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产业发展新模式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5073758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旅产业发展新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文旅产业发展新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文旅产业发展新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文旅产业发展新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文旅产业发展新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旅产业发展新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旅产业发展新模式(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文旅产业正经历消费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变革,消费 内容趋向品质化、多样化,消费方式趋向移动化、社交化, 其中蕴含着大量新机遇。原创IP是“蓝光文旅模式”的关键商业价值点。世界 上知名、经典的乐园项目,基本都具有鲜明的IP形象作为精神内核,而国内该领域还处于空白阶段。不能互相脱离对方而孤立发展。文化是旅游的精髓和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事业要振兴,就必须尊重、弘 扬旅游的民族文化精神,充实旅游的文化底蕴,发掘旅游资 源的文化优势,提高旅游者和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营 造旅游的文化氛围。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行之有效的措施来 推动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以便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 精神文化需求,实

2、现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共赢,同时,也 能够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快速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 展。一、河北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分析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河北省文化厅与旅游局发布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塑造文化旅游系列活动 品牌, 实行品牌引领战略,深度开发文化旅游工艺品,加强文化旅 游产品的市场推广,积极培育文化旅游复合型人才,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经营秩序等多项措施, 旨在大力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进程。 与此同时,河北省通过 合理规划, 注重文化旅游业的发 展。在制定的 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中,强调推 动文化和旅游业的有效融合,借助文化不断丰富、提升旅游的内 涵,

3、借助旅游扩展文化的传播。积极开展多样性文化旅游项目,深度联合周边区域的文化旅游地,形成融会贯通的大文化旅游圈,达到共赢的目标。目前,河北省在开发旅游文化产业项目上,加强招商引资力 度。201 3年河北省召开旅游文化产业推介会,签约十三个旅游项 目,引进资金共计人民币 475.6亿元。另外,河北 省旅游局专门谋 划包括8个文旅产业融合项目在内的4 2个招商项目,总投资达到83.3亿美元。这些举措无疑表 明河北省意识到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性。二、河北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一)河北省缺少文旅产业融合的管理体制河北省把文化与旅游归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多头领导, 各 自为政。

4、河北省阻碍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体制障碍主要表现 为:一方面, 由于河北省的文艺团体在性质上大部分属于 事业单位, 缺少健全的、有效的与市场接轨的机制,因此,文艺团体融入旅游 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较低,自然不 能为旅游业的 蓬勃发展另辟蹊 径,注入新鲜血液。另一方面, 两大产业的管理部门之间缺少交流与沟通。 文化管理部门立足于文化建设的角度来发展文化产业,忽视了如何发挥 旅游功能这一问 题;而旅游管 理部门则旅游产 业,缺少能够充分利用的文化资源。因此, 两大产业管 理部门的职 责分工不同,各自规划,缺乏交流和沟通, 必 然阻碍相关资源展开统一规划与运作。(二) 河北省旅游业缺少核心竞争力,不利于实

5、现文化深度渗 透 河北省旅游资源丰富,如西部太行山区、北部燕山山区、 西北 部坝上高原和围场高原以及中东部滨海区、平原区, 是主要的旅 游资源密集区,呈环京津区域性带状分布。 这种分布格局容易导 致“旅程长、 游程短” 的 问题出现。 整体连片、单个分散的旅游景点 布局不容易形成精品路线。 另外,河北省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不丰富,这也成为了河北文旅产业融合缓慢的原因。在开发旅游产品 过程中, 文化与旅游明显脱节,河北的旅游产品对自身的燕赵古 韵文化展示程度不高, 文化价值挖掘不深, 致 使河北省也存在有 文化、 无旅游的现象。再加上环京津的地理区位的影响,北京、 天 津两市的旅游目的地在一定程度上

6、对河北省的旅游地产生形象屏蔽效应,这样就使得河北省处于“灯下黑”的境地,在旅游市场的激烈竞 争中处于劣势。(三) 河北省文化产业化水平较低,制约文旅产业深层次融合河北省文化产业市场化程度不高,把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成 产业化的经济运作这种能力比较薄弱。在中国第一批非遗名录中 记载了河北省3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 多数非物质文化旅游资 源仍然保持原始的无形性,实现产业化的寥寥无几,这表明文化资源没有得到优化配置。河北省旅游业发展 “十二五” 规划纲要中曾指出缺乏龙头型旅游目的地已经 成为河北发展旅 游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从与 国际国内视角来看,河北省尚未形成游客的首选地和优选地, 周边省市相

7、比较,落差较大, 尤 其是缺乏龙头景区, 缺少有影响 力的 经典线路和旅游 品 牌。与此同时,由于旅游市场主体“小、弱、 散”,缺乏产业带动力强、能够与世界知名品牌企业同台竞争 的龙头企业,严 重影响河北的旅 游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四)河北省缺少文化产业高端人才,导致文旅产业融合缺乏 内生 力 人才资 源即智 力资 源已经 成为发 展文化产业的关键 因素。目前来看,文化产业 亟需 复合型 的专业人才,不仅具备较强的 文化艺术修养、创新能力,还要具备文化产业 经营和管理的能力与素质, 然而由于高等教育在文 化产业人才培养上存在缺失, 致使河北省在该类人才存量 方面处于不利地位。高端复合

8、型文 化产业人才稀缺将会严重制约河北省文 化旅游产业健康 发展。另外, 作为实践性与应用性 相统一的旅游业,急需具有较强 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三、加快河北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在河北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过程中,仍旧存在诸多问题, 因此, 为了加快河北省的旅游 产业 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 深入挖掘文旅产业资源,不断创新产业融合模 式在河北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过程 中,进一步加大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开发 力度,深入挖掘地方文化,以“精品化”、“品牌化”为发展方向,综合运用科技、文化、 创 意等 手段, 全面开展精品景区建设。另外,

9、资源开发要实现有效整合,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联动作 用,延 长产业链条, 开发相关产 品,创新产业融合 模式, 不断丰富不同时段的旅游产品形式与种类。(二)整合文旅资源, 加大促销力度 河北省已经提出鲜明、大众认同的旅游主题宣传口号一一“诚义燕赵, 胜境河北”来塑造河北旅游的整体形象,一方面,要利用大众传媒叫响这一主题口号,深度宣传与 打 造 河北 旅游知名品牌, 产生品牌效应,继而带动其他文化资源、 旅游 资源的发展。 同时, 也要保持目的地 旅游形象的稳定性,不可 朝令夕改。 另一方面, 要完善旅游营销网络,加强整体宣传营 销。 把文化 主题作 为切入点,把旅游资源作为纽带,学习“好 客 山

10、东”的整合营销模式,将主题鲜明、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整合在一起,从而提高我省旅游 文化品位与内涵,提升旅游产品的档次。(三)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文旅产业融合良好环境为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河北省应重视 完善 基础服务设施和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立足于实际需要,合理调 整酒店结构,在旅游热点地区适度发展高星级酒店; 积极发展经 济型酒店, 引进先进管理模式,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用以满足文 化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另外,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 资与建设力度, 保 障已有的基础设施,实现安全运行;优化现有的 基础设施,实现高效运行;研发 新型的基础设施,实现智能运行 等。总之,

11、 我省需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 业融合发展打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四) 做好建章立制工作,保证文旅产业融合健康发展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要坚 持政府的宏观调控,适时制定相关的规章制 度,以便规范 文化产业与旅 游产业耦合机制的健 康运行。 同 时,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认 真履行协调者的职责,采取多种行政手段处理好相关利益主体 的关系,这样才会有助于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长期 协调发展。(五)提高人才素质, 培育文旅产业融合内生力 文旅产业的融合关键在于人才的实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设立旅游人才培训基地, 形成“基地(实践)+院校+市场” 的人力 资源培育模式,提升文旅产业融合的内生力;教育部门应根据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对人才的要 求,科学合理地设置相关的课程,培养出既懂旅游又 精 通文化发展, 宽口径、 厚基础的 高端复合型人才。 同 时,也要善 于引进国内外文化创意人才, 发 挥人才集聚 效应,为本省文旅产业协同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与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