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评价法--精选文档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75149150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MES评价法--精选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MES评价法--精选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MES评价法--精选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MES评价法--精选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MES评价法--精选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MES评价法--精选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ES评价法--精选文档(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S评价法MES法是由我国安全生产专家宋大成于2002年提出的,已经在冶金、机械、化工、电力、建筑、船舶、煤炭、交通运输行业的很多企业及从事科研、讲师、仓储、物业管理等很多单位得到成功的应用。一、关于方法的说明风险的定义是: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人们常常将可能性L的大小和后果S的严重程度分别用表明相对差距的数值来表示,然后用两者的乘积反映风险程度R的大小,即R=LS。人身伤害事故和职业相关病症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对于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态M和人体暴露于危险(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E1;单纯财产损失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对于特定危险的控制措施的状态M和危险

2、(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2。将控制措施的状态M、暴露的频繁程度E(E1或E2)、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S分别分为若干等级,并赋予一定的相应会值。风险程度R为后三者的乘积。将R亦分为若干等级,针对特定的作业条件,恰当地选取M、E、S的值,根据相乘后的积确定风险程度R的级别。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1)控制措施的状态M对于特定危险引起特定事故而言,无控制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有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小,有预防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最小。控制措施的状态M的赋值表(表1)表1 控制措施的状态M分数值控制措施的状态5无控制措施3有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如警报系统、个体防护用品1有预防措施,

3、如机器防护装置,但须保证有效(2)暴露的频繁程度E人体暴露于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越大,发生伤害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越高,发生财产损失的可能性越大。人体暴露的频繁程度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的赋值表(表2)表2 人体暴露的频繁程度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分数值E1(人身伤害和职业相关病症):人体暴露于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E2(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10连续暴露常态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每天工作时间出现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每周一次,或偶然出现2每月一次暴露每月一次出现1每年几次暴露每年几次出现0.5更少的暴露更少的出现注:1.八小时不离工作岗位,算“连续暴露”;危险状态长

4、时间存在,算“常态”。 2.八小时内暴露一至几次,算“每天工作时间暴露”;危险状态出现一至几次,算“每天工作时间出现”。2.事故的可能后果表3表示按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环境影响等方面不同事故后果的分档赋值。表中财产损失一栏的分档赋值,可根据行业和企业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表3 事故的可能后果S分数值事 故 的 可 能 后 果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元环境影响10多人死亡1千万有重大环境影响81人死亡或多人永久失能多人患职业病100万(含)-1000万有中等环境影响41人永久失能1人患职业病10万(含)-100万有较轻环境影响2需医院治疗,缺工职业性多发病1万(含)-10万有局部环境影

5、响1轻微,仅需急救职业因素引起的身体不适1万无环境影响注:1.永久失能是指某肢体残缺,或虽未残缺但功能完全丧失。2.职业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分类。3.职业性多发病是指凡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直接或间接地构成该病病因之一的非特异性病症均属于职业性多发病(也称工作有关疾病、职业性相关疾病)。如疲劳、矿工中的消化性溃疡、建筑工中的肌肉骨骼疾病(如腰背痛)、各种职业性综合症等。4.职业因素引发的身体不适的例子:如某化工厂某个车间的工人中多数眼睛发红,另一个车间的工人多数嗓子不好,放假几天后症状消失,上工数天后症状重现。3.根据可能性和后果确定风险程度RR=LS=MES风险程度的分级见表4表4

6、 风险程度分级R=MES风险程度(等级)R=MES风险程度(等级)180一级20-48四级90-150二级18五级50-80三级二、评价分值的确定风险评价是评价特定危害导致特定事故的风险程度。因此,评价分值的确定以描述的特定危害为前提。并且,所说的“特定事故”,既包含“类型”的含义,也包含“程度”的含义。1.S分值的确定当人们凭经验知道,特定危害多数情况下会导致怎样的后果时,就取这个后果的严重程度;当人们没有把握确定后果的严重程度,可按“就重不就轻”的原则确定严重程度。注意:M是用来确定可能性的,在确定后果的严重程度时,不要考虑控制措施的状态M的大小不要因为有了控制措施,就将后果S的分值取低,

7、有控制或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只是减少了后果S发生的可能性。2.M分值的确定M值对特定危害导致特定事故而言,有无控制措施或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例如,员工在粉尘浓度超标的作业环境下工作,对于导致尘肺病而言,如果无通风设施或操作者不配戴防尘口罩,M取5;通风设施有效或戴防尘口罩且有效,M取1;通风设施或防尘口罩只有一定效果,M取3。3.E分值的确定(1)人身伤害和职业相关病症“人身暴露于危险状态的频率或时间”E1包含两个因素:危险状态的出现频率和人员暴露于危险状态的时间。a.危险状态(物的不安全状态或作业环境的缺陷或人的安全行为造成)持续存在或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则只考虑人员暴露于危险状态的时间,E

8、1直接按表2取值。注意上段中“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这个状语。风险是不能平均的。某种危险状态一年内只持续存15天,与存在300天一样处理,不能将其持续时间按年度取平均值后再按表2取值。b.危险状态偶尔出现(常常是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此时要分别不同情况处理: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了物的不安全状态或作业环境的缺陷,本人或其他人在工作时间内暴露于危险状态则同时考虑不安全行为出现的频次和暴露的频次,分别按表2取值,然后E1取中间值。例如,出现的频次为每年几次,暴露的频次为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分别取值为1和6,最后E1可酌情取得为2或3。人的不安全行为不造成物的不安全状态或作业环境的缺陷,一般持续时间很短

9、,本人或其他人暴露于危险状态,此时只考虑不安全行为出现的频次,即为E1的值。不安全行为出现的频率根据操作者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例如对缺乏经验的新员工而言,E1值较大;而对有经验的、安全意识较强的员工而言,E1值较小。(2)财产损失和环境影响财产损失和环境影响是特定危险状态相关的,E2表示危险出现的频次,与人员暴露的情况不同。三、MES法应用实例例 常见业务活动的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序号危害可能的事故风险评价打分说明MESR级别1穿拖鞋开车交通事故16848四1:有相关的制度约束;6:每天都在驾驶,发生刹车失灵一般会发生交通事故;8:一般为死亡或重伤2通过铁路道口时不注意瞭望交通事故12816五1:

10、有相关的制度约束;2:虽天天驾驶,但不是天天经过铁路道口;8:若发生事故至少是1人死亡3炊事员作业时未戴工作帽毛发掉落污染食物16212一1:有相关制度;6:每天都在作业;2:即使污染食物也未必发生食物中毒事件4漏电保护器长期使用未更换,电工在接线前未做接线试验失灵引起触电3108240一3:有绝缘护品;10:有连续暴露;8:死亡宋大成简介: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安全生产专家组顾问,北京大成这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评价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验证审核员,环境管理体系高级审核员,质量管理体系咨询师。作为负责人或主要参加人,

11、承担国家科技攻关课题、部级科研课题共七项,达到国际领先或国内领先水平,获得国家安全生产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为冶金、电力、机械、建筑、化工、石油、矿业、造船、园林、物资储运、科研、教育、物业等领域近百家企业、事业单位进行过体系认证咨询或审核。代表性著作有:事故信息管理企业安全经济学安全科学与安全生产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指南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应试指南重点、答案、模拟试题中国职业健康管理体系注册审核员国家培训教程等LEC评价法 这是一种评价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它是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3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3种因

12、素是,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取得这3种因素的科学准确的数据是相当烦琐的过程,为了简化评价过程,采取半定量计值法,给3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3个分值的乘积D来评价危险性的大小; 即DLEC。 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为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D为危险性分值 表1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以预料6相当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0.2极不可能0.1实际不可能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分数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0.5非常罕见暴露表3 发生事故的后果(C) 分数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10010人以上死亡4039人死亡1512人死亡7严重3重大,伤残1引人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人力资源管理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