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章氏渊源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75064188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章氏渊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浙江章氏渊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浙江章氏渊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浙江章氏渊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浙江章氏渊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章氏渊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章氏渊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瑞安马屿镇顺太半山庵章氏渊源显公72世;及公26世章志星一、章氏起源(一)龙的传人章姓之源,出于炎帝神农氏.晋皇甫谧帝王世纪:“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娇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正妃,游华山之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常羊山,在今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神农乡),生炎帝,始教天下种谷,故人号曰神农氏。”相传少典正妃女登,在华山之南的常羊山游玩时,看到一个巨大逼真的石龙,心中惊喜万分,敬之为神龙.后来女登孕而生子,名石年,因石年是其母看到石龙后生的孩子,故称神龙氏。后世把女登感神龙而生炎帝的事演变为神话传说流传下来,龙的传人之说,源出于此。“龙的传人”,我们章氏当之无愧。公元前3217年,

2、石年即位,即为炎帝神龙氏。神龙氏在位150年,部落中有临魁,继位为炎帝二代,帝魁发明农业,成为农业之神,称神农氏。神农氏在位80年,传位于承,为炎帝三代,帝承与弟柱带领部落“烈山泽而焚之”,烧荒山转农耕,因烧山之火猛烈,故炎帝三代称烈山氏,为扩大农作,焚山连绵,故烈山氏又称连山氏。至炎帝九代榆罔,帝榆发明医药,遍尝百草,为人医病。据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载:炎帝晚年,采药到湖南,不幸误尝断肠草中毒身亡,“殁葬于长沙。”宋罗泌路史:“崩葬于长沙茶乡(即酃县。1994年4月更名为炎陵县)之尾,是曰茶陵(即炎帝陵)。湖南炎陵县炎帝陵,即为榆罔的陵墓。炎帝执政权520年,其传承挂线为:少典 石年(炎帝一代,

3、神龙氏,在位150年) - 临魁(炎帝二代,神农氏,在位八十年) - 承(炎帝三代,烈山氏,在位六十年) 明(炎帝四代,在位四十九年) 直(炎帝五代,在位四十五年) 来(炎帝六代,在位四十八年) 衰(炎帝七代,在位四十三年) 节莖(炎帝八代) 榆罔(炎帝九代,在位五十五年,传位戏)、戏 器(戏之后,炎帝十代) 祝融(炎帝十一代,缙云氏)。这里的“代”不是具体的一代人,应该是部落的一段历史时期。这里的“氏”既是部落的氏,也可以是具体一个人的氏. 早在少典以前,燧人氏刚发明了钻木取火,人类却不会保存火种和不会使用火.末代炎帝祝融,原名黎。黎发明了新的“击石取火”方法,还教人们如何用火把食物烧熟了吃

4、,如何用火取暖和照明,如何用火驱除瘴气和蚊虫、防止闹病,以火施化,赢得了人们的敬重。因火是赤色的,人们就称他为赤帝.当时,人们认为火很神秘,主宰火的是神,所以,后人把黎尊为火神,每年秋后都要进行隆重的祭祀。黎时期,南方有个氏族,首领叫蚩尤,经常侵犯中原。在抗击蚩尤的多次战争中,炎帝部落内损严重。此时又与黄帝部落发生冲突,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大战,炎帝部落战败,黎失帝位而被剥夺继承姜姓,代以缙云氏称。(二)炎黄子孙宋郑樵通志氏族略序:“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那时,“姓”表示母系血统,代表正统。“氏”是各部落之间的区分,王公贵族才可以拥有,而平民、

5、奴隶只能有名不可有氏,更不允许有姓。氏可以随封地、居住地的变迁而更改,姓却是至高无上不容更改.公元前2697年,农历甲子年,黄帝政权建立,炎帝部落已非正统,自然就失去了“姜”姓,但炎帝毕竟是太昊伏羲氏的后代,血管里流的是贵族的血,所以炎帝后裔以缙云氏、共工氏等所称。炎黄两部落从此结成联盟。炎黄两部落结合后由黄帝率领在涿鹿(今河北涿鹿南)大战南方蚩尤。由于缙云氏是管火用火的能手,黄帝就任命他为火正官。战争中,缙云氏发明了火攻战法,奉命前去讨伐。蚩尤人多势众,非常强悍.缙云氏就命自己的部下每人打个火把和爆燃之物,等蚩尤的人一到,就四处放火,把蚩尤的队伍烧得焦头烂额,苍皇溃败,他们乘胜追击,击败并擒

6、杀其首领蚩尤,立了大功.为此,黄帝重赏了他,命他掌管天下的火,赐名“祝融”。因为他熟悉南方的情况,黄帝又封他为司徒,主管南方事物,镇守南山(即衡山),并居住在衡山,死后葬在衡山.为了纪念他对人类的重大贡献,人们将衡山的最高峰命名为“祝融峰。祝融及其后裔在黄帝时期,发明创新造福于人类,治理山水给人民安定,因贡献巨大,多被后人尊为“神”:祝融(缙云氏,火神) - 孔壬(共工氏,水神) - 术器(山神)、勾龙(土地神) - 勾龙生信、噎鸣(时间神) - 信生誇父 四岳 垂 伯夷、伯常、伯益术器发明了平整土壤,挖塘蓄水的的农耕方法。勾龙在黄帝时代任后土职位,管理四方土地,所以勾龙又叫后土.武则天时,将

7、土地神分而为二:男性的土地公公和女性的后土娘娘。誇父任日官职位。发明立杆(杖)测影,逐日(即观察日影)以定时节与方位,辨春夏秋冬四时之叙,调整历法,主持春秋季“出日”和“入日”(春分和秋分)的祭礼活动,誇父是远古时代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山海经海外北经有“誇父逐日”的神话:“誇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垂助鲧治水.鲧治水使用“堙填”之法,堙填法的创始人便是共工氏垂。国语周语:“昔共工欲壅防百川,堕高堙庳”.壅防指筑堤使河水不至外决,低的地方用土填高,并逐年加高加厚,当洪水泛滥时,人们可以就近转移至山上居住,防止洪水危害。炎、黄二

8、帝原分属两个按母系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部落或部落联盟。祝融以后,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在数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炎黄二部互为联姻、融合,结为一体。炎黄两部落的结合成为中原各族的主干,故炎帝与黄帝并称为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有史以来,炎帝神农氏与黄帝轩辕氏被视为华夏民族团结统一的象征,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所以,当今世界天下华人都以“炎黄子孙”而自豪。(三)吕氏春秋垂使用“堙填”之法助鲧治水,虽有作用,但效果不大,筑堤高达“三仞,水无归宿.当“洪水滔天时也会挟裹泥土,把沿途的堤岸田地冲毁。孟子万章:“舜流共工于幽陵,放欢兜于崇山,迁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舜帝即位后,杀了鲧,将共工垂流放

9、于幽陵(幽州,今北京城西南密云县),并起用鲧之子禹治水,命垂长子伯夷为水官,助禹治水。伯夷制订“疏川导滞,钟水丰物的治水方案,把纯粹堵水改为疏、堵并用,顺应水性,疏通河川,开导阻滞,使洪水畅流无阻地由小河归大河,将洪水导入东海。同时还利用一些湖泊,沼泽及低洼地聚积水,起到分洪储流,灌溉农田的作用,取得成功,彻底消除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洪水灾害。在黄帝时代,炎帝后裔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特别是黄帝时代的尧、舜时期,垂、伯夷两代为水官,分别辅鲧、禹治水功高,至伯夷佐大禹治水功成.为嘉奖伯夷,帝舜晚年赐伯夷恢复“姜姓,并赐氏为“吕”,封为吕侯,封邑吕国(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一带),世代为侯,炎帝子孙得以复兴

10、。经夏、商两代而到吕尚,后人称“姜姓吕氏”时期,世代为吕侯:伯夷 壤 - 发 - - 衍 远 食我 臧孙 - (缺二十八代) 伯陵 尚(齐太公) 伋(齐丁公) 得(齐乙公)、虎(鄣穆公)吕尚,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生于东海(今山东省郯城县)。吕尚大半生在穷困潦倒中度过,年老而穷困,终日在江边钓鱼。一日,遇外出狩猎的周文王西伯,两人一见如故,交谈后周文王大悦,说:“自从我的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果真是你啊!我的太公望之久矣。”于是周文王立吕尚为师,号师尚父,拜为上相。又号太公望,“太公望”是指周文王的先祖太公所渴望得到的人才。时,天下三分夏、商、周.太公望出谋划策,助文王

11、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文王崩,周武王即位.太公望继助武王,灭商建周而称王天下。武王分封天下,因吕尚功劳卓著,公元前2697年,武王将齐国分封给吕尚,建都营丘,数代后,迁都临淄(今山东临淄北).吕尚即为齐太公,因吕尚乃炎帝后裔,故又称姜太公。太公治国,按国情风俗,精简礼仪,发展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及周成王少时,管蔡作乱,淮夷叛周,周成王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里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开始征伐叛周诸侯,不断扩张齐国领地,使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的大国。齐太公将齐国收来的附庸国分封给子孙为领地,太公的一个孙子叫吕虎,被封在鄣国(今山东省章丘县),成为鄣

12、国第一代国君,号穆公。吕虎及后裔以国名“鄣”为氏,这就形成了今天章姓的萌芽。从此鄣国世代为齐附庸国,兄弟相称,和睦相处.鄣国自穆公虎至胡公祥,历经十三代:虎(穆公) (靖公) (康公) (植公) - (平公) (厉公) - 伟(太子) (隐公) - (缪公) (闵公) (懿公) (丁公) 祥(胡公)、韅齐太公的另一个孙子叫吕得,继承齐国,号乙公。乙公得与穆公虎为亲兄弟。乙公传十三代,至齐桓公,齐桓公是齐国的第十五代君主,名小白,号桓公,公元前685年前643年在位,其不断扩张领地,吞并各国,称霸中原。又传十七代,公元前379年,齐国为田氏所并,吕氏齐国退出历史,由吕齐转为田齐。(四)章氏崛起公

13、元前664年,农历丁巳年,时,齐桓公在位二十二年,小白向鄣国发起攻击。秋七月,胡公祥在护国战争中陈亡。春秋左传莊公:“秋七月,齐人降鄣。”国君身亡,城池失落,鄣国从此被灭。韅因兄亡邑,不得已逃离鄣国,至韩、赵、秦三国毗邻地梁州(今陕西汉中东)定居.鄣国和齐国都为齐太公的后裔,鄣国的后人本以国名“鄣为氏,今国已不复存在,为不忘同宗相残之悲剧、牢记亡国之屈辱,去掉“鄣”字表示疆邑的“阝”,去邑自立“章”氏,谓章韅,为章氏一世,章氏自此崛起。自章氏得姓至章及定居浦城的1500多年的历史中,我章氏倔强地生存、顽强地拼搏,终于在历史上争得一席,成为蹉跎风云、推进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因素.先有韅公十八世章邯

14、,秦大将,为秦朝的军事支柱。因秦二世胡亥听信奸臣赵高的谗言,欲置章邯于死地。章邯不得已弃秦降楚,归顺项羽,助楚灭秦。项羽成为西楚霸王后,封章邯为雍王,驻军雍州(九州之一。今陕西中部、甘肃东南部及宁夏、青海各一部),称王于咸阳以西,建都废丘(今陕西兴平县东南)。公元前205年六月,章邯被刘邦大将韩信用计破城,拔剑自刎。章邯之弟章平,秦将军,随兄降楚后,仕楚为上大夫,领兵守大散关.刘邦围攻废丘,章邯命章平支援,章平被韩信大败而被俘。赦后迁居豫章(今江西南昌).在豫章生息繁衍,人口集聚增多,形成望族。渡渎章氏宗谱:“子孙去邑为章,枝叶昌盛,冠盖蝉联上望武都郡梁州,次望京兆郡雍州,三望豫章郡洪州”皆由

15、此出。世系:韅(武都郡梁州) - 郡 - 黑肩 - 震 适 - 昭 粉冒 赘 匡 - 孝伯 启 子 杰 骜 - 弟 历 愍 - 邯(京兆郡雍州)、平(豫章郡洪州)、豨、渠又历十九世,至西晋章巖,仕晋上大夫,历兵部尚书,领兵40万收大散关。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因功高而封为河间侯.西晋末,羯人石勒统一了北方,势力日渐强盛,为避石勒锋芒,朝庭东迁,巖公被任命驻守泉州,任泉州刺史。于是举家福建泉州南安定居,为入闽始祖。从此,我们章氏开始了在江南的生息繁衍,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世系:平(豫章郡洪州) - 直 - 宜 竦 赣 弇、苔敌 - 容成(弇子) 琦、椅、夫子 开(琦子) (七子)咏年、(八子)长宽 谨(咏年子) 愠 憾 施 伊 华 - 教 松 - 樵 - 巖(河间郡瀛州)、评、展、长江南巖公之后,更是代代能人辈出:有晋上散大夫章评、中散大夫章展、广平太守章道蓋、中郎将章法尚、南朝陈大将军封邵陵侯君章昭达、岳阳太守章昭裕、司马章乔、大理丞章熠、唐康州刺史章及,还有举世闻名以孝著称的孝标先生章成缅、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