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中暑安全宣传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5155468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7.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中暑安全宣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防中暑安全宣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防中暑安全宣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防中暑安全宣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防中暑安全宣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防中暑安全宣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中暑安全宣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夏季防中暑宣传高温季节,天气炎热,为切实保障公司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努力改善施工作业人员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和高温中暑等事件发生, 确保施工现场安全生产, 请大家注意防暑降温。一、中暑的类型及可能出现的症状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接触高温作业环境,高温作业对人体可造成生理功能的改变,表现为: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方面的适应性变化,如过度疲劳、睡眠不足、对天热不适应等超过一定的限度,就可能使人中暑。1、中暑的分类: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三种:先兆中暑是指在高温作业过程中出现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性、脉搏频数、恶心、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

2、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尚能坚持工作者。轻症中暑是指具有前述中症状,而一度被迫停止工作, 但经短时间休息症状消失,并能恢复工作者。重症中暑是指具有前述中暑症状,被迫停止工作, 或在工作中突然晕倒,皮肤干燥无汗,体温在40以上,或发生热痉挛者。二、预防中暑的措施1、妥善安排高温期间施工生产,合理的调整作业时间。要密切关注有关高温天气的气象预报,(气象学将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C 定义为“高温日”,连续 5 天以上“高温日”称作“持续高温”。)原则上,日最高气温达到40C 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 35C 以上, 40C 以下时,在 11:00 至 16:00

3、 不得进行室外露天和高处作业。严格控制加班加点,防止工人疲倦乏力、劳累过度导致伤亡事故发生。2、严格落实工人防暑降温物品和药品,物资设置纯净水,保证不间断供应开水和熬制绿豆汤,应供给足够的合乎卫生要求的盐水,其含盐浓度一般为0.1 0.3,防止工人脱水、中暑;项目部应配备人丹、十滴水等防暑必要的药品,配备医疗箱。定时足量发放给各班组及一线工人防暑药物, 这些药物有: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3、在夏季应根据施工的工艺过程,尽可能调整劳动组织,采取勤倒班的方法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加强工作中的轮换休息。 项目部专职安全员应积极排查落实,凡患有心血管器质性疾病、高血压、中枢神经器质性疾病

4、、明显的呼吸、消化或内分泌系统疾病和肝、肾疾病人员不宜从事高温作业。4、加强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开展防暑降温措施教育,对高温作业施工人员加强防暑和中署急救的宣传教育。5、切实做好施工现场的卫生防疫工作,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加强对饮用水、食品的卫生管理,避免因食物变质引发中毒事件。同时,加强对夏季易发疾病的监控,确保现场作业人员发生法定传染病、食物中毒时,能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三、应急处置1、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者应急处置措施迅速将中暑者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用湿毛巾敷头部或用冰袋置于中暑者的头部、大腿根部等处。若病人能饮水时,可给病人饮水中加入少

5、量食盐。服用人丹、十滴水、霍香正气丸或涂擦清凉油。报告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暂时停止现场作业, 找出中暑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2、重度中暑者处置措施将中暑人员立即抬离工作现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用湿毛巾敷头部或用冰袋做简单的降温处理,并立即送至就近医院,或直接拔打120 急救。报告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暂时停止现场作业, 找出中暑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3、注意事项 3.1 中暑后不要大量饮水,采用少量、多次的饮水方法,每次以不超过 300 毫升为宜,切忌狂饮。 不要给中暑者食用生冷瓜果和油腻食物,以免引发其它病症。 发生中暑时,应尽快将中暑病人送医院急救, 以免引起休克及肾脏衰竭等并发症。 中暑治疗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抢救是否及时, 如能及时发现及治疗先兆中暑,完全可以防止中暑的发生及发展。;. 备齐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如车辆、人丹、十滴水、霍香正气水、清凉油等防中暑药品。2017-5-19安全教育签到表单位:时间:序姓名序姓名序姓名;.号号号1193722038321394224052341624427254382644927451028461129471230481331491432501533511634521735531836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