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施策育德育心-1例因高考失利导致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474959617 上传时间:2024-05-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源头施策育德育心-1例因高考失利导致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源头施策育德育心-1例因高考失利导致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源头施策育德育心-1例因高考失利导致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源头施策育德育心-1例因高考失利导致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源头施策育德育心-1例因高考失利导致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源头施策育德育心-1例因高考失利导致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源头施策育德育心-1例因高考失利导致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源头施策育德育心1例因高考失利导致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李健瑜 西安邮电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710061高考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人生的分水岭,而从前的985、211,如今的双一流高校就是他们心中的高级象牙塔。为了能够步入这座象牙塔,不少中学生精神紧绷、奋发图强、废寝忘食,力争考出最好的成绩。但同时,高考失利也是部分学生会遇到的一个问题,或因失利去到某所不太理想的大学,或因失利就读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这个结果导致部分学生无法接受、难以适应并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几乎每年都有因高考失利选择轻生的学生,2018 年,河北平泉的一名高考生,从7 楼一跃而下,抢救无效后死亡;2017 年,辽宁朝阳一名复读生

2、跳楼轻生;2016 年,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一名学生,在参加高考第一门考试后,跳楼自杀种种令人痛心的案例说明,这个问题需要引起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的关注。因高考失利未进入理想大学的这些学生,更是需要各方力量的关注和引导,使其调整心态、建立信心、树立理想,活出精彩人生。1 案例基本情况概述小Y(化名)自高考失利进入大学后久久不能适应新环境,与舍友及同学们相处不算融洽,在学校基本都是独自行动,且个人生活习惯存在一定问题,时而不分场合、不分时间地哭和笑,询问其原因,小Y 表示是想到了高中的老师和同学们。辅导员在与小Y 的谈话中发现,小Y 思维不清,存在走神、答非所问的情况,所表达的内容也大多天马行空。辅

3、导员判断小Y 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随即与小Y 家长联系,谈话中得知小Y 高中成绩优异,一直都有“名校”情节,对大学生活也非常向往,但高考失利且家长未同意复读让小Y 一直无法释怀。辅导员认为,小Y 患有典型的认知失调及新生入学适应性障碍,先后多次与小Y 谈心,同时与小Y 家长保持定期沟通,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小Y 逐渐走出困境,最终进入了自己的目标专业,获得奖学金。2 对案例的分析评估2.1 原因分析2.1.1 特殊家庭背景个体心理学创始人,即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后在弗洛伊德创建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上不断丰富人格理论内涵。阿德勒在探索人格成因上,关注点集

4、中在教养方式并从其自身的童年经历感受到父母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影响,认为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孩子的未来人格1。小Y 生于军人家庭,一方面,其父亲与小Y相处时间少,小Y 的教育引导多是由其母亲进行,对于重要事项的决断上有所欠缺;另一方面,小Y 的父亲从事保密工作,不能轻易透露自己的家庭情况,这也导致小Y 性格敏感多疑,遇到困难不善于与人沟通、请人帮忙,更倾向于自己消化,人际沟通存在一定问题。2.1.2 认知失调,情绪混乱大学生正处于爱利克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社会心理发展理论中的青春晚期,这一阶段的心理危机是角色混乱与自我同一性的获得2。大学生最常见的自我意识问题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认知失调。

5、许多学生对于自我和事物的认识过于理想化,当理想中的自我在现实中被否定时,便会出现情绪不稳定、悲观等心理状态;还有些大学生在发展自我的过程中放大了自己的缺点,忽略了自身的优势,压抑自己的天性,很少与同学交流,导致同学关系紧张。小Y 在高二以前一直是尖子生,成绩优异,自尊心强,理想院校也是双一流高校,突然的考试失利对小Y 打击非常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无法走出阴影。这种同一性的混乱,导致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严重失衡,小Y 由此陷入了角色混乱。2.2 性质评估本案例是一起因高考失利导致的认知失调及适应性问题。3 案例应对过程及方法3.1 深入学生之中,多方位了解辅导员第一时间从舍友处了解了小Y 的日常

6、学习、生活情况:生活习惯较差、自理能力较弱。随后,辅导员与小Y 本人谈话,通过询问其开学至今的情绪、学习、生活状态等,了解到小Y 先前所在的学校是当地排名前几的中学,小Y 在中学阶段也是比较优秀的学生,因此一直觉得自己应该是要考上“名校”的。但小Y 高三学习成绩有所下滑,高考仍没能调整好状态,这才考入现在的学校,存在抗拒和排斥心理,陷入“双非高校没有出路”的思维困境中,导致经常性情绪失常,但对于学习仍旧高标准要求自己。3.2 家校联动,多角度沟通辅导员立即与小Y 家长取得联系,询问其在中学阶段是否发生过负性事件,亦或存在家庭关系不和谐的情况。家长表示,小Y 的成绩一直都很优秀,但高三一次家庭变

7、故,导致某次考试失误,给小Y 造成较大打击,虽然家长和老师都对小Y 进行了开导,但其个人状态以及成绩下滑的情况直到高考前也未见好转。通过与家长的定期联系,辅导员发现小Y 家长对孩子非常关心,小Y 在多次谈话中也未提及父母的不好,可以排除家庭不和谐因素;同时,还得知小Y 父亲从事保密工作,小Y 从小被告知不能询问父亲过多工作上的事情,这也间接导致了小Y 习惯了这样的相处模式,无法与人深交,遇到事情总是自己消化,才产生了现如今的情况。3.3 以点及面,多形式分享以解决小Y 问题为抓手,辅导员邀请优秀学长、学姐给全体学生开展经验分享座谈会,让大家了解学校的优劣通过某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决定和改变,但自己

8、的实力和成就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通过努力,同样能取得非凡的成就,而每个人都奋发图强,学校实力也会相应提高,这是一个互相成就的过程。这类活动的举办给小Y 带来了正向影响,他主动要到了学长、学姐的联系方式,沟通请教疑问。3.4 回归本源,多层次规划在发现问题的初期,辅导员与家长保持每周至少1 次与小Y 谈心,了解其学习生活状态,开导小Y 不要纠结于过去的成败,要着眼于当下,努力在未来取得更大的进步;分享各类“出身”一般,但都有不俗成就的成功人物案例,帮助小Y 重树信心,增加对学校的归属感,并促使其找准目标方向;分析小Y 自身的强项和优势,比如小Y 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他继续保持,同时多参加各类校

9、园活动,丰富日常生活,充实社会支持系统,分散注意力,不再纠结于过去。4 案例经验启示4.1 案例成效通过1 年的持续沟通、观察,家长与学校的良好配合,不断鼓励认可小Y 的表现,帮助其梳理目标,小Y 决定通过考研来弥补遗憾,并且在大一的学习生活结束时,小Y 的成绩名列前茅,获得二等奖学金。目前,小Y 在自己选择的专业里认真努力,同时加入了感兴趣的学生社团,偶尔也会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生活,与他人互动。4.2 经验启示4.2.1 育德育心有机结合把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各环节。某公益基金联合其他机构在京发布的一份中国大学生成长白皮书显示,在面对成长问题时,有90%以上的

10、大学生会选择咨询“专业机构”或者去问有经验的学长学姐和行业专家,而较少选择依赖老师或辅导员。受中国传统师生关系的影响,在中国学生的心中,对老师始终有一定的距离感和戒备心理,想要消除这种心理,必须打破师生间的“辈分”限定。为此,辅导员需要经常与学生打交道,彼此频繁交流,遇到问题先了解情况,再进行沟通教育,避免简单粗暴式的处理方式,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主动关心、亲近同学,要与他们交心、谈心,坦诚相待;对学生的困难要热情帮忙,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工作中奖惩分明,弘扬正气,树立起较高的威信,让学生能真正的信任自己,愿意与自己交流问题。这样才有利于开展学生思

11、想工作,使学生从心底对老师产生认同感,减少工作中的阻力。4.2.2 压力疏导及早及时主动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学生因压力无法缓解而造成心理危机。工作中我们常常只注重出现明显症状的学生,却很少注意到那些存在隐性心理问题的学生。其实,有些学生在出现症状之前,是可以被发现并及时提供帮助的,这就需要辅导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注意观察并向学生获取信息,尤其是那些内向、人际关系存在问题、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身体有残疾的学生,要实时了解这些同学的情况,并做好经常性的沟通。发现问题苗头要积极主动采取针对性措施,早沟通早解决,避免学生的心理亚健康转变为心理危机,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辅导员还需要不断提高理论

12、知识储备,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工作的规范性和对外交往的艺术性。4.2.3 家校联动积极高效重视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建立可持续沟通机制。家人的爱是最好的情感支持和鼓励。家庭和学校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场所,有良好亲子关系的家庭是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时最好的避风港3。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可以说是影响学生最深的因素,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亲子沟通,往往能对孩子起到正向引导作用。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有助于双方更好地掌握问题出现的深层诱因,从而寻求到与学生沟通的最优方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会产生;可以使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入校后的状态从而正视存在的问题,并使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成因等,从而找到

13、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沟通方式。同时,在主动、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的前提下,老师在处理问题时所采取的方式也更容易被家长理解和接受,并得到他们的合理建议。中学时期,大多数老师会对大学进行美好的渲染,让学生对于大学存在憧憬和期待。而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会让部分学生很难接受进而产生较强烈的认知失调,加上生活方式从走读变为集体住宿,接触到新的环境和新的朋友,人际关系的磨合也会使学生持续产生不适感。所以,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认知改变、适应性和人际交往等内容,这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当前国内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辅导员在某个意义上扮演着“父母”的角色,同时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即避免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或在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时可以第一时间干预治疗。高校学生工作者要持续提高应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须进行成体系的专业知识学习和经验学习,补充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吸收、整理、归纳不同类型的实践经验和处理技巧,这样才能切实做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落实细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好思政“主动仗”。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