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在治疗痛风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474910387 上传时间:2024-05-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9.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在治疗痛风疾病中的临床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医在治疗痛风疾病中的临床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医在治疗痛风疾病中的临床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医在治疗痛风疾病中的临床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医在治疗痛风疾病中的临床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在治疗痛风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在治疗痛风疾病中的临床应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医在治疗痛风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Summary:目的:研究中药痛风汤方剂在痛风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QSJ组40例和ZY组40例,QSJ组患者单纯应用秋水仙碱治疗,ZY组患者在纯中医方法上应用痛风汤方剂+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主要症状改善效果及血清UA、ESR指标值。结果:治疗后,ZY组患者关节疼痛、肿胀、活动障碍症状积分均低于QSJ组(P0.05)。治疗后,ZY组患者血清UA、ESR均低于QSJ组(P0.05)。结论:在常规中医药的基础上应用痛风汤方剂+针灸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Keys:痛风;痛风汤方剂;秋水仙碱痛风是在遗传、环境、代

2、谢、饮食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引发的一组以嘌呤代谢异常致高尿酸血症为主要病理特征,以关节红肿、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关节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及方式的改变,痛风的发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对人们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而中医为痛风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路径。本文主要探讨中医治疗痛风疾病的方法及临床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根据研究设计于本院收治的痛风患者中共纳入8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时间段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纳入标准:(1)符合痛风诊断标准,中医辩证为“风湿郁热证”;(2)所有患者均是对本研究方案、内容、目的全面知晓的前提下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3)能够配合完成与本

3、研究相关的临床诊疗项目;排除标准:(1)精神异常者;(2)对本研究所应用的药物有禁忌症者。确定研究对象后予以其随机分组:即QSJ组40例和ZY组40例。予以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统计学比较,P0.05。见表1:表1 QSJ组和ZY组患者基线资料分布组别例数性别年龄(岁)病程(年)男女QSJ组4034/856/1545.383.243.271.12ZY组4033/82.57/17.544.393.183.241.051.2方法1.2.1QSJ组QSJ组40例患者单纯应用秋水仙碱治疗,口服,每次服用0.5mg,每日服用2次,疗程2周。1.2.2ZY组ZY组40例患者应用中医治疗方法:痛风汤方剂+针灸治疗

4、,方剂组成:土茯苓 50g、水牛角 30g,羌活、益智仁、山慈姑、秦皮、白芥子、威灵仙、独活、白芥子、牡丹皮、秦皮各15g,炮山甲 10g。每日1剂,水煎后取药汁分早晚各服用1次,疗程2周。针灸治疗方法:(一)取穴主穴: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曲池。配穴:昆仑、太溪、曲池、胆俞、脾俞、肾俞、三焦俞、命门、丰隆、合谷等。(二)治法以主穴为主,跟据疼痛部位选配穴。以毫针刺入,得气后采用提插捻转补泻等手法;急性期用泻法,恢复期用平补平泻法,均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三)适应症以主穴为主,风寒湿痹型痛风加昆仑、太溪、膝眼、阳陵泉、腕骨、外关、血海、膈俞、肾俞、关元等;湿热蕴结型痛风加曲池

5、、胆俞、脾俞、中脘、天枢等;痰瘀阻滞型痛风加丰隆、合谷、气海、血海等;肝肾阴虚型痛风加肾俞、命门、关元、鹤顶、阴市、丰隆、伏兔等;脾肾阳虚型痛风加脾俞、肾俞、命门、关元、中脘、气海、阳陵泉等。1.3观察指标1.3.1临床疗效 于QSJ组和ZY组患者治疗前后,参照文献标准评价患者关节疼痛、肿胀、活动障碍症状积分的改善效果。各症状积分最高分6分,最低分0分,患者症状随分值的升高而加重1。1.3.2血清UA、ESR指标值于QSJ组和ZY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UA、ESR。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计数、计量数据记为百分比(n/%)、标准差(),c2 、t检验, P0.05提示

6、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临床疗效治疗前,两组患者三项症状积分比较,P0.05;治疗后,QSJ+ZY组患者关节疼痛、肿胀、活动障碍症状积分均低于QSJ组(P0.05)。见表2:表2 QSJ组和ZY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组别例数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活动障碍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QSJ组404.560.523.110.354.850.533.180.365.020.543.020.45ZY组404.620.541.720.214.840.521.450.245.050.521.250.22t1.29310.2231.9279.7810.92810.554P0.8340.008

7、0.7430.0111.1120.0062.2血清UA、ESR治疗前,两组血清UA、ESR比较P0.05;治疗后,ZY组患者血清UA、ESR均低于QSJ组(P0.05)。见表3:表3 QSJ组和ZY组患者血清UA、ESR比较()组别例数UA(mol/L)ESR(mm/h)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QSJ组40592.1350.12420.3835.4547.584.3425.483.24ZY组40593.2849.24337.5631.4548.114.2712.382.19t1.88210.2731.29311.283P0.7590.0090.8120.0023讨论秋水仙碱作为临床上治疗痛风的

8、常用药物,主要通过对白细胞趋化、吞噬起到抑制作用,而改善关节组织内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从而缓解关节肿痛症状。中医学上,痛风归属“痹证”、“历节”等范畴,“风湿郁热证”为其主要证型,中医认为痰湿内蕴,膏梁厚味入体,嗜酒久之,致脾失运化,肾失清浊之功,湿热浊毒内生,外感风、寒、湿之邪而引筋骨之症2。治当泄化浊瘀,蠲痹通络。痛风汤则为治疗“风湿郁热型”痛风疾病的经典中药方剂,具有泄浊化瘀、益肾健脾,蠲痹通络的显著功效;且现代药理学正式,土茯苓、威灵仙有显著的排尿酸作用3。本研究中,QSJ组患者单纯应用秋水仙碱治疗,ZY组患者在纯中医药应用痛风汤方剂+针灸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ZY组患者关节疼痛、

9、肿胀、活动障碍症状积分均低于QSJ组,ZY组患者血清UA、ESR均低于QSJ组,即在中医药应用痛风汤方剂+针灸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ference:1瞿佶,俞泓波,蔡程辰,刘苗苗,吴弢. 中医综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22,31(05):843-846.2田莹莹,张媛媛,胡燕珍,赵诗云,吴先昊. 痛风汤对高尿酸血症大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J. 四川中医,2022,40(05):48-50.3梁家志. 苓泽痛风汤联合洛索洛芬钠片、秋水仙碱片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 中国民间疗法,2021,29(17):73-75.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