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幼小科学衔接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策略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474894637 上传时间:2024-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视域下幼小科学衔接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课标视域下幼小科学衔接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课标视域下幼小科学衔接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课标视域下幼小科学衔接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课标视域下幼小科学衔接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视域下幼小科学衔接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视域下幼小科学衔接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策略(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新课标视域下幼小科学衔接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策略 文/程 君 李江华推进幼小科学衔接是基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步骤。为了科学有效地进行幼小衔接,需要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建构。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学段的划分不应该导致其中断或暂停。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幼小科学衔接中,应该抓住幼儿园和小学学段之间固有的、天然的衔接性,注重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并进一步理解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的递进性。然而,也要意识到幼儿园和小学体育课堂存在的差异性,这是一种普遍的矛盾。因此,在把握共性的同时,需要辩证地分析这些差异,包括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以及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通过

2、深入理解和研究这些差异,能够更好地实施幼小衔接策略,确保顺畅的过渡和有效的教学效果。一、幼小学段差异性分析相较于幼儿园阶段,小学阶段的儿童在大肌肉动作方面发展更为成熟,认知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小学阶段的体育与健康学习以规范化的课程形式呈现,引发了诸多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教学时间的规整化、教学内容的学科化、教学组织的多样化、教师角色的多维化以及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等方面。为了有效地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幼小科学衔接,需要深入理解并应对这些差异。(一)教学时间的规整化从教学时间角度对比分析,幼儿园体育活动以区域体育活动为主,专门的体育教学通常每周安排一节课,时间一般为2530分钟;小学需保证每天在校体育

3、活动一小时,除了大课间、体育锻炼等体育活动,专门的体育教学每周4课时,时间一般为40分钟。从两个学段的时长和课时数对比,清晰显示出小学阶段体育活动时间的显著增加。从一节课的角度来分析,小学阶段多出的这10多分钟时间,正好是一年级新生处在注意力、情绪和体能下降的阶段。(二)教学内容的学科化从教学内容角度对比分析,幼儿园体育活动主要包括走、跑、跳、投、攀、爬、钻等基本运动能力的培养,以游戏形式组织,对场地器材需求较低。相比较而言,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虽然也采用游戏形式,但其内容更加丰富多样。除上述内容,还涵盖了平衡、技巧、韵律活动和舞蹈等方面。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练基本运动技能,进一步

4、明确了一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内容。而这些内容以独立教材形式呈现,每个教材自成小单元,各个单元相互关联,共同构成学期教学计划,使得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具体。(三)教学组织的多样化教学组织要素涵盖了教学环节、队形组织和场地器材等方面。对比而言,幼儿园的教学环节主要以分段区域性游戏为主,活动形式较自由,呈现出在教师引导下的“玩耍”氛围;相较之下,小学体育课堂通常采用三段式结构,包括开始、基本和结束部分,各个环节在目标、内容、时间和运动负荷方面都有明确要求。至于队形组织方面,幼儿园以纵队为主;小学则呈现出多样化的队形,如纵队、横队、散点、扇形等,学生需根据教师的指令在教学过程中快速

5、调整和组织队形。至于场地器材方面,幼儿园体育活动可以在指定区域内自由游戏,享有较高的自由度;而小学阶段的体育课则要求教师根据班级规模、练习难易程度、场地器材规划和学情等因素来设计同质或分层的学习任务和活动场地。(四)教师角色多维化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教师通常扮演着保护者和同伴等多重角色,即以管理者和大朋友的身份组织活动,确保孩子们的安全;而在小学阶段,体育教师的角色则扩展为引导者、评价者、促进者、合作者和帮助者等多元角色,对教学起到主导作用。这样的变化使教师能够根据教学计划和学情,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实施、评价和改进。(五)教学评价多元化幼儿园阶段,教师在体育活动中主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

6、以提高孩子们的参与度;而在小学阶段,教师需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这一明显变化包括既有激励性评价,也有针对知识和技能发展水平的评价,涵盖正面和非正面评价,从而更加突出评价的激励和反馈功能。二、幼小衔接课程整体策略基于对幼儿园和小学差异性分析,进一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幼小衔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整体策略。(一)目标的衔接鉴于人类身心发展具有连续性,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教学目标上具有自然衔接性。小学阶段的课程目标更加强调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培养与发展,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立足于身心发展规律

7、、动作发展规律和体育教学规律,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通过缓慢的速度、平缓的斜度和降低难度的设计与实施,逐步完成教学任务;其次,形成以实践为主要特征的行为习惯养成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强调体育教育的实践性;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延续学生原有的学习体验,借助游戏化和情境化的教学方法,不仅帮助学生在情感层面更好地融入新的教学环境,同时也培养他们的体育品德,让学生在互动与合作中学会尊重、团结和公平竞争。具体衔接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运动能力目标。这是幼小衔接体育与健康课程最重要的目标。包含了两个方面。首先,关注运动参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小衔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

8、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的内在动力并养成锻炼习惯,为动作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幼小衔接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强调趣味性,运用游戏化和情境化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同时,关注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其次,关注动作发展目标。动作发展不仅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的核心内容,也是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运动技能目标的关键部分。两个学段的区别在于动作发展水平的成熟度和运动能力表现难度要求,如快速跑的距离与速度方面,小学阶段在幼儿园基础上提高了标准。在动作发展水平上,主要体现在大肌肉动作的成熟程度,例如连续垫跳步。研究显示,这一技能发展通常在4岁

9、半至6岁半期间。在幼儿园阶段,部分学生尚未达到成熟阶段,小学一年级应帮助学生将该技能发展至成熟。大肌肉动作发展水平将对儿童未来的体育学习产生影响,幼小衔接应将促进儿童动作发展作为主要目标之一。在小学阶段,教师需全面了解学生的大肌肉动作发展状况,弥补不足,并帮助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二是健康行为目标。幼小衔接体育与健康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习惯,如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卫生和锻炼习惯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化和情境化的方式,帮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习健康知识并养成健康习惯。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都需强调以体育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合

10、作意识和能力,掌握交往技巧,并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思想。三是体育品德目标。体育品德是幼小衔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体育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公平竞争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尊重对手和裁判的意识等。同时,教师也需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胜负、妥善处理成功和失败的经历,从而培养他们坚韧的意志品质。(二)内容的衔接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内容是幼小衔接的核心内容。幼小衔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内容,教师引导儿童了解、感受体育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性,知道上好体育课的常规要求和注意事项,初步掌握促进身体健康

11、的方法,获得基本的运动知识和体验,培养儿童自觉参与体育锻炼意识。第二部分为基本运动技能的内容,这是促进儿童动作发展的重要内容。基本运动技能包括移动性技能、非移动性技能和操控性技能,如走、跑、跳、投、抛、接、挥击、攀、爬、钻、滚翻和支撑等,主要负责发展儿童的大肌肉动作,促进其基本运动能力的发展。常见的教学内容有快速跑、立定跳远、正面投掷轻物、跳绳、滚动、小篮球、小足球、爬行等。这方面内容的衔接首先考虑在幼儿园已开展过的体育活动项目基础上进一步的拓展,例如幼儿园开展30米跑,小学从30米逐步过渡到50米跑,既符合儿童成长规律,也有助于儿童熟悉教学内容。其次,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丰富项目,例如滚动、投

12、掷等,使儿童逐步体验多样的运动方式与现象。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有助于儿童的体育学习建立在幼儿园阶段获得基本的体育经验之上,使其易于接受,学习内容的螺旋上升也有助于儿童动作发展进一步的巩固提高,能帮助儿童掌握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幼小衔接课程重点在于激发学习兴趣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因此,在内容编排上,建议先安排一年级学生熟悉的、适合集体开展的活动,采用生活化、游戏化方式组织体育活动,以帮助新生适应学习环境变化和融入校园生活。具体而言,第一个月主要设置队列队形、广播体操等内容,结合学生熟悉的走、跑动作,并融入多样体育游戏。第二个月逐步安排跳绳、爬行等基本运动技能,接着安排跳跃、投掷等项目。

13、此阶段学生已逐步熟悉校园、同伴,更容易接受个体差异。最后安排趣味性强、互动性强、具挑战性的球类活动,如小篮球、小足球等。(三)实施的衔接1.教学策略总体而言,幼小衔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策略旨在拓展时间和空间,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和要求,以创造适合一年级学生的体育活动环境和学习方法。通过多元策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锚定最近发展区,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呈现适当的挑战,在自身能力范围内体现一定的坡度,让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桃子”,通过努力实现目标,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1)快乐体育教学策略其教学思想主张在学习运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以此逐步培养学生对体育实践的兴趣和习惯

14、,使其形成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志向。该策略多采用游戏法、挑战法等教学方法。例如采用游戏法,运用游戏法将练习内容设计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动作,避免抽象枯燥的动作训练抑制了儿童的兴趣,如经典的“老鹰捉小鸡”“春播秋收”等游戏;又如应用挑战法时,教师在障碍跑教学中首先为学生设计游戏,让他们跨越各种形状和难度的障碍物,充分享受挑战的快感,随后,逐渐引导学生进行爬、钻、跨等过障碍训练,依据个人能力设定学习目标,发起挑战,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最后,运用相对评价法,以超越自己最好成绩的比例作为最终评分。(2)小集团教学策略其基本思想主张通过体育教学中的集体因素和学生间的社交互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15、和合作精神,提高学习质量,同时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该策略多采用小群体学习法、集体性比赛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例如,在一年级跳跃练习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为每个小组提供若干沙包,让小组中的一名成员尽全力向远处跳跃,然后在他落地处用沙包作为标记。接下来的成员从这个标记开始跳跃,他们落地的位置将成为下一个成员的起跳点,以小组为单位,比较跳跃的总距离。(3)情境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在小学低年级常被采用,课堂呈现生动活泼,富含教育意义。低年级学生具有善于模仿、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该策略正是抓住了这一身心发展特点组织体育教学。这类策略多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造富有童趣的故事场景,将抽象动作

16、形象化,发挥儿童的想象力,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动作要领。例如,在快速跑教学中,创设“森林探险家”,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各种过障碍的体育活动。(4)成功教学策略主张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通过逐步积累小的成功,最终转化为大的成功,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学习自信心。该策略让学生体验成功和失败,强调竞争与合作,丰富了学习体验,锤炼意志、健全人格。此外,它关注多元评价,将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致力于营造一个温馨的集体学习氛围。在教学中多采用让位法、比赛法等教学方法。例如,在跳绳练习中,以学生的最佳成绩作为起点,根据进步幅度来衡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2.教学语言教师语言对儿童成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师与儿童沟通的桥梁,教学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口头语言方面,赞赏性语言对胆小、缺乏自信的学生有很好的激励作用,例如主动邀请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