗?【提示】不是。有时人类不当的活动也会引起或诱发原生环境问题。2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关系如何?【提示】环境污染可能会导致生态破坏;反过来,生态破坏也会影响环境污染的发生及其后果。环境问题分类的方法很多,按表现

6、形式可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及发生机制,一般可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类。1原生环境问题与次生环境问题的比较类型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导致因素主要由自然界本身的原因引起由人类不适当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表现自然灾害地方病工农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不合理利用资源引起的生态破坏含义由自然力量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一些地区因某种化学元素不足或过多而引起的疾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环境破坏,引起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举例地震、海啸、泥石流、台风、干旱、洪涝等地方性缺碘引起的甲状腺肿大,缺硒引起的克山病

7、等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等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土壤次生盐碱化等相互联系原生环境问题与次生环境问题很难截然分开。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叠加,形成“复合效应”,使环境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例如,修建水库、大坝可能诱发地震;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局部地区地面下沉或塌陷等2.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比较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概念主要指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大量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的环境破坏,进而导致环境退化,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原因环境中废弃物、污染物过多,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过度开发资源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

8、致环境各组成要素的机能减弱或退化。表现多表现为环境某个或某几个组成要素受污染或破坏,多为局部的环境问题多表现为环境各组成要素整体退化,多为整体性的环境问题举例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等森林毁坏、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自然景观破坏等分布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主体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相互联系环境污染,尤其是全球性环境污染可能导致生态破坏,反过来,生态破坏也会影响环境污染的发生和其后果;二者都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1)威胁生态平衡。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生态失衡,致使环境质量下降,甚至造成生态危机,直接威

9、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2)危害人类健康。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致使人们呼吸被污染的空气,饮用被污染的水,吃被污染的鱼、肉、果、菜,遭受噪声的折磨,这些都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3)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会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下图是非洲部分地区示意图及C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B两地自然带的名称。(2)图示阴影部分位于非洲撒哈拉地区,该地区是世界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请根据C地的气候资料分析当地荒漠化危害严重的自然原因。(3)撒哈拉地区的畜牧业由过去的以游牧业为主向现在的商品性定居牧业转化。近几十年来,该地

10、区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对粮食的需求迅速加大,致使撒哈拉以南地区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请分析该地区人类活动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理解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和发展趋势,以及原生环境问题与次生环境问题的“复合效应”。【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和图示信息可以确定,A地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B地位于撒哈拉沙漠南侧的热带草原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第(2)题,从图中气候资料分析,图示阴影地带气温高,蒸发旺盛,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易发生土地荒漠化。第(3)题,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破坏植被,在干旱地区容易使土地荒漠化问题加剧。商品性定居

11、牧业的发展使畜牧业生产规模扩大,造成草场超载,旱作农业的北进使草场破坏面积增大。【答案】(1)A:热带荒漠带;B:热带草原带。(2)C地月均温在22 以上,气温高,蒸发量大;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气候干旱,极易产生荒漠化现象。(3)商品性定居牧业增加了草场的压力,导致草场的退化;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使草场植被遭到破坏。环境问题的发展、产生原因和实质【问题导思】1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地关系怎样?【提示】采猎文明时期,人类崇拜自然,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利用自然,人地关系紧张;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征服自然,人地关系全面紧张,最为尖锐。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巨大的人口压

12、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等。1环境问题的发展2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实质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巨大的人口压力人们为了满足生活需要,无节制地砍伐森林、滥垦草原,在许多地方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大量有害、有毒物质产生,环境污染不断加剧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加剧资源的耗竭速度,而且带来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在传统发展模式的支配下,人们关注的目标是经济产值、利润增长和物质财富增加。受这种观念的驱使,人们为了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不惜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从本质上来讲,环境问题

13、就是资源问题,发展问题。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的方法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是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近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掌握环境问题成因分析的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1)根据环境问题的类别和性质进行分析不同的环境问题其成因不同,必须针对这种不同进行具体分析。就污染来说,大的成因是因为污染物排放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而对生态破坏来讲是因为人们获取资源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供应能力。(2)针对造成环境问题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导致环境问题形成的具体原因是各不相同的,如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水的污染以及垃圾、噪声等污染,不同的污染方式具体成因各不相同,又如生态破坏包括土地沙化、盐碱化、森林破坏、草场退化等不同方式,

14、其成因又是各不相同的。对于这些不同的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其原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E怪圈”是指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形成的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确切地说,是指“生活贫困人口增长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由于PPE怪圈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困地区存在的普遍性,因而被视为贫困地区贫困问题产生机制的一种理论模式。(1)从、线索入手,简述PPE怪圈的形成原因。(2)从、线索入手,简述贫困与环境的相互关系。(3)请简要说明如何走出“PPE怪圈”。【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人口与环境、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人口增长应当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人口的过度增长,再加上不注意保护环境,必

15、然会使人类与环境的矛盾加剧,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阻碍经济发展,使生活贫困;而贫困的生活,又使人们为了养老和增加劳动人口,导致人口过度增长,形成“生活贫困一人口增长一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解析】第(1)题,把握住“从、线索入手”,可以看出:人口过度增长导致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生活贫困,为生存需要,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环境退化。第(2)题,生活贫困导致当地政府及居民科学文化素质较低,环境意识淡薄,环保投入少,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环境质量,使环境恶化,而环境恶化又加剧贫困,形成恶性循环。第(3)题,环境问题症结在于人多、贫困,所以必须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居民科学文化素质,加快脱贫步伐,加大治理力度等。【答案】(1)人口增长加大人口压力,造成资源短缺,对环境的压力增大。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长期的环境效益,致使环境问题加剧。(2)贫困使人们注重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