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实践研究-以耿马县贺派乡泽安新村为例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474935368 上传时间:2024-05-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振兴视域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实践研究-以耿马县贺派乡泽安新村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乡村振兴视域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实践研究-以耿马县贺派乡泽安新村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乡村振兴视域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实践研究-以耿马县贺派乡泽安新村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乡村振兴视域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实践研究-以耿马县贺派乡泽安新村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乡村振兴视域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实践研究-以耿马县贺派乡泽安新村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村振兴视域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实践研究-以耿马县贺派乡泽安新村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振兴视域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实践研究-以耿马县贺派乡泽安新村为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乡村振兴视域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实践研究以耿马县贺派乡泽安新村为例 李敏云南农业大学我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国家,民族文化多彩绚烂,而云南是这个多民族大家庭的一个代表,就如总书记所说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从2002年云南省民委提出的“六好”标准,开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的步伐,到2015年总书记提出云南要努力建成民族团结的示范区,随后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列为云南发展的“三个定位”之一,可见民族工作一直都是云南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更加了解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建设情况,总结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的有益经验。本文以耿马县泽安新村为例进行研究。一、泽安新村基本情况泽安,意为“沐

2、浴党的恩泽,人民安居乐业”,是贺派乡2017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城镇化集中安置点,安置来自落阳村、芒底村、班卖村、水平村、崩弄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2户316人。82户搬迁户原居住地生产生活条件较为不便,农户住房多为篱笆房、大砖房等C、D级危房,住房安全得不到保障,基础设施落后,按照“政府引导,立足实际,群众自愿”的工作思路,贺派乡泽安集中安置点选择小城镇集中安置,规划面积78.34亩,规划建设安置房82套,配套活动室、公厕、太阳能路灯、绿化、活动广场、养殖区、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计划总投资1649.34万元,其中安置房建设855.95万元、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793.39万元。户型设计

3、严格执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相关标准,同时又根据搬迁贫困户户均自筹资金不超过1万元的规定,结合搬迁贫困户家庭人口格局设计了2人至8人户的多种户型,做到人畜分离、厨卫入户。2017年9月16日,泽安安置点启动项目征地工作,到2018年1月安居房建设全面完成。泽安新村居住着8种不同的民族,主要有汉族、拉祜族、佤族、傈僳族、傣族等少数民族,其中,汉族112人,占36.7%;少数民族中以拉祜族和佤族为主体,其中,拉祜族107人,占总人口35.1%;佤族52人,占总人口17%。泽安新村虽然生活着不同的民族,但是各民族之间相处和睦,2021年泽安新村被命名为“临沧市民族团结示范单位”。二、泽安新村民族团结进步

4、示范村的建设模式随着耿马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作的深入推进,泽安新村也在党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下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过易地搬迁的扶贫方式完成了脱贫。它所取得的成就既离不开党对民族工作的支持,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探索出了适合自己的建设之路。(一)以基层党组织为引领搭建建设模式落阳村泽安组党支部,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领以及牵头建设工作的各种事项。一是落阳村泽安组党支部指导成立落阳村泽安组乡村振兴理事会,选出11个能人作为理事会成员,理事会下设产业发展小组、环境卫生小组、红白喜事小组、治安管理小组、纠纷调解小组、社会事务小组等6个小组,构建起了“党支部+理事会+群众”的自治和发展机制。理事会组

5、织群众开展“找能人、找资源、找问题、找路子”活动,形成“人才清单、资源清单、问题清单、工作清单”的“四个清单”并制定乡村振兴行动计划。支部同群众商量完善了泽安新村乡村振兴理事会章程,理事会的创建加快了泽安新村乡村振兴的步伐,也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进步。二泽安新村基层党组织一直把做好群众工作,传达好党中央的指示放在工作的首位。定期开展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党的政策,做好“三会一课”工作。三是落阳村泽安组党支部带头制定出台村规民约,村规民约的内容涉及到社会公德、个人美德等多个方面。村规民约的制定使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作更加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社会化。(二)以素质教育为关键增强民族认

6、同感要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的进程,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是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增强群众对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一是泽安新村因地制宜,立足于当地的情况经常性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美德、社会公德等教育活动。同时泽安新村还设立了红榜和黑榜,对文明户和民族团结户进行评比,而对违反村规民约的进行处罚。二是进行科学知识的普及和科学技术的培养,围绕贫困户劳动技能培训和每户贫困户要有1-2位科技明白人的目标,根据搬迁户意愿与四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耿云亿佳劳务派遣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签订劳务就业协议,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自我发展创业,切实做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

7、人、脱贫一户”。使农民更好的掌握科学技术,更好的就业。三是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泽安新村一直很重视教育,对于适龄的入学儿童、高中生以及大学生都进行一定的政策帮扶。(三)以经济发展为根本扎稳民族团结进步之基当前泽安新村响应耿马县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把泽安新村打造成为“鲜花盛开的村庄”。一是因地制宜找出适合本地的特色产业和发展模式,泽安新村通过和龙头企业合作,花费4880万元建设标准化石斛产业基地共1500亩,重点用于石斛的培养、种植和加工,以此作为地域性的特色产业。并与四方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构建了“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上海医药集团”的产业发展模式。与四方科技公司的合作不仅解决了本地特色

8、产业的发展,同时解决了泽安新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的问题。二是泽安新村积极探索自养、代养等模式,实行集中养殖;同时实施“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甘蔗、林下中草药种植、蚕桑种养殖等产业,提高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受益程度。三是打造乡村旅游,实现一二三产业更好的融合,开发了农耕体验、休闲垂钓、民俗风情、特色美食等独具特色乡村旅游,更好的带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同时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帮助农民增收,通过推行电商平台与商家合作,宣传本地的特色农产品。(四)以改善基础设施为保障增进民生福祉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就是使民族地区经济、居住环境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改善,才能促使民族交流交融更

9、加顺利。一是泽安新村在搬迁之前就以城镇化的标准配套基础设施功能化,配套了活动室、公厕、太阳能路灯等基础设施,同时为了解决教育、医疗、娱乐等问题,泽安新村设立了一所小学、卫生室和吉象广场,使得村民学习有场所、生病有医处,娱乐有去处。同时实现水、电、路、4G网络全覆盖。二是为了使泽安新村建设成为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新农村,村民爱护卫生环境,即使村里面已经同企业进行合作负责村里面的卫生,但是每周大家会组织一次大扫除,清理村里的垃圾、水沟以及修剪草坪。所以当前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大提高。(五)以文化建设为依托谱写民族团结新篇章泽安新村生活着不同的民族,拉祜族和佤族所占的比例较高。所以本地节日以拉祜族

10、和佤族的节日为主,拉祜族的节日有火把节、葫芦节等,其中葫芦节最具代表性,每年农历十月十五举行。届时,歌舞狂欢,青年男女进行民歌对唱;体育与游戏表演,如荡秋千、背水、打陀螺等。民族特色浓郁,活动丰富多彩。而佤族的节日有新米节、青苗节等,其中青苗节最具代表性,每年五月十五举行。佤族人豪爽好客,迎接客人以酒当先,认为无酒不成礼。在当地不仅仅是拉祜族和佤族会庆祝本民族的节日,在节日之时各民族一起欢庆,呈现出民族大团结的和谐景象。同时从不同地域搬迁过来的8个民族之间有事共商,开展“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一家亲”等民族联谊活动,制订民族团结公约。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泽安新村利用好学校、文化

11、室宣传栏以及吉象广场的位置优势,打好民族团结标语,时刻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使共同体意识内化为村民的行动指南。三、泽安新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的拓展路径我们国家之所以能历经千难而走向强大,是因为各个民族心在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当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路要走得更好更宽阔,需要各民族共同努力。泽安新村地处边境县的一个小村庄,各民族相处融洽,亲如一家,始终把民族团结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不断总结好的经验,走好走稳这条路。(一)提高基层党组织协同和引领能力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关键在于党,基层党组织要更好的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落实工作责任制,把党的政策宣传和落实好。泽安新村基层党组织一直以来都把铸牢中华民

12、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五个认同”,当成自己工作的宗旨。发挥好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的创建工作,充分激发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同时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打造一支以“民族团结进步”为核心的人才队伍。其次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是互相嵌入的过程,也是农村基层党组织不断成为功能实现主体力量的过程。1泽安新村在领导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同时要协同村民自治组织一起合作,整合基层组织的力量,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出谋划策。(二)重视民族教育工作的推进和发展教育是国之大计,是社会进步的基石。边疆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充分,教育的发展也起步较晚,劳动者素质普遍偏低。2所以在民族地区推进教育的发展也是民族工作的重中

13、之重。泽安新村有316人,将近一半以上的村民没有接受过教育,因此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以及优化泽安新村的教育资源和配备,推进泽安新村教育工作的发展。鼓励村民积极地参与新型农民培训,多走出去,开阔自己的视野,了解当前社会的发展现状以及社会的人才需求。其次要重视儿童教育的发展,最大努力地配优儿童的教育资源,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三)加快产业融合的前进步伐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的发展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提供了物质条件。从经济方面来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促进了乡村地方经济的发展,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以及使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的改观,缩小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3首先,泽安新村应在原有的特色产业基础

14、上,完善与龙头企业的合作机制,同时完善合作社的规章制度,使合作社的运行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市场化。其次,泽安新村要与时俱进,通过电商平台加大对本地特色农产品的宣传力度,打造泽安新村绿色健康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再次,要加快推进绿色乡村旅游的开发使用进程。乡村旅游的开发,有利于更好的促进泽安新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四)优化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为了实现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把泽安新村打造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必须优化泽安新村的治理体制,现在的乡村治理不仅仅指简单的“四治”“三改一清”和“门前三包”,它包含着更多层次的内涵。乡村治理要联合多个部门、自治组织,以

15、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格局为基础,使人人参与到乡村治理之中,激发群众的积极性,激活乡村治理和发展的活力。泽安新村的建设是以城镇化的标准来进行的,但是其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需要与多个部门和组织一起齐心协力,不断完善泽安新村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才能大大的推进泽安新村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各方面的发展。(五)弘扬和传承优秀的民族特色文化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我们可以从民族文化中看到一个民族的魅力和活力,民族的特色文化激发民族的活力和创造力,对经济和社会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泽安新村聚居着多个民族,在这里多个民族的文化一起碰撞交融,推动了文化向前发展。泽安新村以“三个离不开”和“五个认同”为思想基础,不断挖掘本地的特色民族文化,注重对民族传统手工和民族传统医药的保护和开发。要使民族文化不断焕发活力,最主要的就是要持续的去弘扬和传承民族特色文化,同时要与时代同步不断创新民族特色文化,要利用现代技术传播和宣传当地独具特色的民歌、民曲,唱出泽安新村边境人民的幸福之歌,唱响新时代民族大团结的主旋律。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