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领悟《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心得体会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5169942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领悟《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习领悟《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学习领悟《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学习领悟《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领悟《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领悟《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心得体会(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领悟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心得体会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对调查研究工作提出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多到基层一线蹲点调研、解剖麻雀,察实情、谋实策,不断提高调查研究本领。扑下身子,敲门问计“看脉象”。毛主席在实践论中指出,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只有真正扑下身子、深入基层,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把准“脉象”,也才能获得观察问题的新视角、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要深入基层,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不搞“作秀式”“蜻蜓点水”式调研,褪去“官气”接“地气”,多用“土话”拉家常,与群众面对面、心交心交流,用冒热气的行动去倾听民声、

2、汇集民意,真正了解群众想什么、最需要党员干部做什么。揪住问题,盯牢疑点“挖病根”。调查研究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若是抱着“欣赏盆栽”“走马观花”的心态开展调研,必然看不到真情、察不到真况。要增强问题意识,既要善于“向上”看,思考在贯彻落实上级部署要求上的难点、堵点,又要善于“向下”看,主动了解群众所急所需、所困所难;既要善于“向后”看,查找已暴露出来的问题,又要善于“向前”看,防范“灰犀牛”“黑天鹅”事件发生,做到未雨绸缪、谋定而后动,真正把问题找精准、分析透。抽丝剥茧,解剖麻雀“开药方”。解决问题是调查研究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取得调研实效,就要杜绝看盆景、出镜头、露露脸的表面文章,不搞预设

3、路线、按图索骥的“浮光掠影”,多些洞若观火、明察秋毫的“解剖麻雀多些抽丝剥茧、研机析理的真知灼见。要通过实地解剖几只“麻雀”,找出政策执行中存在的一般性或共性问题,找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本领恐慌”客观存在,也常遭遇“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尴尬,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调查研究,关键在一个“实”字,尤须避免纸上谈兵、虚应故事。或走马观花、做表面文章,或手捧材料、想当然判断,这样制定的政策举措没有根基,最后注定“砸锅”。“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防止调查多研究少、情况多分析少,提出的对策建议不解决实

4、际问题”,近日,中办印发工作方案,部署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聚焦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紧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工作方案在各地各界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走出办公室”“练好基本功”成为普遍心声。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经验。毛泽东同志形象比喻: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回望历史,调查研究贯穿了我们党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其间所蕴含的问题意识更成为引领党各个时期工作的基本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倡导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自己更身体力行,将坚实足迹印在祖国大江南北。听民声、察民情、问民意,一系列重

5、大理论实践问题由此回答,一系列战略决策部署由此擘画。“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调查研究的价值,不仅在于扎下身去找到破题的源头活水,更在于洞悉世情掌握发展的时代坐标。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逆全球化思潮抬头,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从国内看,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种种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这样的背景下,“本领恐慌”客观存在,也常遭遇“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尴尬,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此番中

6、央明确12个方面的主要调研内容,既是对实事求是思想的传承,也是党员干部提升能力的要求。“身入”方能“心至”。“一个县是不是光靠一个产业去发展,要去深入调研,不能大笔一挥,拨一笔钱,这个地方就专门发展养鸡、发展蘑菇,那个地方专门搞纺织,那样的话肯定要砸锅。”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生动举例,再次阐明了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不论是部门口线,还是地方基层,都有具体的工作特点以及问题所在,只有带着困惑“下去”,才能怀揣办法“上来”。现在通信很发达,打打电话、发发微信、看看材料也能了解很多情况,但没有现场看、当面听、直接问和“七嘴八舌式”的讨论,就难言了解了真实情况。或走马观花、做表面文章,或手捧

7、材料、想当然判断,这样制定的政策举措没有根基,最后注定“砸锅”。调查研究,关键在一个“实”字,尤须避免纸上谈兵、虚应故事。一段时间以来,很多调研带有明显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习气,考察走访成了文山会海,调查报告成了填表留痕,某些基层单位为了应付上级甚至精心安排路线、布置场景、挑选群众,上上下下折腾得人仰马翻。如此“戏精”,不仅让调研结果浮于表面,令政策制定跑偏脱轨,更会助长不良政风。正如有人所批评的:如今的一些党员干部,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搞花架子的能力很强,把本事都放在形式主义上去了。特别听话,上面叫做什么,很快地弄出一套东西来,照着葫芦画瓢,但处理问题、干事兴业的能力就不好说了。从这个意义上说

8、,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就必须杜绝“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在深入分析思考上下功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调查越深入,研究越细致,距离群众越近。群众对身边难题最有感触,对解决难题也往往有各自的点子,跟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达致共识的办法。明确了应该做什么,就要排除万难去落实。对经过充分研究、比较成熟的调研成果,要及时上升为决策部署;对尚未研究透彻的调研成果,要更深入地听取意见,完善后再付诸实施;对已经形成举措、落实落地的,要及时跟踪评估,视情况调整优化,惟其如此,才能使各项决策部署充分集中民智、体现民意、反映民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