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究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474910385 上传时间:2024-05-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型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应用型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应用型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应用型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应用型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用型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型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应用型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究 尹柏双,沙万里,刘东旭,呼显生,王奔,郝景峰,李国江(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吉林 132101)教师队伍是一所高校提高教育质量最重要的资源和主体力量1。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随着一大批高等学校向应用型大学的转型和应用型大学办学定位的明确,“双师型” 教师定位已发生了变化,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更加需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2。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共同呼声3。动物医学

2、专业隶属于农业领域,是以培养国家执业兽医师为目标的应用技术性专业,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更偏向于医学领域。与其他专业领域相比,该专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视。因此,动物医学专业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也更高,办学条件要求也高于其他专业。2019年,教育部吹响了新农科建设的号角,“安吉共识”“北大仓行动”和“北京指南”标志着新农科建设进入新时代,对涉农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更加明确,聚焦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建设需求培养应用复合型农业人才更加迫切。加快建设一支熟悉畜牧相关产业现状、服务产业升级、支撑产业发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应用型兽医人才培养质量和推动应用型大学专业转型发展的根本保证。吉林农业

3、科技学院是吉林省省属公立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具有悠久历史的百年学府,学校于2019年被评为吉林省转型发展示范高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已形成一定的特色。本文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动物医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为例,初探应用型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思路、 基本方法和主要成效,为应用型大学建设发展中相关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参考。我校动物医学专业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1 动物医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思路学院坚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文件为指导,以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培养扎根基层、实践能力

4、强、综合素质高,面向畜牧兽医行业一线具有创新创业能力、 适应岗位和岗位群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兽医人才培养目标对“双师型”教师能力的要求为根本,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做到“教、学相长”“教中学、学中做”,充分利用校内外师资队伍培养平台,以“走出去、请进来培训学习”“产、教、学融合”“传帮带”“校企合作共享”的方式培养年轻教师师德师风、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2 动物医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方法2.1 提高动物医学专业教师职业标准,实施新任课教师“双证”准入制教师资格证是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必备的准入职业资格证书,每一名新入职的教师必须参加岗前培训,考取教师资格证书才能从

5、事教育教学工作。兽医执业资格证是从事兽医行业工作必须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动物医学专业在引进新任课教师时制定的标准要求是“符合学校规定的人才引进的学历学位要求,同时具备兽医执业资格证”,如果引进的教师没有兽医执业资格证,学校规定是不允许给学生授课,先安排助课、老教师一对一指导,传授基本教学方法、课题教学流程和基本实践技术,同时安排新教师到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动物医院兼职锻炼提高实际能力和经验,参加国家兽医执业资格考试获得证书后方可承担教学任务,目的是想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教育提高学生对执业兽医的认知和执业兽医资格证考取率。2.2 产、教、学融合,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坚持制度创新,强化措

6、施保障4。教师是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只有谋划好教师队伍如何建设,才能跟上高等教育创新改革的步伐5-6。在经费投入、晋升晋级、培训、访学交流等方面,优先满足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的需求,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牵头,教务、人事、财务等多部门协同配合,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学校为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先后出台了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双师型教师培养及管理办法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条件等文件,职称评聘文件中规定“专业教师在评聘中级和高级职称时必须完成校外教学基地6 个月或校内教学基地12 个月的生产实践锻炼”“双师型”教师培养及管理办法文件中规定“所有专业教师在五年为一个循环期内必须完成6 个月的企业

7、一线生产锻炼方可聘为下一轮的专业课程授课教师”学校的规章制度为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提供条件保障和必要约束。在学校各种管理办法的指导下,学院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方式来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为教师培训提供平台,学院与禾丰派美特动物医院连锁机构、大北农集团、正大集团、吉林普康农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获批了吉林省“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企业的技术专家和学院的社会服务专家组成培训讲师团队,定期对青年教师进行宠物、猪、牛和家禽疾病预控技术和生产管理能力培训,教师们也在没课时间深入校内的猪场、鸡场、犬场、兔场和教学动物医院进行实践锻炼,提升专业实践能力。二是

8、发挥校企人才队伍建设协同优势,通过聘任企业实践技术专家为学院兼职教师,组建校企课程师资团队共同承担授课和学生实习指导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企业教师与学院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互助提高;同时选派年轻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学习和锻炼,提高岗位专业实践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这一系列的产教融合措施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技能,使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丰富了教师课堂理论教学素材,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2.3 开展校内外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方法培训,提高教师理论教学能力选拔院内优秀的专业教师建立名师工作室,加强工作室培训师队伍建设,采取“以老带新”模式对新入职年轻教师进行一对一“传、帮、带”培养,2018年动物医学专

9、业建成省级名师工作室1 个。利用名师工作室的平台资源邀请了西安欧亚学院和江淮学院讲师团的专家来校为教师开展教学方法、教学理念、课程设计等方面的理论培训,工作室的培训师结合专业课特殊性再对年轻教师进行示教培训和授课观摩,使年轻教师在短时间内能将外聘专家培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与专业课的课堂设计有机结合。同时学院利用师培经费和名师工作室经费将年轻教师派送到校外参加国培和行业能力培训,进一步提升理论教学能力。在国家“课程思政、思政课程”推进的大背景下,学院成立了专业课程思政研究室,组建了由6 名教授和6 名年轻教师组成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团队,专门开展专业课与思政元素融合研究,根据专业课的性质和课

10、程知识体系挖掘与其相适应的思政要素,实现教学环节的有机融合。团队教师在名师工作室平台开展讲座,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过程的融合方法、注意事项和经验传授给年轻教师,并通过课程思政教学观摩示范课的形式全方位、立体式地指导年轻教师,提高了新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也提高了年轻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2.4 校企项目合作共同研究,丰富教师实战经验,提高教学能力为改变教师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现象,实现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需要的无缝对接,提高教师对当今企业所需人才能力的认知度,增强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的契合度,学院于2018年成立了由36 家知名畜牧养殖和兽医诊疗企业组成的校

11、企合作人才培养理事会。一是校企共同研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将实际岗位能力所需嵌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学院教师与理事会的企业专家共同研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二是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组建校内教师、企业专家组成的课程团队,派教师进入企业掌握企业各岗位对人才专业能力所需,请企业专家入校共同研究课程教学内容,使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要求充分黏合,共同开发教学手段和研究教学方法。三是成立由教师、企业专家和学生组成的行业协会,如学院成立的家禽产业协会、生猪产业协会、训犬协会等,利用学院校内的蛋鸡场、猪场和犬场及训导基地等教学资源,企业专家和教师共同制定协会的培训

12、课程和综合能力培训方案,在协会活动中不仅培养了学生、也锻炼了教师的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技术互长,提高教师的实战能力和教学能力。3 我校动物医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成效经过多年的建设,我校动物医学专业现有专业教师46 名,有职业资格证书和企业实践经历的“双师型”教师38 人,占专业教师总数的82.61%,12 名教师在企业兼职从事技术服务工作,创办养殖企业的教师2 人,有省级教学名师1 人、省级优秀教师1 人、省级突出贡献专家3 人、省级科技特派员13 人、省级教学新秀1人,校级名师3 人、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5 人,获省级讲课大赛奖6 人、校级讲课大赛奖11 人,建成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13、3 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5 个。优秀的师资团队带动了教学研究、 专业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近年来教师团队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 项、二等奖1 项,教师讲课大赛获省级二等奖、三等奖各1 项;学生在国家、省级专业技能大赛获国家特等奖1 项、一等奖6 项,省级奖励47 项;动物医学专业被为省级特色专业、省级品牌专业、省级高水平专业、省级一流专业和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试点专业。4 结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应用型大学专业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前提和基础。强化机制保障,建立与应用型大学相适应的教师评价体系、教师到企业学习交流机制、“双师型”教师培训平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理事会,制定教师和行业、企业教师的选聘制度、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和及教学手段方法等措施有效推动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专业技术的革新,科技成果的创新,信息化和智能化在教学中的不断应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教师队伍教学和科研能力将会不断向前发展7。随着科技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 畜牧业现代化发展所带来的岗位能力需要不断变化,使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改革不会停步、将永远在路上。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