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会推进大学与附属学校创新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474972678 上传时间:2024-05-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工会推进大学与附属学校创新发展的实践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校工会推进大学与附属学校创新发展的实践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校工会推进大学与附属学校创新发展的实践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校工会推进大学与附属学校创新发展的实践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校工会推进大学与附属学校创新发展的实践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工会推进大学与附属学校创新发展的实践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工会推进大学与附属学校创新发展的实践与思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校工会推进大学与附属学校创新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王依然 谭丽丽国内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实践最初是以师范类院校开展合作教育研究为主要形式。20世纪90年代后,一大批极具影响力的合作研究项目在教育领域内掀起了一股热潮。近年来,随着人民对优质教育需求的日益迫切,地方政府与各类非师范高校签署合作办学协议,约定合作办学内容。对于此类政府搭台促成的非师范类院校与新附属学校的合作发展问题,需要进行及时的理论研究、实践跟进和效果评估。本文从高校工会工作的角度探讨大学与附属学校的协同创新发展,以扎实推进大中小学办学质量的提升和发展共赢。一、大学与附属学校协同创新发展的意义(一

2、)响应国家政策,积极服务社会。大学附属学校是我国基础教育学校的重要类型之一,高校与基础教育学校合作办学是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和支持的发展方向。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基本建成高校、中小学各学段上下贯通、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科学合理的课程教材体系;基本确立教育教学主要环节相互配套、协调一致的人才培养体制;基本形成多方参与、齐心协力、互相配合的育人工作格局。”该工作目标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和教育行政部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一项实践探索。同年,北京市教委出台的北京市高等院校支持中小学发展实施意见指出:“充分发挥首都高校在师资、学科、科研、管理

3、等方面的教育资源优势,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基于鼓励首都高校支持北京基础教育的初衷,一批“新”大学附属学校相继挂牌或更名。进入支持计划的中小学,一般为相对薄弱学校,与传统意义上业已发展成熟、形成品牌效应的大学附属学校相比,其首要目的是通过大学优质教育资源的介入实现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促进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总量的扩大。大学履行社会责任,可以通过将自身独特和重要的学术及其他教育资源向中小学开放、提供教育服务来实现。政府牵线搭桥,通过契约形式链接大学与附属中小学,拓展了大学服务社会的空间和领域,为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贯通衔接和协同创新提供了契机。(

4、二)实现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协同创新发展共赢。大学与附属学校协同创新发展,并非简单地“输血”,而是要“造血”,不仅可以促进中小学焕发出教育创新能力、自主创生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同时也反哺了大学自身教育品牌的塑造和延伸,提升了高校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可以有效缓解高校中青年教师的后顾之忧,增强教职工的归属感和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更好地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从根本上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和不断发展。因而高校要充分认识到支持基础教育发展的重大意义,主动作为,借势而为,使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相互衔接、取得共赢,共同致力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二、高校工会推进大学与附属学校协同发展的意义(一)高校工会的性

5、质和职能决定了其在推进大学与附属学校协同发展中的应有作用。高校工会作为党联系教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理应积极响应政策要求,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团结引导广大教职工在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北京市教育工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北京高校工会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要进一步提升精准服务教职工的能力水平,重点帮助教职工解决日常工作生活中最困难、最操心、最忧虑的实际问题。对于广大中青年教职工而言,子女入学教育问题显然是最为关切的现实问题,事关学校的人才引进和人才工作大局。因而探索高校工会在推进大学与附属中小学协同发展创新中作用的发挥,打造大中小学联动发展的品牌效应,具有较强的现

6、实意义。(二)高校工会的属性和特点决定了其在推进大学与附属学校协同发展中大有可为。近年来,随着高校与附属中小学合作的不断深入,大学附属学校普遍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和提升,高校教职工子女入学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长,因而附属学校的办学质量,及其与高校协同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便成为广大教职员工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高校教职员工普遍拥有较高的学历和教育背景,思想较为活跃,其职业背景及所掌握、关注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法等无疑都是共同推进大学与附属学校协同创新发展的潜在优势。高校工会作为距离教职工最近的群团组织,便于及时收集教职员工的意见反馈,以教代会提案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广泛听取建议,并密切联络附属学校工会组织,充分

7、调动中青年教职工参与学校发展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发挥其能动性和创造性,广纳和整合各类资源,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协同创新发展效应。三、高校与附属学校协同创新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一)高校与附属学校协同创新发展的现状。本文主要以北京市教委2014年启动的“高校支持附中附小建设项目”的参与高校及其附属中小学的合作进展作为研究对象,重点选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及其附属中学和小学的合作发展和协同创新现状为例,通过问卷调研及半结构化访谈等研究方法开展调研,并选取项目开展至今三所高校官网的相关新闻报道167篇,从时间、合作频次、合作类型、活动形式、协调部门等方面进行内

8、容分析,大致归纳为办学规划、组织管理、文化育人、课程教学、师生发展及资源共享六个维度进行编码解析,试图归纳总结出高校与附属学校合作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详见表1)。通过高校官网的新闻报道,可以看出各高校都围绕支持附中附小建设项目开展了一些活动,但从时间上看,大约80%的活动报道集中于20142019年,尤其是项目启动初期的20142016年较为频繁,后期随着项目进展逐渐步入正轨,主要是一些常规活动的定期举办。不难想象,近三年来,因疫情等原因很大程度上影响限制了高校与附属学校之间的密切互动,在完成了前期的办学规划研讨,搭建合作框架后,大中小学主要围绕课程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和帮扶,大学开放了一定范围

9、的资源共享,在文化育人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合作和交流,而对于师生发展的关注度和覆盖面等方面普遍还需加强。总体而言,大中小学的协同创新大多停留于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浅层合作,开展的活动较为零散,缺乏系统的规划和着眼于师生全面可持续发展、贯通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始终的顶层设计。官网的活动报道大多偏重于形式的宣传,高校支持附属学校协同创新发展的实际效果,最终应由学生与家长的认知和感受来检验。因而课题组面向三所高校的附属中小学学生家长发放了400份问卷,回收379份,围绕家长了解程度和满意度及学生获得感进行了调研(详见表2)。表2 大学支持附属中小学建设发展成效认知由此可见,对于大学支持附属中小学的建设发展情

10、况,不了解的家长将近1/3,大多数家长了解有限,家长的满意度与其了解程度和学生获得感大致呈正相关,起码反映出大学及其附属学校与学生家长沟通少,保证家长知情、参与及推进家校合作等方面普遍存在一定的不足。以上调查基本上考虑了样本的均衡性,但也存在一定的校际差异,这里仅就一些共性问题进行分析。(二)高校与附属学校协同创新发展的问题。1.协同发展组织机构单一,工会作用发挥有限。通过对高校官网新闻报道的分析,结合对于三所高校附属学校的18名大学教职工家长的访谈调研的映证,可以看出各高校均设有负责“高校支持附中附小建设项目”的组织机构,通常为社会发展服务部或国内合作办公室之类的机构,但从现实情况来看,虽有

11、专人对接附属学校的合作发展,但大多人力资源有限,且部门职责多元,很难抽身投入附校的深度合作与协同创新发展,更多的是通过发动高校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等组织开展一些相关活动,而校工会在此过程中作用发挥十分有限,一般仅限于教工子弟入学意向的初步统计对接、附中附小入学政策咨询会之类的常规事务,在推进高校与附属学校协同创新发展方面几乎是缺位的,远远无法满足教职工的实际需求。2.合作缺乏内驱力和动力机制。不可否认,当前高校支持附属中小学的发展更多的是出于政策的主导,且由于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长期以来的相互独立和割裂,其合作更多地依赖高校单向地提供资源共享和支持,往往容易导致高校缺乏强有力的内驱力,双方深度合

12、作协同创新的“可持续性”仍存在不稳定性。因而高校工会可充分发掘教工家长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实践层面探寻大中小学协同创新发展的内部动力。3.合作内容流于浅表,合作方式有待拓展。通过调研不难发现,虽然各高校均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帮助附属学校凝练办学理念,并立足于高校校园文化开展了一些文化育人的合作活动,但活动内容和形式大同小异,活动覆盖面和受益面较为有限,很多学生并未从中真正获益,且活动大多容易流于浅表,普遍缺乏整体规划和长远设计,合作方式也有待丰富拓展,亟待构建长效互动机制。4.合作效果缺乏有效监督和评估反馈。当前大学支持附属中小学发展的实际效果仍有待检验,为切实保障高校与附属学校协同创新发展的

13、成效,必须构筑有效的监督和评估反馈机制,保证各方意见建议沟通反馈的及时顺畅,从而真正促进深度合作和良性互动。四、工会推进大学与附属学校协同创新发展的对策(一)推动完善协同发展组织机构,明确议事规则和程序。高校工会需参与推动完善协同发展组织机构,搭建大中小学联动办学服务平台,建立家校合作协会等,并明确议事程序和规则,广泛吸纳教职工参与,积极建言献策,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共同为大中小学协同创新发展贡献经验和智慧。(二)工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搭建各方沟通反馈平台。工会需主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搭建各方沟通平台,畅通沟通反馈渠道,促进家校联系与及时反馈;同时加强与附属学校工会的联系,定

14、期召开沟通座谈会,交流反馈双方问题和需求,及时把脉诊断咨询研讨,并将需求清单反馈至主管校领导和高校各职能部门;通过增进与北京市高等院校支持附属中学小学发展协作联盟的高校工会组织之间的联系,交流先进经验与做法,并推动各方面合作形成长效机制。(三)促进深化合作内容,拓展丰富合作形式。推进大学与附属中小学协同创新发展需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将大中小学的合作对接落实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文化引领、价值提升、课程体系、教学质量、课后服务及课外实践诸方面,深入发掘高校精神文化的内涵引领作用,实现不同教育主体的文化共创与融合,高校工会可动员各类教工社团积极广泛参与,充实中小学课后服务的师资力量,贯通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各阶段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协同育人,不断探索合作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扩大协作办学的受益面。(四)建立合作质量评估监督机制,保障协同创新长效深度发展。要实现大学与附属学校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必须从宏观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和研讨,从中观层面构建制度和机制保障,在微观领域促成深度合作,形成教职工家长代表、家校合作委员会、高校和附属学校合作办学理事会等多方参与、有效互动的质量监督评估机制,逐步从单一、零散的问题解决合作模式过渡发展到制度驱动和价值引领模式,以高水准、高质量的协同创新实现大中小学的可持续内涵式发展。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