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试题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75064732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试题(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试题四、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一、选择题1. 小黄在网上购得高考 1977电影票,去电影院观赏了这部感人的影视作品,从经济活动的角度看,小黄的行为属于()A生产活动与交换活动B交换活动与分配活动C分配活动与消费活动D交换活动与消费活动2. 移动通信进入 3G时代后,人们可以感受到 3G带来的精彩生活,更高质量的通话,更快速度的上网,还可享受视频电话等多种信息服务,这将大大改善居民的消费方式,提高消费水平。这反映的经济生活道理是()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重要作用消费的种类、质量是通过生产创造的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为消费创造动力ABCD 3 生产决定消

2、费,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反作用。第 2 页下列选项中,体现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反作用的是()A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视听效果更完美的产品B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C网上购物方式不仅方便了消费者,而且降低了企业成本D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推动了绿色食品企业的迅速发展4. 目前,全国各地纷纷开展 “家电下乡” 活动,政府对农民购买家电产品给予补贴。家电下乡受到农民的欢迎。 “家电下乡”活动的推出有利于(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拉动国内的消费需求通过消费带动家电企业的生产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A. B.C.D.第 3 页5. 百元消费周”是指在一周的工作日期间,全部的餐饮、交通、娱乐等

3、所有消费加起来,控制在 100 元之内。这引发了一场关于“节俭主义”的热议。赞同者认为该活动促使青年人反思,形成合理科学的消费方式的必要性;反对者则认为这种行为不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生产。你认为可以为双方提供的理论依据分别是( )A建立健康消费方式;生产决定消费B倡导适度消费的消费观;消费是生产的动力C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消费是生产的目的D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6.2010年,“低碳消费”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人们在消费中更加追求健康环保的消费产品。一些商家抓住商机,加大研发相关产品力度,及时调整产品生产,这说明A. 消费决定生产方式B.生产决定消费质量C.

4、消费观念决定消费行为D.消费引第 4 页导生产方向7 2010 世界杯期间,一只名叫“保罗”的神奇章鱼也逐渐为全世界球迷所熟知。章鱼保罗毛绒公仔、章鱼哥纸巾抽、世界杯章鱼哥 T 恤随着章鱼保罗猜中南非世界杯比赛胜负而风靡全球,不少商家抓住章鱼这个卖点,推出了玩具、服装、抱枕、纸巾抽等商品。这体现A 消费决定生产对象B消费制约生产水平C消费决定生产方式D消费引导生产发展8. 中国光大银行是国内第一家国有控股、并有国际金融组织参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2010 年 4 月 22 日,中国光大银行宣布成功引入了8 家投资者,引资规模超过 110 亿元。关于商业银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是社会再生

5、产顺利进行的纽带B.结算是其主体业务第 5 页C. 可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D. 是发放贷款最多的金融机构9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连上新台阶,消费结构改善,由上世纪 80 年代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到 90 年代的彩电、冰箱、洗衣机,再到新世纪的移动电话、电脑和家用汽车,耐用消费品不断升级。这说明 ()生产决定消费人们的消费水平、消费质量逐步提高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ABCD10 2011 年 3 月 5 日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积极扩大居民消费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之一,并从促进就业、提高收入、增加消费供给、完

6、善鼓励消费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提出这些措施是因为 ()A目前我国消费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B社第 6 页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C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D生产水平决定消费水平11 2010 年 3 月 21 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指出,要进一步做好基本民生工作,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着力扩大居民消费。这一要求的经济学依据是()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合理的消费能够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生产与消费相互决定ABCD12 消费是整个经济链条的最后一个环节,从经济学的意义上,投资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拉动经济增长 0.2

7、%,而消费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拉动经济增长 0.8%,是投资的 4 倍。下列措施中,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的是 ()提高银行存款利率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 7 页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生活消费品更新换代ABCD13 受惠于国家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的优惠政策, 2010 年我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2.53万亿元,消费市场实际增长 16.9%,创 1986 年以来最高实际增速。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率先实现了经济总体回升向好。这一现象说明()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亮点之一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必须发展生产ABCD14 2011 年

8、1 月 3 日,新华网载文指出,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趋势看,至少应当包括两次大的转型与改革:第一次转型与改革是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经济体制改革,其主题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次转型与改革是从当前到未来的30 年第 8 页左右包括经济体制、社会体制和政治体制在内的全面改革,其主题是实现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方式。我国通过改革()能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能够消除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能够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A B C D152010 年初,中央发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

9、容缓”的动员令,要求把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提出这一要求的经济学依据是()在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们消费水平也越高合理的消费能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决定作用ABCD16.近年来,消费率过低的一直困扰着中第 9 页国经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为保持我国经济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政府()把扩大内需作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 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 实施一系列的消费刺激政策 调整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居民整体消费水平A B C D17目前,

10、全国各地纷纷开展“家电下乡”活动,政府对农民购买家电产品给予补贴。“家电下乡”活动的推出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拉动国内的消费需求 通过消费带动家电企业的生产 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ABC D18 2010 年的中秋国庆双节,人们纷纷通过发短信的方式,互相祝福和庆贺。手机的普及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这主要体现了A消费方式决定生产方式B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C生产决定消费方式和水平D消费第10页结构决定生产结构19.2010 年上海世博会将于5 月 1 日至 10 月 31 日举行,主办机构预计将吸引世界各地7000 万人次参观者前往,旅游、商贸、交通、通讯、传媒、宾馆、餐饮等行业将受益

11、,并且这些行业将进一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这是因为A. 生产方式决定消费的方式B.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C.消费热点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D.生产是消费的目的20.2010 年 10 月 18 日,开封第 27 届菊花花会开幕式隆重举行。菊展期间,秋高气爽,省内外的不少游客纷纷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到开封赏菊游玩。现在“自驾游” 逐渐成为人们旅游的 “新宠”。这说明A. 轿车工业是现代工业的基础 B. 生产决定人们的消费方式C. 消费水平影响物价水平D.消费为生产发展创造动力21. 2010年 11 月 17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第11页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

12、协调配合和督促检查,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人们把我国实施“菜篮子”工程的成功经验概括为:要想填满“菜篮子”,必需搞好“菜园子”和“菜摊子”。这表明()A满足消费必须发展生产B生产与消费不可分割,二者互相起决定作用C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D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经济活动中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22.2010 年 11 月 24 日, 2010 中国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高科技国际博览会开幕,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博览会上强调绿色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因为A 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B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是生产的动力C 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动新的产业的出现和成长第12页D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二、非选择题1 近年来,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作为革命老区之一的广西近两年已经有 50 万海内外游客踏访了这一红土地。对此广西制定了红色旅游的发展目标:以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