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4958759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14%的小学生、29%的初中生、26%的高中生有厌学心理,高中生愿意上大学者100%,但愿意学习者不到10%;中小学生普遍存在考试焦虑、考场恐惧和认知变态现象;这种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二人际关系问题:这也是中学生中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主要包括: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由于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过多干预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而引起的困惑和烦恼。2、与同学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交友方面,因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3、与父母关系的问题。主要是因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或家庭关系不和谐,使学生造成的心灵伤害。父母行为的不良,带给子女的不仅仅是厌恶、鄙

2、视、而是更深的心创伤。据有关资料统计:10%的小学生、28%的初中生、55%的高中生存在着交往上的障碍,缺乏责任意识与合作精神。三情感类问题据有关资料统计:33%的小学生、41%的初中生、68%的高中生情绪波动性大,42%的小学生、51%的中学生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在生活适应性方面:相当一局部因娇生惯养致使其依赖性强、不会劳动、不会自理,缺乏自立意识和生存能力;三、我国新时期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1依赖心理当前,独生子女学生越来越多,日益成为在校生的主体。他们有的在“糖水里长大,从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溺爱、娇宠,好比温室里的花朵,缺少独立意识,什么事情都要依赖家长。2自负心理主要是由于父

3、母的过分溺爱和娇宠,独生子女成为整个家庭的轴心,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总想事事占先抢头,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认识不到“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更有强中手。他们一旦遭遇挫折失败,受到委屈,往往意志脆弱,承受力差,痛苦不能自拔,甚至走上绝路。3自私狭隘心理:表现为心胸狭窄,自私自利,常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把个人利益看得过重,经常感到委屈,吃亏而郁郁不乐,具有较强的报复心理。4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指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自己的品质、智力、能力等感到疑心并做出过低评价所产生的心理感受。自卑心理一旦形成并得到开展,就会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产生日益显著的消极影响,特别是中学生尚处于心理开展不稳定的年龄阶段,自

4、我否认意识更容易引起情感情绪的巨大波动和思想观念的急剧变化,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5抑郁心理:抑郁心理是中学生较常见的一种心理失调症,是中学生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处于抑郁情绪状态下的中学生,经常生活在焦虑的心境中,他们心孤独却不愿向同学、教师和家长倾诉。6、孤僻心理:主要表现是喜欢独处,实属单飞的雁,不愿与他人接触,沉默寡言,心产生压抑、苦闷。这种心理往往严重影响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正常交流,造成彼此之间的心理隔膜,影响人际交往,往往使学生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7焦虑异常心理:焦虑心理是一种以担忧、紧或忧虑为特点的、复杂而延续的情绪状态。当人们预期*种危

5、险和痛苦境遇将发生时,通常都会产生焦虑反响,这种焦虑反响是带有普遍性的正常的适应性反响。然而,焦虑的程度过于严重时就变成了惧怕,人的主观感觉就变得紧不安,易产生不愉快预感。8、恐惧心理:是指对*种特定对象或境遇产生了强烈、非理性的害怕。而实际上这类引起害怕的对象或境遇,一般并不导致危险或威胁。对*一特定事物或现象的特殊害怕,是中学生最为普遍的恐惧心理。9易怒心理:所谓易怒就是指容易冲动、急躁,爱发脾气,喜怒无常,报复性强,常有干危险、愚蠢事的冲动,事后冷静下来又懊悔。现实生活中,有些中小学生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本来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别人看来不以为然,而他却犯颜动怒,火冒三丈。10、

6、逆反心理:一些学生对外界的刺激常产生与常态相背的心理反响,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对抗态度,对教师、家长的教育感到厌烦甚至顶撞。11嫉妒心理:这是一种恐惧或担忧他人优于自己的心理状态。这种心态重点中学的学生尤为明显。12.猜疑强迫心理:表现是遇事多疑、疑心太重。这类同学不能与同学正常交往、和睦相处,久而久之,造成情绪上的不稳定,意志消沉,缺乏自尊自信.13、厌学心理:目前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深感前途渺茫,为此,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思维缓慢,害怕考试等等。四、目前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一家

7、庭环境因素家庭教育对于学生个性心理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家庭中的生活是否和谐,对自己孩子能否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能否有效的和孩子进展思想上的沟通,是学生安康成长的根底和保证。家庭因素的影响:1 家长的期望值太高。现在的中学生根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子女的升学、分数成为父母心理平衡的补养品。不能客观的、实际的给孩子制定目标,也不重视实际潜能的开发,致使学生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于发生就学习问题责骂或毒打孩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和厌烦情绪。2家长重钱轻学的思想。特别是个体经营或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第二产业的父母,时常要求子女前去助工或有意无意的灌输“拜金主义的

8、思想,宣传学习无用。给学生对待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带来消极的影响。3家庭的溺爱。父母的思想和文化素质偏低,并缺乏正确的、科学的教育方法。家中两代人只有一个孩子,两代人对孩子的溺爱,尤其是隔代人的溺爱,往往会造成家庭教育的不一致性。或不负责任的说教,或对孩子的行为听之任之,都对孩子安康心理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4家庭分裂的创伤。完满和谐的家庭生活,有利于孩子的安康开展。而家庭中生活不平静,经常发生家庭纠纷,甚至于相互施暴或父母离异,孩子会因缺少家庭温暖而造成心理伤害,是不容无视的。以上这些因素都可能会造成学生的心灵扭曲,他们在这样的家庭中会出现自私、对他人施暴、喜怒无常、性格孤僻、情绪烦躁、忧郁等不

9、正常的心理状态。我们的调查中显示:“在家常感到很无聊,“晚上看电视和玩电脑游戏,父母不加干预的初中占51%,高中占45%;“在家中诉苦会使家人厌烦的初中占58%,高中占48%。“能够在家中畅所欲言的仅占41左右。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上家庭破裂,离婚率的上升,单亲家庭越来越多,是导致中小学生心理安康问题呈上升趋势的一个重要原因。二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期,不可防止地会产生*些社会问题。如:贪污、受贿、假冒伪劣、卖淫嫖娼、贫困失业、抢劫、离婚率升高等。这些社会现象的存在,使一些成人都产生了信仰危机和价值遗失,当然也会导致局部中学生思想上的混乱。调查中显示:“受到过骚扰的初中占68%,高中

10、占37%;羡慕那些不用学习,而自由自在的人初中占38%,高中占22%。三学校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安康心理、个性特点的重要环节之一。学校教育工作中的缺憾与缺乏,势必会影响他们安康品格的形成。1学校教育的误区考试及考试成绩压倒一切2教师的不安康心理的影响初中213名同学中“有想不通的问题,首先想到与教师聊聊的只占35%;认为教师不会理解学生的却占45%;不希望教师多做家访的占65%。高中150名同学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8%和42%,64%。.3学校教育管理因素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学校中分好、差班,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采取了一些违反学生心理安康原则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措施。目前中学

11、生厌学已达30%,有的地区甚至高达60%。五、培养中学生心理安康开展的对策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安康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咨询,转变学生的行为。因此,我们应在培养中学生心理安康开展的过程中,应注重采取以下对策。1.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通过优美干净的校园环境,到达有德的气氛、智的启迪、体的设施、美的情趣等根本要求。2.上好心理安康教育。对全体学生进展正面的心理安康教育,促进身心和谐开展。3.在学科教学渗透心理教育,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的主渠道。 4、成立心理咨询辅导中心,设立心理效

12、劳室和悄悄话热线信箱,建立心理网络聊天室,进展心理咨询与治疗。5、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素质的教师在教育中,能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兴味盎然、心情舒畅。教师无声的语言悄悄打动学生的心,到达效仿疗法的目的。6、兼顾对学生家长宣传和指导。使亲子关系和谐;顺其所思,与其所需;同其所感,引其所动;投其所好,扬其所长;用其所为,促其所成。7、心理拓展训练根本容:个人及双人工程,沟通工程、破冰工程、团队协作工程根本过程:信赖关系确实立,目标设定、挑战压力、顶峰体验、幽默与愉快、解决问题根本方法:从活动中进展体验和感悟。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及其干预市青少年心理咨询效劳中心主

13、任王建宗统计了近5年来所进展的6万多人次的热线咨询容,对各类问题作了分析,其中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占42%,学习方面的问题占27%,余下的是“自我及其他方面的问题。林崇德“教育与开展“,师大学2002年版,第678页一、学习心理与行为问题及其干预一厌学厌学指学生厌恶学习或厌倦学业的情况,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严重者称厌学症。它通常表现为情绪上厌倦学习,态度上消极甚至对抗学习,行为上被动应付或逃避学习,在具体行为上通常表现为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无所谓自己的学习成绩,无所谓家长、教师的批评,成绩不断下降。据初步调查,中学生厌学者约占343%。农村初中生有厌学行为的学生人数超过一半

14、。初二是学生产生厌学行为的高危期,而厌学情绪加重主要在初二至初三阶段。聂金菊“农村初中生厌学行为调查“,“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第2期,第114116页厌学的成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缺乏学习的动机。很多中小学生受知识经历、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只是在家长和教师的要求下进展学习,难以理解学习的真正动机和目的,更不能将自己的学习和自己未来的开展真正联系起来,也没有什么理想和目标。二是缺少成功的体验。很多中小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不好,经常在学业上经历失败,从而缺少成功的体验,缺乏鼓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三是家庭环境不良。家庭环境对孩子学习的影响是不容无视的。如果家庭中的父母对孩子有不当的教养方式,或

15、者对孩子过于溺爱、放纵,听之任之,或者教育方法粗暴,都不利于孩子的学习。没有一个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往往会使学生渐渐对学习产生厌倦的心理。四是师生关系紧。如果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如上课讲话、睡觉等,而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对学生的态度过于简单粗暴,也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导致不喜欢教师,不喜欢该教师所教学科,最终导致讨厌学习。五是学习压力大。课业负担重,孩子们没有时间玩耍,长期睡眠缺乏,久而久之产生了害怕学习,继而厌恶学习的心理。有的学生很难到达教师和家长的学习标准,因而产生厌学情绪。即使是学习好的学生,也会由于长期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而对学习有厌烦情绪。改变中小学生的厌学情绪,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明确学习目的,改变教育方法,培养学习兴趣。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精神饱满和乐观愉快的语调,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愿望和提高学习成绩。教师应在教法上经常改变,刻意求新,让学生时常有一种新鲜感。第二,制订适宜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对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如对于一个从未完成过作业的孩子,教师不妨让他先做几道容易的题,让他能轻而易举地完成,再逐渐提高作业的难度。发挥“最近开展区的作用,让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到达目标,让其体验到成功。第三,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来缓解学习压力。学习是一项繁重、持久、艰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