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形成性答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5097937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形成性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形成性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形成性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形成性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形成性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形成性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形成性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好文档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形考作业1参考答案同学发言一 诗经中的爱情诗广泛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快乐与挫折痛苦。我个人觉得诗经里面的爱情描写比较露骨,而且有一个特点是雅俗共赏,而古代文人的诗词中描写的爱情是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给人很美妙的感觉,而且经常是用一些物质上的东西来表达的,要细细领悟才能明白,当然了,这只是我个人观点,不知道你们大家的看法。同学发言二 比分为比喻和比拟。比兴两种表现手法不是截然分开的,有些诗中是有一定联系的,例如氓中,就是用自然现象来比拟女主人公感情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由叶子的鲜嫩变得枯黄,来比喻感情生活由幸福而变得痛苦,

2、这里的兴就具有了比的作用。比兴在诗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失去它,诗歌也就失去了美学价值,失去了感染力。同学发言三 诗经中的爱情是原始朴素状态下的爱情,这种爱情诗很少遮遮掩掩的修饰,但也会用赋比兴的手法,借物抒怀,如蒹葭等。后世的爱情诗多受儒教影响,多缠绵隐晦。 其实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首先,诗经多产于民间,是民歌的汇总,包含着丰富的生产劳动因素,而后世爱情诗多为知识分子阶层的闲情逸趣;其次,形式上也大不一样,诗经多为四言,后世的爱情诗与之不同。小论文浅议诗经爱情诗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描写爱情的篇幅占了很大比重。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纯而自然,是

3、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后世的很多爱情诗,浮艳而做作,在文学价值上远远不及诗经。 整体来说,周代婚姻恋爱的习俗是一个由开放到保守的过程。 周初,礼教初设,古风犹存,青年男女恋爱尚少禁忌,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自由的。 郑风溱洧便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篇。诗写的是郑国阴历三月上旬己日男女聚会之事。阳春三月,大地回暖,艳阳高照,鲜花遍地,众多男女齐集溱水、洧水岸边临水祓禊,祈求美满婚姻。一对情侣手持香草,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享受着爱情的甜蜜。他们边走边相互调笑,并互赠芍药以定情。这首诗如一首欢畅流动的乐曲,天真纯朴,烂漫自由。 周南关雎这首诗作者热情地表达了自己对一位窈窕美丽、贤淑敦

4、厚的采荇女子的热恋和追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达了对与她相伴相随的仰慕与渴望,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现了男女之情的率真与灵动。 卫风木瓜,“投我予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表达了远古时候青年男女自由相会,集体相会、自由恋爱的美好,女子把香美的瓜果投给集会上的意中人,男子则解下自己身上的佩玉等作为定情物回赠给心中的姑娘。这首诗带有明显的男女欢会色彩,一是互赠定情物,表示相互爱慕,一是邀歌对唱,借以表白心迹。 卫风淇奥这首诗以一位女子的口吻,赞美了一个男子的容貌、才情、胸襟以及诙谐风趣,进而表达了对该男子的绵绵爱慕与不尽幽怀。 后来,自由

5、恋爱渐渐受到家庭等各方面的束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迫使许多人不能与心上人结为爱侣,其中失落与心酸,谁能道尽说完! 郑风将仲子里的这位女主人公害怕的也正是这些礼教。“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对于仲子的爱和父母、诸兄及国人之言成为少女心中纠缠不清的矛盾,一边是自己所爱的人,另一边是自己的父母兄弟,怎么办呢?几多愁苦,几多矛盾,少女的心事又怎能说清呢? 有很多诗细腻地描写出思念情人的忧郁苦闷心理。如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诗中女子怀念远方的爱人,在采卷耳时心里想的都是他,以致采了许久那个箩筐都没填满。又如郑风子衿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里面就含有对情人的埋怨与不满。还有狡童,“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情人不理会她,使她寝食难安。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写的则是见到情人时的欣喜心情,可见思念之深之切! 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中写的是单相思,对于所爱的人,可望而不可即,几多愁苦,几多思念! 诗经中对美好爱情是歌颂向往的,而对始乱终弃持批判态度,并对受害者予深深的同情。卫风氓这首诗是弃妇自述不幸的诗作,诗中首

7、先以甜蜜的语气叙述了他们的相恋、嫁娶以及初婚的美好生活,然后又以悲凉的语气,叙述了年华的逝褪以及丈夫的变心和丈夫对她的粗暴相向,一种含辛茹苦、人生不幸的感叹以及对青春少年甜美生活的不尽留恋,弥漫在了诗的词句中而古时男女地位的不平等以及妇女生活的不幸,亦由此可见一斑。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其爱情诗更是体现那个时代人民的情感生活,其实其思想内涵从现代的眼光看来仍具有很大的艺术价值。好的事物总是经得时*验的,千年过去之后,诗经仍然以其非凡的魅力感染着人们。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形考作业2参考答案 认真阅读教材诗经和楚辞中楚辞部分的第三章宏伟壮丽的

8、政治抒情诗离骚及诗经与楚辞导读中的离骚全文、主食,完成下列题目: 一、离骚的前半部分主要写诗人矢志报国、高洁自守所遇到的不公正待遇,如君王的疏远、小人的嫉恨、同道的背弃等,请在诗歌的前半部分中找出三个反映诗人遭遇的句子,抄写下来,并说明其含义。原文含义1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屈原为楚王鞍前马后地奔忙,希望楚王能像前王一样建立非凡的功业,可楚王却不能体察他的衷情,反而听信谗言对他大发脾气,疏远他。2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这里屈原自比美人,写身周群小对他的嫉恨。.3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

9、俟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屈原为实现理想苦心培植了许多人才,可叹恨的是这些人才随着他的被楚王疏远而纷纷变质,背弃了他。 在这样的境地中,诗人屈原对自己坚持理想将会带来的后果有着清醒的认识,但他仍然选择了誓死坚持。屈原对悲剧命运义无反顾地自觉承担使得诗中充满了慷慨激昂的悲壮之美。请在作品中找出最少三个表现诗人誓死坚持理想的句子,抄写下来,并翻译成现代汉语。原文译文1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我本知忠言会招来祸患,想隐忍不语却难舍难割。+2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我宁愿突死随水流逝,,也不忍仿效这种丑态。3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纵然粉身碎骨不改初衷,岂

10、因惩治我心放弃志向。 二、诗人在长诗离骚中构筑的往古世界有两方面意义,一方面借历代兴亡为统治者树立榜样、提供鉴戒;另一方面通过借历史上君臣遇合的佳话来鼓舞自己。请先在诗中找出最少三个表现君主失国亡身的句子,抄写下来,并对其史实进行说明。原文所写史实1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羿是一个残暴的统治者,原是东方夷人诸部的首领之一,夺得夏权后,他“恃其射也,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只顾自己田猎游乐,把政事交给亲信寒浞。后来,寒浞勾结羿的亲信随从,杀死羿,霸占了他的财产和妻妾。2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夏桀是夏朝最后的一个王,他生性残暴,酷好声色,饮酒无度,对百姓竭尽

11、暴虐搜刮之能事,公元前1600年,商汤乘机兴兵伐夏,夏桀战败逃亡,后死于南巢(今安徽巢湖北岸),夏亡。3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之不长。商纣是商朝最后的一个王,前1075前1046年在位,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大兴土木,沉迷于声色之中,排除异己,刑法残酷,甚至有挖心酷刑。周武王顺应民意伐纣,纣王兵败自焚,商王朝灭亡。其次,请在诗中找出最少三个描写君臣遇合的句子,并介绍其所写故事。原文所写故事1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商王武丁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帝王。他即位之前,曾经生活在“小人”中间,比较了解社会上的实际情况。即位以后,三年没有理政,国事全由家宰管理,他从旁观察,思索复兴殷商的方略。后来,从版筑

12、护路的奴隶中发现了傅说,擢拔为相。傅说担任相国之后,辅佐武丁,大力改革政治,“嘉靖殷邦”,使贵族和平民都没有怨言,史称“殷国大治”,“殷道复兴”。武丁一朝,成为商代后期的极盛时期。2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吕望,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号飞熊,也称吕尚。商朝末年人,其始祖四岳伯夷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因此得吕氏。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为了躲避战乱,姜子牙到中国北方的辽宁隐居了40年,后来又来到西北陕西省的终南山。在那里,他经常到渭河去钓鱼,可是3年中他却一条鱼也没有钓到,而且他的鱼钩还是直的。人们都嘲笑

13、他,他却无动于衷,所以在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神奇的是,后来他果然钓到一条鱼,在鱼的肚子里有一本兵法书。更巧合的是,当天晚上,周王朝(公元前11世纪-8世纪)的姬昌周文王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高人。第二天,他就遇到了姜子牙。姜子牙向周文王讲述了自己的身世,文王当时正为了打败敌人建立王朝而搜罗人才,所以就对他说:我的先祖太公早就寄希望于你了。因此,后人又称他为太公望,在民间一般称他为姜太公。文王给他以极高的地位,并在他的帮助下,消灭了商朝。3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公元前685年起,在40多年间,齐桓公推行招贤纳士,锐意求治的建国方略,任用管仲为相,建立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14、的霸业。赏识并重用宁戚,是齐桓公高明的人才政策的典型例子。宁戚获悉齐桓公重人才,有抱负,便决心投*齐国,以便有一番作为。他不畏艰难,来到临淄,自我推荐,击牛角高歌,令齐桓公和管仲都注意到这是一个气度不凡、抱负不凡的人物。齐桓公求贤若渴,慧眼识才,一经交谈便认定宁戚是难得的人才,他不重出身,不论资历,不计较小节,注重大节,力排众议,擢用宁戚。杰出的政治家管仲也十分推重宁戚,帮助齐桓公用好宁戚之长。他建议立宁戚为大司田主管农业的官员,他认为宁戚是有才能的农业专家,自己不如宁戚。宁戚由此负责齐国的农业生产,主持开垦农田,兴修水利,并兴渔盐之利。奖励垦荒,薄取租赋,齐国很快富裕强盛起来。 三、离骚是一

15、首充满了奇幻色彩的长诗,诗人在诗中运用了大量的神话传说来结撰情节。请指出下列句子的神话传说成分,并进行说明。原文神话传说的说明1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2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1“苍梧”传说是舜的葬地。 “县圃”神话中的地名,传说在昆仑山上。 “咸池”是神话传说中太阳沐浴的地方。 “扶桑”是神话中树名,日出的地方。3吾令羲和弥节兮,望崦嵫而勿迫。4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3“羲和”是神话中的日神。 “崦嵫”是山名,神话传说中日落之处。“望舒”是神话中的月神。“飞廉”是神话中的风神。5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5“有娀之佚女”是神话中帝喾之妃。古代传说有娀氏女简狄住在瑶台,后来嫁给了帝喾,生契。契是商朝始祖。 “有虞之二姚”:有虞,国名,姚姓,舜的后代。二姚,指有虞国的两个公主,嫁给了少康。 四、离骚是一首绚丽多彩的长诗,诗人既寓情于草木,又托意于男女,构筑了一个“香草美人”的世界。请先说明香花美草在诗中所具有的至少三种象征意义,并分别举例说明。象征意义例证原文1以栽培香草比延揽人才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