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乙烯--乙烷精馏装置设计100kmol 1.3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5163721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0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程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乙烯--乙烷精馏装置设计100kmol 1.3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过程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乙烯--乙烷精馏装置设计100kmol 1.3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过程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乙烯--乙烷精馏装置设计100kmol 1.3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过程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乙烯--乙烷精馏装置设计100kmol 1.3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过程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乙烯--乙烷精馏装置设计100kmol 1.3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过程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乙烯--乙烷精馏装置设计100kmol 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程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乙烯--乙烷精馏装置设计100kmol 1.3(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馏塔及辅助设备设计) 设计日期: 2005年7月2日 班 级: 化机0201 姓 名: 陈跃飞 学 号: 200242076 指导老师: 前言 本设计说明书包括概述、流程简介、精馏塔、再沸器、辅助设备、管路设计和控制方案共7章。 说明中对精馏塔的设计计算做了详细的阐述,对于再沸器、辅助设备和管路的设计也做了正确的说明。 鉴于本人经验有限,设计中难免存在错误和不妥之处,希望老师给予指正 感谢老师的指导和参阅! 目 录第一章 任务书4第二章精馏过程工艺及设备概述4第三章 精馏塔的设计5第一节 设计条件.6第二节 物料衡算及热量衡算.6第三节 塔板数的计算.6第四节 精馏塔工艺设计计算.8第五节

2、 塔板的校核11第六节 负荷性能图.12第四章 再沸器14第一节 物性数据.14第二节 估算设备尺寸.14第三节 传热系数效核.15第四节 循环流量效核.17第五章 辅助设备21第一节 传热设备.21第二节 泵的设计.21第三节 罐的设计.22第六章 管路设计23第七章 控制方案第一章、任务书处理量:100koml/h产品质量:(以乙烯摩尔质量计)进料 65% ,塔顶产品 99% 塔底产品1%。*设计条件1.工艺条件:饱和液体进料, 进料乙烯含量=65%(摩尔分数,下同)塔顶乙烯含量=99%釜液乙烯含量1%,总板效率为0.62.操作条件塔顶压力2.5MPa(表压)加热剂及加热方式:加热剂:热水

3、;加热方式:间壁换热冷却剂:循环冷却水回流比系数:R/Rmin=1.3塔板形式:筛板处理量:100 kmol/h,安转地点:大连塔板位置:塔顶*第二章、 精馏过程工艺及设备概述 精馏是分离液体混合物最常用的一种单元操作,在化工、炼油、石油化工等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精馏过程在能量剂驱动下,使气、液两相多次直接接触和分离,利用液相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不同,使易挥发组分由液相向气相转移,难挥发组分由气相向液相转移,实现原料混合液中各组分的分离。该过程是同时传热、传质的过程。为实现精馏过程,必须为该过程提供物流的贮存、输送、传热、分离、控制等的设备、仪表。1.精馏装置流程精馏就是通过多级蒸馏,使混合气

4、、液两相经过多次混合接触和分离,并进行质量和热量的传递,是混合物中的组分达到高程度的分离,进而得到高纯度的产品。其流程如下:原料(乙烯和乙烷混和液体)经过料管由精馏塔的某一位置(进料板处)流入精馏塔内,开始精馏操作,塔底设再沸器加热釜液中的液体,产生蒸汽通过塔板的筛孔上升,与沿降液管下降并横向流过塔板的液体在各级筛板上错流接触并进行传热及传质,釜液定期作为塔底产品输出;塔顶设冷凝器使上升的蒸汽部分冷凝回流,其余作为塔顶产品输出精馏塔。2.工艺流程(1)精馏装置必须在实弹的位置设置一定数量不同容积的原料储罐,泵和各种换热器,以暂时储存,运输和预热(或冷却)所用原料,从而保证精馏装置能连续稳定的运

5、行。(2)必要的检测手段为了随时了解操作情况及各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地发现操作中存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需在流程中的适当位置设置必要的测量仪表,以及时获取压力,温度等各项参数,从而间接了解运行情况。另外。常在特定地方设置人孔和手孔,以便定期检修各设备及检查装置的运行情况。(3)调节装置由于实际生产过程中各种状态参数都不是定值,都会或多或少随着时间有所波动,应在适当位置设置一定数量的阀门进行调节,以保证达到生产要求,有时还可以根据需求设置双调节,即自动调节和手动调节两种调节方式并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进行切换。3.设备简介及选用所用设备主要包括精馏塔及再沸器和冷凝器。1)、精馏塔精馏塔是一圆

6、形筒体,塔内装有多层塔板或填料,塔中部适宜位置设有进料板。两相在塔板上相互接触时,液相被加热,液相中易挥发组分向气相中转移;气相被部分冷凝,气相中难挥发组分向液相中转移,从而使混合物中的组分得到高程度的分离。简单精馏中,只有一股进料,进料位置将塔分为精馏段和提馏段,而在塔顶和塔底分别引出一股产品。精馏塔内,气、液两相的温度和压力自上而下逐渐增加,塔顶最低,塔底最高。本设计为筛板塔,筛板的突出优点是结构简单、造价低、塔板阻力小且效率高。但易漏液,易堵塞。然而经长期研究发现其尚能满足生产要求,目前应用较为广泛。2).再沸器作用:用以将塔底液体部分汽化后送回精馏塔,使塔内气液两相间接触传质得以进行。

7、本设计采用立式热虹吸式再沸器,它是一垂直放置的管壳式换热器。液体在自下而上通过换热器管程时部分汽化,由在壳程内的载热体供热。立式热虹吸特点:循环推动力:釜液和换热器传热管气液混合物的密度差。 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传热系数高。壳程不能机械清洗,不适宜高粘度、或脏的传热介质。塔釜提供气液分离空间和缓冲区。3).冷凝器 (设计从略) 用以将塔顶蒸气冷凝成液体,部分冷凝液作塔顶产品,其余作回流液返回塔顶,使塔内气液两相间的接触传质得以进行,最常用的冷凝器是管壳式换热器。精馏塔选用筛板塔,配合使用立式虹热吸式再沸器第三章 精馏塔工艺设计精馏过程工艺流程 1.分离序列的选择对于双组分精馏或仅采用单塔对多

8、组分混合物进行初分的流程较为简单。如果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组分的混合物完全分离,其流程是多方案的。如何选择分离序列通常有经验规则,如有序直观推断法来指导选择。(详见有关参考书)。2.能量的利用精馏过程是热能驱动的过程,过程的能耗在整个生产耗能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产品的单位能耗是考核产品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产品的竞争能力及企业的生存,故合理、有效地利用能量,降低精馏过程或生产系统能耗量是十分必要的。1). 精馏操作参数的优化 在保证分离要求和生产能力的条件下,通过优化操作参数,以减小回流比,降低能耗。2). 精馏系统的能量集成 着眼于整个系统的有效能的利用情况,尽量减少有效能浪费,按照一定的规则(

9、如夹点技术理论),实现能量的匹配和集成。3.辅助设备(略)4.系统控制方案(略)第一节 设计条件1. 饱和液体进料 进料含乙烯含量=65%(摩尔百分数,下同)塔顶乙烯含量 =99% , 釜液乙烯含量1% , 总板效率为0.62. 操作条件: . 塔顶操作压力P=2.5Mpa(表压). 回流比系数 =1.33. 塔板形式:筛板4. 处理量:1005. 安装地点:大连6. 塔板设计位置:塔顶7. 塔顶温度的确定第二节 物料衡算及热量衡算一.物料衡算 F=D+W 解得 D=65.31 F= W=34.69 塔内气,液相流量: 精馏段: L=RD V=(R+1)D 提留段: 二.热量衡算 再沸器热流量

10、 再沸器加热蒸汽的质量流量 冷凝器热流量 冷凝器冷却剂的质量流量 第三节 塔板数的计算因为饱和液体进料 有0.65 设温度为 16.5查表知 A B C 乙烯 15.5368 1347.01 -18.15 乙烷 15.6637 1511.42 -17.16根据Antoine公式计算两物质的饱和蒸汽压 得=2618.664Kpa =1531.136Kpa又因为 =0.99 故 =0.99 =0.0107 +=0.99+0.017=1.0007 0.0007 满足要求,所选温度基本符合!8. 其他参数的计算所以=1.710275/1.16=1.474375 =0.732486 故=3.1219 =

11、1.3=4.05847所以计算精馏段,提馏段方程线为 精馏段: =0.8023+0.1957 提馏段: 相平衡方程 =3塔板数计算:假设初值Tto、Tbo、2并输入Pt(绝)、xf 、xD 、xw 、qmfs 、qmDs 、qmws 、L计算1计算=(1+2)/2计算Rmin、R解得Nf、NPb=Pt0.98104N计算2计算并输出、Nf、N、R、qmLs、qmVs-(1+2)/2将2代入YN注:下标t、b分别表示塔顶、塔底参数。在EXECL 上进行迭代计算,经过调试的理论板数为41块,进料位置是第13块板,并调试出每块板的温度,且计算出 得 1.432137 故所选数值基本符合要求!实际进料在第13/0.6=22块实际塔板数=/0.6=69块第四节 精馏塔工艺设计计算根据上述所得结果进行查表,计算得出数据,进行设计.物性数据气相密度 =34.04 液相密度 =401.7液相表面张力 =3.112mN/m 粘度 =0.0927.初估塔径气相流量=330.369=9356.05=274.68液相流量=265.059=7530.33=19.08两相流动参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