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学产教研一体化新型模式下的大学校园更新设计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474960376 上传时间:2024-05-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建筑学产教研一体化新型模式下的大学校园更新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基于建筑学产教研一体化新型模式下的大学校园更新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基于建筑学产教研一体化新型模式下的大学校园更新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基于建筑学产教研一体化新型模式下的大学校园更新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基于建筑学产教研一体化新型模式下的大学校园更新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建筑学产教研一体化新型模式下的大学校园更新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建筑学产教研一体化新型模式下的大学校园更新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基于建筑学产教研一体化新型模式下的大学校园更新设计 王静,段昭丞,董丹申 ,王健1 研究综述工程教育回归实践成为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目标聚焦。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制度安排1。建筑学科作为典型的工程实践性学科,其教育理念亦从早期的传统经验灌输式,逐步转变为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导向的新型教育模式。建筑学教学原有的“教师学生”的两点关系,则被重新设定为“教师学生设计师甲方研究者”等多方互为循环、相互促进的关系,促使建筑学院及设计团队拓展出以产教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视野。在设计生产实践方面,国内各大设计企

2、业主持的诸多校园更新改造设计项目正在开展或已经落地,众多设计经验等待整合归纳。在建筑学教育领域,现有的产教研一体化模式不免流于形式,鲜有将各方资源真正整合提升并有效反馈助力各主体的典型实践案例。与此同时,大学校园作为知识传承的场所与社会文化进步的象征,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我国的大学校园建设热潮始于20世纪下半叶,从过往的增量转为存量发展时代,研究重点从注重形态与量的增加到内涵与质的提升2。近年随着高等院校教育体制的持续改革,多数大学校园的老校区都面临着基础设施陈旧、规划不合理、环境杂乱等问题,难以满足当下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如何搭建并依托产教研的综合创新平台,对于大学校园这一高等人才

3、培养的重要载体进行改造更新过程中,打造具有自身风格的校园建筑景观、实现文化与环境的协调统一,同时结合建筑学教育的特点,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 “产教研”一体化实施路径及目标2.1 “产教研”主体分析“产教研”一体化是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方优势互补的合作行为,旨在合理利用三方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的平台,并形成一种成熟的运行模式,使三方高效地结合在一起,提高教学质量、生产效率和科研能力。基于产教研一体化模式,在建筑学教育、实践及研究的背景下,以校园更新主体为载体,研究首先逐一分析各方的原始优势资源及现有局限。(1)教学传统建筑学教育的主体为“师”与“生”。其优势

4、资源包含有丰富的梯队型的专职科研人才长期开展学术性较强的建筑学相关研究活动。以校园更新设计领域为例,传统建筑学院团队开展了如建筑改造设计方法论、校园规划原理、校园行为心理学、绿色校园、健康校园、校城一体化等领域的研究。同时,传统的建筑学教育模式容易陷入教学体系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资源单一、缺乏与行业企业协同建设课程资源机制等局限,导致建筑学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岗位胜任力弱,不利于学生能力培养工作的全面开展。(2)生产传统设计行业活动的主体为“设计师”与“甲方”。其优势资源包含设计项目落地所需要的各设计团队,以校园更新领域为例,涉及的人员包含且不仅限于校园规划、建筑、结构、设备、精装、景观

5、、古建保护、消防、无障碍、建筑经济等各专业设计团队,他们有诸多校园更新实践经验、设计规范、施工经验、落成案例等。同时,在我国的大建设背景下,多数设计师专注设计生产工作,鲜有兼有一线设计师经验及学术研究能力的专职人员,去有计划性地开展针对设计案例的技术总结及研究提升工作。(3)研究研究是将建筑学教育与实践有效整合起来的重要方式。其主体范围广泛,既包含教学活动主体的师生、亦可以是生产活动主体的设计师甚至甲方。通过以产教为依托的研究活动将教学和生产的团队、资源整合起来,总结生产技术及经验,同时整合教学学术资源。研究活动的介入将建筑学教学及生产原有的“教师学生”“设计师甲方”的两点关系,重新设定为“教

6、师学生设计师甲方研究者”等多方互为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型复合关系。2.2 实施路径基于上述分析,基于对产教研一体化新型模式深度探索的校园更新改造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图1):图1 建筑产教研一体化路径图示(1)围绕校园更新改造设计内容,提炼产教研各自领域现有或潜在的原始资源(表1)。表1 建筑学产教研优势资源及局限分析,王静 绘制(2)整合相关资源,集合设计师和教师等人员,发挥各自优势展开科研活动,并形成校园更新设计标准、专著、研究报告、知识产权等内容,通过技术总结回馈设计生产活动。(3)分别开展涉及全过程的设计课程体系以及有大量理论支撑的设计生产活动。一方面,学院老师联合一线设计师开展建筑学联

7、合教学,创新的设计课程将帮助建筑学学生针对日常所处的校园空间,深入了解其从策划、规划、设计到实践落地的项目设计全过程,充分体验从校园规划到单体建设、图纸设计到实体空间、设计概念到工程技术的差异及联系,实践一种差异化的创新建筑学人才教育方式。另一方面,设计师联合学院老师参与工程实践,将设计理论、技术措施、研究成果等运用于设计实践,提升项目质量和行业竞争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争取优秀教学案例奖及优秀工程实践奖等奖项,最终争取获得国家级研究类奖项。(4)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校园更新改造联盟,联合设计企业及高校建筑系开展论坛、竞赛、展览等活动,打造线上校园更新技术板块,策划媒体成果发布及校园更新技术品牌宣传

8、,提升设计院行业影响力及建筑学专业声誉和国际影响力,助力生产实践及建筑学教育和人才培养。2.3 实施目标事件在此路径条件下,以浙江大学校园更新改造设计为例,开展建筑学产教研一体化新型模式深度探索与实践,阶段性的目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开设涵盖设计全过程培养的创新设计课程(教);(2)主办国内外设计竞赛/论坛/展览(教);(3)由设计团队牵头形成全国范围的校园更新改造设计联盟,提升行业影响力(产);(4)开展联合研究,发布论文、知识产权、著作等研究成果(研);(5)通过编写校园更新改造设计导则及技术措施,助力校园更新改造设计实践项目(产);(6)与国内外相关建筑学高校、研究团队、设计团队

9、等联合开展国际会议、研究及教学项目(境外合作);(7)与继续教育学院合作,促进对社会的成果输出,反向助力生产(产);(8)探索媒体成果发布、品牌宣传等。3 校园更新探索实践3.1 资源分析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浙江大学始终秉持 “主动合作、智力输出、互利互惠、实现双赢”的原则,坚持与社会各机构和企业建立产教研合作关系。而作为综合性大学背景下的建筑学科,浙江大学建筑学专业以“全面养成”“理工艺文”兼修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探究性思辨能力、研究性设计能力,为未来培养具备广阔知识背景和具有多元适应能力、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复合型卓越人才,搭建产教研结合的综合型平台。

10、与此同时,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UAD)成立70年以来,始终坚持与浙大学科共建共赢,助力“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实现。同时,UAD多项校园更新改造设计项目已落地并获得多个设计奖项,诸多宝贵设计经验有待归纳提升。3.2 触发事件为应对大量校园待更新的历史进程及建筑学教学与生产双方的需求,UAD成立下属产教研平台校园建设及更新研究中心(Campus Renewal Center,以下简称CRC)。其充分沿袭UAD平衡建筑的设计理念,坚持与时俱进、植根本土、有源创新,使校园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最终达成校园与城市、校园与生活、校园与历史、校园与艺术、校园与自然、校园与技艺的动态平衡,从而实践一种

11、“和合共生”的城市校园新理想。借用CRC这一三方的综合平台,整合各方的学术、技术及人力资源,分步开展各类事件。图2 CRC周边展示墙图3 CRC与浙大院联合策划“校园更新”展览现场图4 产教研结合背景下的课程设计3.3 校园更新研究技术策略研究方面,团队依照UAD在广泛而长久的实践中逐渐体现出针对校园建筑的“和合共生”的设计哲学,对大学校园更新改造策略进行了梳理归纳,拟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方法体系,双向激发校城活力,为城市中心区校城边界空间更新提供更普适、具体、深入的方法理论和实践优化策略(表2)。表2 校城共生视角下的大学校园更新改造策略,王静 绘制3.4 阶段性成果借用“产教研”一体化的新机

12、制,通过以上实践,将设计院、高校、科研平台三方高效结合在一起,优势互补,相互作用,同时提高了教学质量、生产效率和科研产力。CRC的实践,作为主要的纽带进一步建立了设计企业一线设计师与学院顶尖科研团队的联动关系,有效探索“学院中心企业”高水平研发与人才培养复合化的创新模式(表3,图2-4)。4 结语校园空间并不存在最终的理想状态,从历史、现在到未来,逐步演变的状态是校园在基地环境中生长并将历史信息传承下去的必经历程3。校园建筑要“合情合理”,建筑师更要“通情达理”4。本研究旨在寻找与实践切实可行的建筑学产教研一体化路径,提升设计院行业影响力及建筑学专业声誉和国际影响力,助力生产实践及建筑学教育和人才培养,并为既有大学校园建筑的更新设计提供借鉴。本研究针对的大学校园建筑面广量大,对于我国校园环境的整体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大学校园的改造设计与其他类型建筑设计有许多相似之处,因而本研究对我国建筑学中其他类型的设计专项开展产教研实践活动亦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