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防治水方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75154816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8.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防治水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煤矿防治水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煤矿防治水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煤矿防治水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煤矿防治水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防治水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防治水方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齐拖煤矿防治水方案齐 拖 煤 矿 防治水方案编制单位:总工办编制日期:2014年3月会审记录参加部门签 字日 期参加部门签 字日 期 编 制安全矿长生产矿长机电矿长 通风队长总工程师 安全队长矿 长会审意见:技术负责人意见:签字: 日期:矿长意见: 签 字: 日 期: 规程(措施)贯彻签字表名 称 贯彻人 贯彻地点贯彻时间被贯彻人签字:签 字手 印签 字手 印签 字手 印第一章 矿区概况及矿井水害调查第一节 矿区概况1、 地形地貌 矿区为构造剥蚀、侵蚀、溶蚀低中山缓坡沟谷地貌,岩溶及沟谷发育,地形切割较大,总体趋势东西高,中部低。海拔最高2629.2米,位于矿区中南部山顶,最低1950.0米,

2、位于矿区西北部冲沟中,相对高差678米。2、 河流 矿区属于长江水系,矿区内有一条长年性溪沟,溪沟在矿区西北部流入黑土河,总体流向北北向东,黑土河夏季流量180升/秒,其余为雨源性溪沟。对矿区开采没有影响。3、气象及地震矿区区内属高原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0.6,最高气温28.7,最低气温-11.8。年均降雨量865.6mm,最多达1050.7mm,最少年仅739.4mm,510月为丰水期,占年降雨量的80%以上。据国家地震局建设部1992年颁发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02001,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度。第二节 矿井水害调查根据齐拖煤矿水文地质报告本矿水文地质条件属于简单类型,

3、现作如下简述:、矿井水文地质情况1. 矿区区域上处于长江水系横江流域,矿区范围边缘水系发育,矿区内水系不发育,仅有一条长年溪沟,雨季流量为510L/S,系老窑排水汇流而成,其余为季节性冲沟,区内地表水流量随季节性变化较大。2、 区域含、隔水层情况该区出露地层有:下石炭系旧司段位相对隔水岩组,岩性为紫色及灰色页岩、泥质灰岩为主,夹炭质页岩,出露约为215米,局部裂隙发育。主要表现为砂岩含水和裂隙充水,页岩隔水的相间含水特征。地表多形成斜坡地形,有利于大气降水补给,但泉水出露较少,流量小于0.5L/s,为弱含水层。3、 地下水补给、径排条件 本区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另外一部分是地表浅层潜水及

4、风化裂隙水,多数不产生深部径流循环,而是以下降泉的形式流入大河中。4、 矿床充水因素分析根据矿区水纹地质特征分析,可能构成矿区充水因素的主要水源为大气降水补给,地表水渗入补给,煤系中砂石含水,但本身含水量较小。矿区内地表水主要有一小溪流。这条溪流在自然状态下对矿床充水影响极小,但在开采条件下可通过塌陷裂隙、断层破碎带等渗入矿坑而形成充水水源,对各煤层的开采均构成威胁。充水方式:矿床主要充水水源(地下水,老窑积水)与矿体直接接触,地下水通过裂隙、溶隙、断层破碎带直接进入矿坑,故矿床无直接充水矿床。5、 矿井涌水量根据贵州省煤炭设计研究院2006年提供的普查地质报告未提供涌水量数据,据我矿人员到现

5、场勘查,对周边开采过的小煤窑了解,该区浅部涌水量很小,基本无涌水,但考虑到开采到深部涌水量会增大,所以矿井的正常涌水量约为30m3/h,最大涌水量约为50m3/h。2. 矿井充水因素分析矿井充水的主要因素为大气降水、老空积水和地表水。(1)大气降水:大气降水多沿基岩裂隙溶入矿井,矿井浅部裂隙发育地段其涌水量会有所增加,一般随开采深度的增加,水量会越来越小。(2)地表水矿区属于长江水系的乌江流域,有一条溪流从矿区南部边界外通过,平均流量40m3/h,溪流距井口工业场地约250m,而且其位于煤层底板中。矿区内地表水系不发育,有季节性流水的冲沟,其流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故地表水对矿井的影响不大。(3

6、)老空积水矿区有煤层出露,小窑一般沿露头布置。而区内已关闭的老窑较多。因此老窑存在大量的采空区积水,它是矿井充水水源的主要因素之一。综上所述,本矿属于以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为主要为主要补给来源的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初步定为简单类型。初步预计矿井初期正常涌水量为为30m3/h,最大涌水量为50m3/h。3. 邻近矿井和小窑涌水和积水情况以及废弃的矿井、小窑老塘积水情况矿区周边有较多老窑,大多都沿煤层的露头分布,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小煤窑在可采煤层露头线及其附近,小规模、季节性的开采,自用为主,开采深度一般在斜深3050m左右。现非法开采小煤窑已经全部关闭,老窑多因停采时间较长,已垮塌封闭,现无法

7、取得实测材料。因此矿山应掌握本矿区范围和邻区范围内的老窑情况,在掘进和回采过程中,随时要注意探放老窑水,防止透水事故的发生。矿井必须在井田边界留设足够的防水煤柱,且坚决不能破坏该煤柱。随着采空面积的增大,上覆含水层的裂隙水进入采空区形成老空水,在开采老空区本层下部煤层时要注意老空水涌入工作面。煤层露头附近小窑采空区估计积水较多,生产中必须查清其开采范围和积水情况,留设足够的风氧化带防水煤柱,防止水灾事故的发生。、水患类型及威胁程度4. 水患分析1) 顶底板裂隙水2) 根据煤层顶板岩性,计算未来坑道冒落带、导水裂隙带高度来加以判断。主要开采7号煤层,故以开采7号煤层来计算坑道冒落带及导水裂隙带高

8、度,具体如下:冒落带最大高度(Hc)选用下列公式计算:Hc=4M,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Ht)选用下列公式计算:Ht=100M/(3.3n+3.8)+5.1,式中:M可采煤层累计厚度(取7号煤层平均厚1.28m),n可采煤层数(取7号煤层一层)。经计算:Hc=5.12m,Ht=10.49m。7号煤层距P3c底平均100m, P3d厚16.137.4m,T1y1厚120170m。因此,最上部可采煤层7号煤层与上覆岩溶含水层T1y2至少间隔236.1m,即Ht=10.49236.1m。同时,因各断层主要位于井田边缘及煤层底部,且断层带胶结好,导水性差,结合顶板岩性,顶板裂隙水对我矿造不成影响。5.

9、 主要水患经上述分析,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的裂隙充水,大气降水为是本矿的主要水患。 、矿井充水及老窑采空区调查情况:本矿属于以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为主要为主要补给来源的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初步定为简单类型。初步预计矿井初期正常涌水量为30m3/h,最大涌水量为50m3/h。 1、矿区内各含水层之间一般没有水力联系,地下水一般只限一顺层运动,水源的补给一般只限于大气降水及少量溪流水通过上层的渗透补给,其补给量具有季节性,补给水量与降水量受水面积及裂隙发育程度相关。 2、小窑开采情况:区域内地层出露较好,因此在矿区的煤层露头线一带,小窑分布较广,老窑的采空区积水,是矿井充水水源的主要因素之一,

10、小窑开采煤层主要为6#煤层,其中开采6#煤层有2个,小窑开采方式一般为斜井开拓,主要受季节影响,农忙时产量低,农闲时产量高,煤层厚度一般在1.21.6M之间,倾角1214,煤层结构简单。3、采空区水:随着开采面积的增大和深度增加,浅部老空水及上覆煤层老空水可能导入井下,在开采覆盖煤层时,注意老空水侵入,必须加强“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第二章 地面防治水1、地表水防治设计依据1) 防洪标准及防洪坝墙设计要求(1)井口和工业场地内建筑物的高程必须高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保证任何情况下不致于被洪水淹没;(2)在井口修筑坚实的高台或在井口附近修筑可靠的防洪堤和防洪沟,防止洪水灌入井下;(3)防洪

11、堤坝应选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力求长度最短,阻水作用最大;(4)一般在工业场地四周修筑沟渠,截洪泄洪,沟渠应避开煤层露头、裂缝、透水层和建筑群。2) 地形、水系和汇水面积矿区属碳酸盐岩溶高原低山地貌,地势最高处位于井田北东部,海拔最高2629.2米,位于矿区中南部山顶,最低1950.0米,位于矿区西北部冲沟中,相对高差678米。地形切割较大,岭谷起伏,山脉走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因位处乌江与赤水河的分水岭地带,地表河流不发育。地质报告未提供汇水面积资料。3) 开采塌陷、裂隙对地表水系和降雨渗漏的影响由于地下煤层的开采,使得采空区上方的地表有不同程度的移动和变形。其影响范围将略大

12、于采空区范围。而当开采深度越大时,对地表的影响将越小。本矿井地处山区,地形高差较大,采空区引起的地表塌陷,可能会引起地形陡峭的地方发生崩塌、滑坡。对于地表沉陷形成的塌陷坑,要尽量整平,回填造地,易产生滑坡的地方应提前修筑挡土墙,打抗滑桩或削坡减载等,另外,平时应经常有巡视人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该矿地处山区单坡荒山地带,无特殊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因此,采取以上措施后,因煤层开采而引起的地表塌陷不会给周围环境造成大的影响。2、地表水防治(1)及时进行地表水文地质调查:必须及时查清矿区及其附近地面水流系统及渗漏情况,掌握当地历年降水量、山洪分布和最高洪水位资料,建立疏水、防水、排水系统。(2)井口

13、附近或塌陷区内外的地表水体可能溃入井下必须采取措施:容易积水的地点应修筑沟渠,排泄积水,对较低洼地点、塌陷区及地面裂隙应及时进行充填压实;排到地面的矿井水,必须妥善处理,避免再渗入井下;每次降大到暴雨时和降雨后,必须派专人检查矿区及其附近地面有无型缝、老窑陷落及岩溶塌陷等现象,发现漏水情况,必须及时处理。(3)为了防止雨水渗入到井下,在矿区内采取填坑、补凹、整平地表、修筑排洪沟等措施。另外为防止山洪爆发及地表水不至冲垮地面建筑物,应及时清理河床。(4)井口上方,地面工业广场建筑物周围等修筑排截水沟,进行防排水。(5)严禁将矸石、炉灰、垃圾等杂物堆放在山洪、河流可能冲刷到的地段。(6)井口标高是

14、否高于历年最高洪水位需进一步进行实际了解,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地表水涌入井下。3、地表水防治工程及设备4) 防洪道工程井口上方及工业场地四周修筑截水沟,拦截山洪水,截水沟断面0.50.5m,沟坡度不小于3。5) 防洪堤坝工程在风井的上部的溪沟设一道防洪挡墙,拦截溪沟水,挡墙高4.0m,厚1.0m,挡墙下设1.0m1.0m的暗沟通道。6) 排涝工程建筑物周围设排水沟,排水沟为0.5m0.5m钢筋混凝土盖板沟,排水沟汇集后排入在矸石挡墙下方排入小溪沟。另在工业场地内沿原溪沟修1.0m1.0m排水暗沟,上部接防洪堤坝下的暗沟通道,下部经煤场、矸石场于矸石挡墙下方汇于溪沟中。7) 地面水体必须留设的安全煤柱地表无大的水体,无需留设地表水体煤柱。8) 其他地表水防治工程在矿区范围内存在的边坡上沿设截水沟,坡脚排水沟。第三章 井下防治水一、 矿井开拓、开采所采取的安全保证措施1、 矿井开拓工程位置及层位选择矿井采用平硐开拓,各个平硐均为底板穿层平硐。2 、采掘工程所采取的防治水措施1)定期收集、调查和核对相邻煤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