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75068871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 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一单元 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一单元 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一单元 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一单元 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 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集训一 邓稼先类文阅读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高荣伟87 岁的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作为 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曾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黄旭华是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人,祖辈大多从医,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希望他未来能够从医。 为什么后来学起了造船?据黄老回忆:“那时日本人入侵,我们被迫离开华南沿海家乡,往内陆转 移。轰炸一来,必须躲到掩体中。那时我就想,要么上天,要么入海。”1945 年,黄旭华考取了交 大的造船系。投入核潜艇研究,则是 20 世纪 50 年代了。1958 年,聂荣臻元帅向党中央请示

2、研制核潜艇,很 快获批。因为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黄旭华被选中参研。那时,对核潜艇的研究极为 保密,黄旭华不得不远离父母家人。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只身来到风暴经常光顾的试验基 地。后来,他们干脆把家也搬到了荒凉的小岛上。此后 30 多年,他的父母和八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直到20 世纪 80 年代,他才陆续 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则从 63 岁盼到 93 岁才见到他一面。核潜艇,被称为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 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开始的。当时,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黄旭华选择 了难

3、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为确定可行性,他和同事们在实验室里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 眠之夜。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黄旭华要联络全国 24 个省市的 2 000 多家科 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又没有计算机,黄旭华和同事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了成千上万个 数据。经过黄旭华与团队的艰苦科研,1964 年我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研制成功,1970 年试航,1974 年交付海军,1981 年中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中国成为继美、苏(今俄)、英、法之后,世 界上第 5 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1988 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这是举世公认的危险试验,有的参试人员向

4、亲人嘱托了后事。已经 62 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带队作深潜试验。再一次检查每一台设备,每一块钢板,每一条焊缝,每一根管道,确认万无一失后,核潜艇开 始下潜。100 米、200 米、250 米、300 米,巨大的水压使艇身多处发出“咔咔咔”的声响。黄旭华 镇定自若,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平安上来后,他诗兴大发,现场作诗曰:“花甲痴翁, 自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当试验成功的消息传到黄老家中,一向默默支撑着家庭重担的妻子放声大哭 1.阅读文章,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黄旭华的人生经历。立志上天入海_取得巨大科研成果【答案】考取交大造船系参研核潜艇【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结合第二段“19

5、45 年,黄旭华考取了上海交大的造船系”;第三 段“1958 年,聂荣臻元帅向党中央请示上核潜艇,很快获批。因为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 历,黄旭华被选中参研”概括即可。2.在进行核潜艇研究的过程中,黄旭华遇到了哪些困难?【答案】核潜艇的研制是一项尖端工程;当时不知道核潜艇是什么模样;黄旭华选择的是难 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没有计算机,全靠算盘和计算尺演算数据。【解析】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概括能力。结合第五段“核潜艇,被称为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 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当时,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黄旭华选择了 难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和第六段“工程复杂。

6、那时,又没有计算机,黄旭华和同事们 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了成千上万个数据”这些内容进行筛选概括即可。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1)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他才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2)已经 62 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带队作深潜试验。【答案】(1)通过“直到才也”的关联词语的运用,说明了核潜艇研究事业的保密性极 高,表现了黄旭华为科研事业所做出的巨大牺牲。(2)“亲自”一词表现了黄旭华在科研工作中事必躬亲、科学严谨、以身作则、不怕牺牲的高尚人格。 【解析】考查词语的表达作用。作答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上下文来分析。答题格式:解释词语在

7、文中的含义 + 分析表达效果(结合中心思想或人物性格)+ 体现词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1)围 绕“黄旭华为科研事业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回答即可。(2)围绕“黄旭华在科研中事必躬亲、科学 严谨”的优秀品质回答即可。4.文中画线句子中,为什么要详细交代具体的年份?【答案】详细交代年份,充分说明了我国在核潜艇研究事业中所取得的进步之快,成果之丰。 【解析】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本题围绕“我国在核潜艇研究事业中所取得的进步之快,成果之 丰”回答即可。5.黄旭华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和邓稼先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请你用简要的 语言概括。【答案】无私奉献、恪尽职守、刻苦勤奋、临危不乱、热爱祖国

8、。【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其主要方法是:把人物放在具体的故 事情节中,了解人物在各个情节中的表现。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特别是 那些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重视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 这些人物的言谈举止能提示人物的性格特点。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本题作答时,结合 文章所写的内容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即可。集训二 节选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类文阅读材料一1930 年夏天,31 岁的闻一多在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的盛邀下,出任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 主任。这年招生考试时,闻一多拟了两个作文题:你为什么投考青岛大学和杂感,考生可

9、任选其一。有一个考生一口气把两个题都写了出来。其中杂感只有一句话:“人生永远追寻着幻光, 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看了这篇一句话的作文,闻一多连声叫好,当即 给了 98 分。而平时能入他“法眼”的作文少之又少,给 60 分就算不错了。然而,这个作文成绩独占鳌头的考生却给校方出了难题:他的数学考分竟然是零。按照规定, 这样的学生理所当然要被淘汰。然而,闻一多力排众议,硬是把这个名叫臧克家的学生领进了大学 校门。闻一多在破格录取臧克家的时候,一定想起了自己当年投考清华大学的经历。在大多数科目 成绩惨不忍睹的情况下,他唯独作文拔了头筹,并因此受到主考教师的赏识和力挺,最后顺利地进

10、 了清华。当年的际遇成就了闻一多的学识和慧眼。但这双识才、惜才的慧眼并不是偶然生光的,而是 一种凝聚着学子的温暖记忆和师者的博大胸襟的传承。闻一多送了一本自己的诗集死水给臧克家,扉页上题有“克家惠存”4 个字,落款是一 个“多”字,并且端端正正地盖上了“一多印记”的自刻印。臧克家捧着它“如获拱璧,天天读它, 小心翻它,珍惜它,热爱它。把它放在宝贵的处所,把它放在心头上。虽然其中28 首诗我全能成诵 了,还不时拿出它来,托在手上,看看它也是一种高尚的美的享受。”(张以瑾闻一多慧眼识得臧克家,有删改)材料二采访老先生,常常被他们身上的礼数而感动。比如采访老画家戴敦邦,每次我离开他家时,不管他在做什

11、么,必定要放下手中事,起身拄着 拐杖一直送我出家门。直到楼道口,他还叮嘱他儿子把我送出小区到大路上为止。有时我走出很远, 回头一看,发现他竟然还站在楼道的大门前,犹自微微摇手目送。我想我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后辈, 何以克当。溽暑天气,为了作画,他在室内穿着棉祆,走到楼道门口时,还是这样一身打扮。来来往往着 短打的行人与他擦肩而过,更衬托出一身冬衣的他与众不同。这是一幅我想永远记在心里的画面。 不用一个字,就是这样一个老人在大毒日头下的身影。这是待客之礼。(沈轶伦老先生的礼数)6.阅读材料一,简要回答闻一多破格录取臧克家的原因。 【答案】一是因为臧克家在国立青岛大学招生考试中作文成绩独占鳌头,闻一

12、多慧眼识才;二是因 为闻一多当年投考清华大学时,也有类似的经历。【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即可。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臧 克家的作文成绩高,另一个原因是闻一多当年投考清华大学时,也有类似的经历。本题作答容易出 现以偏概全。7.请你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有时我走出很远,回头一看,发现他竟然还站在楼道的大门前,犹自微微摇手目送。【答案】“竟然”写出我回头发现老画家还站在大门前时出乎意料之感,表现出老画家送别我时真 诚的尊重,他的平易近人让我感动。【解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 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

13、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本 题结合具体的句子分析,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8.下面关于闻一多七子之歌澳门的批注部分是对诗歌内容的概括,请将画横线处空缺内容补 充完整。【答案】澳门真乳名【解析】考查综合分析能力。作答时要在文本材料的基础上,根据已经给出的概括方法进行概括作 答。作答可对“谁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一句概括作答。9.闻一多突破常规录取臧克家,老画家戴敦邦恪守待客之礼,我们应该怎么对待老规矩、旧礼数? 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示例:我觉得我们应该像闻一多那样,长一双慧眼看待老规矩、旧礼数。那些不能与时俱 进的老规矩注定是要被打

14、破的,那些落伍的旧礼数,注定是会被替代的。闻一多破格录取臧克家, 是识才、惜才。但那些承载着中华民族美德的老规矩,旧礼数是要坚持的,一代一代要传承下去。 老画家坚持的待客礼数,是对他人的尊重,是自己内心的谦恭,是我们永远恪守的美德。【解析】主观性试题。解答此类试题一般采用“观点+理由”的格式,采用 12 或 13 的语言表达 形式。即言简意赅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结合题目的相关要求, 结合文本材料和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两三句话谈谈理由,语言要通顺,表意要明确,尽量有文采。只要切合文题要求,言之成理即可。集训三 节选类文阅读落红萧萧为哪般迟子建萧红出生时,呼兰河水是清的

15、。月亮喜欢把垂下的长发,轻轻浸在河里,洗濯它一路走来惹 上的尘埃。于是我们在萧红的作品中,看到了呼兰河上摇曳的月光。那样的月光即使沉重,也带着 股芬芳之气。萧红在香港辞世时,呼兰河水仍是清的。我三月来到香港大学做驻校作家时,北国还是一片苍茫。看惯了白雪,陡然间满目绿色,还有点 不适应。我用晚饭后漫长的散步,来融入异乡的春天。来港后的次日黄昏,我无意中散步到一个小山坡,见到围栏上悬挂的金字匾额是“圣士提反 女子中学”时,心下一惊,难道这就是萧红另一半骨灰的埋葬地?难道不期然间,我已与她相逢?我没有猜错,萧红就在那里。萧红 1911 年出生在呼兰河畔,旧中国的苦难和她个人情感生活的波折,让她饱尝艰辛,一生 颠沛流离,可她的笔却始终饱蘸深情,气贯长虹。萧红留下了两部传世之作生死场和呼兰河 传,前者由鲁迅先生作序,后者则是茅盾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