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虫啉和噻虫嗪对苜蓿盲蝽的防治效果及其在苜蓿中的残留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474958539 上传时间:2024-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9.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吡虫啉和噻虫嗪对苜蓿盲蝽的防治效果及其在苜蓿中的残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吡虫啉和噻虫嗪对苜蓿盲蝽的防治效果及其在苜蓿中的残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吡虫啉和噻虫嗪对苜蓿盲蝽的防治效果及其在苜蓿中的残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吡虫啉和噻虫嗪对苜蓿盲蝽的防治效果及其在苜蓿中的残留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吡虫啉和噻虫嗪对苜蓿盲蝽的防治效果及其在苜蓿中的残留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吡虫啉和噻虫嗪对苜蓿盲蝽的防治效果及其在苜蓿中的残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吡虫啉和噻虫嗪对苜蓿盲蝽的防治效果及其在苜蓿中的残留(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吡虫啉和噻虫嗪对苜蓿盲蝽的防治效果及其在苜蓿中的残留 安静杰 郭江龙 高占林 袁文龙 党志红 耿欣月 闫秀 李耀发Summary 为了评价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嗪对苜蓿盲蝽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采用田间喷雾法测定了20%吡虫啉可溶液剂(SL)和30%噻虫嗪悬浮剂(SC)对苜蓿盲蝽的防治效果,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了施药1、2、3次后(间隔7 d),药剂在苜蓿中的残留情况。结果表明,当吡虫啉和噻虫嗪在施药剂量分别为25.02 g/hm2和18.00 g/hm2时,药后37 d对苜蓿盲蝽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01%82.01%和77.54%83.29%。吡虫

2、啉和噻虫嗪连续施药3次后,在苜蓿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1.90 mg/kg和0.08 mg/kg,吡虫啉已超过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3-2021规定的果蔬中的最大残留限量(0.5 mg/kg)。因此建议每茬苜蓿生长期,可选用吡虫啉和噻虫嗪防治苜蓿盲蝽,吡虫啉和噻虫嗪喷施次数分别不宜超过2次和3次。Key 紫花苜蓿;新烟碱类杀虫剂;苜蓿盲蝽;防治效果;农药残留: S 435.4:ADOI:10.16688/j.zwbh.2021642Abstract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control effect and safety of neonicotinoid i

3、nsecticides imidacloprid and thiamethoxam, the control efficacies of imidacloprid 20% SL and thiamethoxam 30% SC on Adelphocoris lineolatus were measured by spray method. After spraying once, twice and three times at seven days intervals, the final residues of imidacloprid and thiamethoxam in alfalf

4、a were determined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PLC-MS/MS). Three to seven days after application, the efficacy of imidacloprid and thiamethoxam against A.lineolatus at application dosage of 25.02 g/hm2 and 18.00 g/hm2 were 80.01%-82.01% and 77.54%-83.29%, respectively. The fin

5、al residues of imidacloprid and thiamethoxam in alfalfa were 1.90 mg/kg and 0.08 mg/kg, respectively, after three successive applications. The content of imidacloprid has exceeded the maximum residue limit (0.5 mg/kg)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in 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 GB 2763-2021. Therefore,

6、 it is suggested that imidacloprid and thiamethoxam can be used to control mirid bugs, and their spraying times should not exceed two and three times, respectively, in each alfalfa growth period.Key words Medicago sativa;neonicotinoid insecticides;Adelphocoris lineolatus;control effect;residue紫花苜蓿Me

7、dicago sativa为多年生草本豆科牧草,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和丰富的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被誉为“牧草之王”“绿色黄金”。紫花苜蓿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主要被种植用作畜牧饲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1。我国甘肃、陕西、新疆、河北等多个省份均有种植2-3。苜蓿具有多年生长、枝叶繁茂、营养价值高等特性,为昆虫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适宜生存的环境。苜蓿盲蝽Adelphocoris lineolatus属半翅目,盲蝽科,是苜蓿上常发生的一种主要害虫4。其通过刺吸苜蓿嫩叶、嫩茎和花蕾的汁液,造成植株矮小、叶片卷缩、花蕾脱落5,还可以传播花叶病毒,显著降低苜蓿的产量和品质,严重时可造成减产50%以上6。由于苜

8、蓿盲蝽若虫爬行能力和成虫飞翔能力均较强,扩散速度快,在大发生时化学防治仍是重要的治理措施。Liu等7在室内条件下筛选出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啶虫脒、吡虫啉等12种化学药剂均对苜蓿盲蝽2龄若虫有较高毒性,其LC50为0.5814.85 mg/L。郭志刚等8评估了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对苜蓿盲蝽种群的控制作用,发现5%氟铃脲乳油和5%氟啶脲乳油1 500 mL/hm2在施药7 d后对苜蓿盲蝽的防治效果仍能达到96%以上。使用氟虫腈或噻虫嗪种衣剂拌种处理后,也可有效防控苜蓿盲蝽的第一代成若虫9。高效药剂的筛选对苜蓿盲蝽的田间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新烟碱类杀虫剂是天然杀虫化合物烟碱的人工合成衍生物,其

9、杀虫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选择性控制昆虫神经系统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阻断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而导致昆虫死亡10。该类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特点,其独特的作用方式和高效的杀虫活性,可以有效地防治多种刺吸式害虫,包括棉蚜Aphis gossypii 11、苜蓿蚜虫12、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13等。苜蓿作为饲料作物,对农药的毒性及其残留要求较为严格。但是很多农民在农事操作中一味追求较高的防治效果,增加施药次数,忽视了农药残留的问题。化学农药在牧草中的残留研究有助于保障畜牧类产品安全供给。本研究选择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嗪对苜蓿盲蝽進行了田间防效试验,测定了不同施药次数

10、后药剂在苜蓿中的残留量,为苜蓿的科学栽培管理和药剂的安全使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仪器与试剂药剂:20%吡虫啉可溶液剂(SL),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30%噻虫嗪悬浮剂(SC),武汉楚强生物有限公司生产。仪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UPLC-MS/MS, Qtrap 5500,美国AB公司);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7 m,2.1 mm50 mm,Water公司);超纯水发生器(美国Millipoke公司);WA旋转蒸发仪(日本Eyela公司);D3024R台式高速离心机(大龙兴创实验仪器股份公司);CP214电子天平(奥豪斯仪器上海有

11、限公司);Filter Unit滤膜(0.22 m,Agela Technologies公司)。试剂:吡虫啉标准品(1 000 g/mL)、噻虫嗪标准品(1 000 g/mL)购于德国Dr. Ehrenstorfer公司;乙腈、正己烷均为色谱纯。丙酮、甲醇、氯化钠等均为分析纯。1.2对苜蓿盲蝽的防治效果调查试验地点设在河北省黄骅市陈家庄村,苜蓿第二茬苜蓿盲蝽发生期(5月27日)喷施20%吡虫啉SL和30%噻虫嗪SC,施药有效成分用量按照推荐用药量分别为25.02 g/hm2和18.00 g/hm2,同时设置空白对照。每个小区面积50 m2,每个处理3个重复,采用台州市路桥尚家喷雾器厂生产的电动

12、喷雾器(3WBD-20型)喷雾,药液量为450 L/hm2。采用5点随机取样的方法,于当天喷药前和药后3、7 d和10 d调查苜蓿盲蝽种群数量,每点利用盆拍法调查1 m2的虫量,按以下公式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虫口减退率=(施药前虫口数-施药后虫口数)/施药前虫口数100%;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利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显著性测定采用新复极差检验法(DMRT)和t检验法。1.3农药残留检测在河北省黄骅市陈家庄村于苜蓿第二茬生长季进行大区试验,每大区面积为120 m2。分别设置吡虫啉1次(5月27日)、2次(5月2

13、7日、6月3日)、3次施药(5月27日、6月3日、6月10日),噻虫嗪1次、2次、3次施药(施药时间同吡虫啉),另设清水对照。吡虫啉和噻虫嗪的有效成分用量按照推荐用药量分别为25.02 g/hm2和18.00 g/hm2。取样:于第二茬苜蓿收获前(6月24日)分别采集苜蓿样品,每区随机选取5个采样点剪取地上部组织,总共不少于1 kg,切碎混合后装入塑料袋中于-20保存待测。提取:参照SN/T 2073-200814,吴绪金等15和陈博聪等16的方法测定样品中吡虫啉和噻虫嗪的残留量。准确称取切碎的苜蓿植株10 g于50 mL聚四氟乙烯离心管中,加入乙腈/水=1/1(V/V)30 mL,振荡提取1

14、 h,加入5 g NaCl,涡旋5 min,5 000 r/min 离心5 min。取上清液10 mL旋转浓缩至近干,加入甲醇定容至5 mL待净化。净化:用3 mL甲醇、3 mL水预淋固相萃取柱,将上述5 mL待净化液分3次转入洗脱柱中洗脱并收集,再用3 mL乙腈淋洗,收集,吹干。用甲醇定容至1 mL经0.22 m微膜过滤,待测。色谱检测条件。色谱柱:ACQUITY UPLC BEH C18(1.7 m,2.1 mm50 mm);流动相:乙腈/水=30/70 (V/V);流速为0.5 mL/min; 进样体积为5 L;柱温为35。噻虫嗪和吡虫啉在此色谱条件下的保留时间分别为2.5 min和2.

15、45 min。最低检出浓度为0.01 mg/kg。质谱检测条件。电子喷雾离子源,正离子电离(ESI+)模式;离子喷雾电压5 500 V;毛细管温度570;检测方式:多反应监测扫描模式;吡虫啉和噻虫嗪的质谱检测参数见表1。2结果与分析2.1吡虫啉和噻虫嗪对苜蓿盲蝽的防治效果20%吡虫啉SL和30%噻虫嗪SC对苜蓿盲蝽的防治效果见表2。施药3 d和7 d后,20%吡虫啉SL有效成分用量25.02 g/hm2的防效分别为82.01%和80.01%,t检验分析表明与30%噻虫嗪SC有效成分用量18.00 g/hm2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t=0.222 2, P=0.835 0; t=0.344 9,

16、P=0.747 5)。施药10 d后,20%吡虫啉SL的防效显著高于30%噻虫嗪SC(t=3.381 6, P=0.027 7)。随着施药时间的延长,两种药剂的防治效果均显著降低。2.2检测方法的线性关系取一定量的标准品,用甲醇溶液配制成0.1、0.2、0.5、1.0、2.0 mg/L的系列标准溶液,在设计的色谱条件下进行测定,以浓度(g/mL)-峰面积作标准曲线。吡虫啉和噻虫嗪的直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9 880.67x+7.92105,r2=0.989 0和y=11 207.74x+1.25105,r2=0.999 9。其中y为定量离子峰面积,x为基质标准液浓度。上述回归方程均线性关系良好,可以用于样品中吡虫啉和噻虫嗪含量的检测。相关谱图见图1和图2。2.3吡虫啉和噻虫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