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疫控制策略分析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474975691 上传时间:2024-05-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05.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疫控制策略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疫控制策略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疫控制策略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疫控制策略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疫控制策略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疫控制策略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疫控制策略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疫控制策略分析 过丽Summary:目的 分析研究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技术在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疫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社区内35岁以上常住居民定期随访,采取群体干预和个体干预,进行改善行为和控制危险因素的研究。结果 2021年5月的调查人群中,除慢性病人群、新发高血压、血脂异常人数、空腹血糖受损人数与2020年3月的调查人群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各项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Key: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疫控制;健康管理;疾病管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主要包括以生活方式、环境危险因素为主所引起的疾

2、病,包括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虽然慢性病的病因复杂或尚未明确,但多数可以预防和控制。慢性病预防主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抽烟、不喝酒,心情愉悦,加强锻炼。基于此,本文研究了采取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技术在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疫控制中的应用价值。现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于2020年3月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北省某市医院服务的3个社区内35岁以上常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1.2 评价方法采用国家慢性病中心提供的信息采集表,对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医学体检和实验室检查,共收取有效信息调查表1462份,将此人群作为干预对象。采用北京信息管理

3、科学研究所提供的慢性病管理信息软件,将干预对象自动分类为一般人群、高危人群和慢性病患者进行电子档案管理1。一般人群采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手段进行干预;高危人群采取群体干预和个体干预,改善行为和控制危险因素;慢性病患者按病種进行疾病管理。对高危人群和慢性病患者制定个性化的体质量管理和血压管理方案,并进行跟踪随访和管理。该研究选取2020年3月项目初始数据和2021年5月随访数据进行对比2。1.3 评价标准或有关指标的定义高危人群为具有以下危险因素之一者。正常高值血压:收缩压为17.318.5 kPa或舒张压为11.311.9 kPa。血脂异常:总胆固醇边缘升高5.18 mmol/L或甘油三酯2

4、.26 mmol/L3。空腹血糖受损:6.1 mmol/L空腹血浆血糖饮酒过量:男性25 g/d,女性15 g/d。高血压:收缩压18.7 kPa和(或)舒张压12.0 kPa,或既往已确诊。身体活动充分:大强度身体活动,每周能量消耗6276 KJ,大强度、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加步行,每周能量消耗12552 KJ6。知晓率:被诊断为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在建档之前知道自己病情的百分比。服药率:被诊断为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中近2周内服药者的百分比。控制率:被诊断为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中目前通过治疗血压控制在18.7/12.0 kPa以下/空腹血糖控制在6.1 mmol/L者的百分比7。1.4 质量控制

5、社区卫生服务站医护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培训,待符合要求后方可成为调查人员,确认资料完整可靠后,建立电子档案。随访过程中,采取集中培训、现场培训以及电话联系等多种形式,及时沟通,解决问题。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采用2检验。P0.05),其余各项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以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为主要技术手段开展慢性病综合干预活动,能

6、有效降低社区居民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发生。Reference1王洁,魏舒华,周爱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健康管理J.母婴世界,2020(19):269.2张军,马金姝,孙延斌,等.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现状和特点J.现代预防医学,2003,30(6):832-833.3施伟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策略J.海军医学杂志,2014(2):158-159,169.4王亚东,孔灵芝.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技术和策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40-42.5文献英.地方政府应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管理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0):1929-1931.6刘纽,田振军.慢性非传染性疾

7、病的心磷脂重塑及其运动干预展望J.生理科学进展,2017,48(3):227-231.7王嘉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11):4400-4401.8张凤霞,王艳,刘涛,等.贵阳市云岩区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现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3):2539-2541.9么鸿雁,钱玲,施侣元,等.发展中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概况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1,18(3):100-103.10汪顺澄,黎月银,林培森,等.社区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模式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8):176-177.11李增宁,谢颖.糖尿病营养治疗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模式探索J.糖尿病天地(临床),2015,9(5):271-272.12冯大跃,王茜,李金明,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管理途径与方法J.人民军医,2014,57(9):969-970.13周光清.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实践与探讨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4,8(2):140-141.14黄明燕,钟庭彬.健康管理服务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中的作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10):1250-1251.15周虹.健康教育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2,31(15):127-128.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