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肿瘤患者放疗后心理和睡眠障碍的护理效果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474883154 上传时间:2024-05-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对肿瘤患者放疗后心理和睡眠障碍的护理效果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针对肿瘤患者放疗后心理和睡眠障碍的护理效果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针对肿瘤患者放疗后心理和睡眠障碍的护理效果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针对肿瘤患者放疗后心理和睡眠障碍的护理效果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针对肿瘤患者放疗后心理和睡眠障碍的护理效果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对肿瘤患者放疗后心理和睡眠障碍的护理效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对肿瘤患者放疗后心理和睡眠障碍的护理效果(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针对肿瘤患者放疗后心理和睡眠障碍的护理效果 陈冷眉 邵秋之 雷平萍(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放疗科,厦门,361001)恶性肿瘤是威胁居民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案是改善肿瘤患者预后的关键1。放射疗法是部分恶性肿瘤患者治疗的重要方案,通过放疗能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达到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2。但放疗具有难以规避的不良反应,会导致患者出现皮肤损伤、发热、骨髓抑制等问题,继而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影响3。在放疗的不良反应的影响下,患者还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和睡眠障碍,继而对疾病的治疗产生深远的不良影响4。因此如何改善放疗导致的心理障碍、睡眠障碍成为放疗必须考虑的问题。既往有研究应用心理干预等

2、措施对放疗患者实施干预,对患者心理情绪的改善产生积极作用5。本研究为改善肿瘤放疗患者的心理、睡眠障碍问题,开展多种针对性护理措施。因此,选取本院收治的肿瘤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针对放疗后心理、睡眠障碍开展专项护理措施的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肿瘤患者2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5例。对照组中男63例,女52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46.8614.82)岁;病程3个月至2年,平均病程(1.150.35)年。观察组中男65例,女50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

3、46.9514.74)岁;病程3个月至2年,平均病程(1.080.34)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1.2 纳入标准 1)符合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2)满足放疗治疗的指征,患者接受放疗治疗。1.3 排除标准 1)既往有精神病史患者;2)沟通交流障碍者;3)非放疗导致的心理障碍、睡眠障碍患者。1.4 研究方法2组患者在入院后完善多项检查,确认采用放疗的治疗方案治疗。放疗处方依据患者的肿瘤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确定放射剂量。1.4.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在放疗前做好各项准备,向患者介绍放疗的作用、可能

4、的不良反应等。在患者放疗完成后,依据放疗的护理要求进行护理,包括对患者黏膜的护理、预防感染的护理等内容。1.4.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针对放疗后心理、睡眠障碍实施专项护理措施,其实施内容有:1)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放疗前依据患者学历背景采用容易理解的方式介绍放疗,使患者在放疗前认识到放疗的作用效果,也认识到放疗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使患者能够以更为平静的态度看待放疗。其次,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障碍、睡眠障碍开展科普宣教,使患者对心理障碍、睡眠障碍的产生有基本的了解,避免患者因缺乏认识而陷入更为严重的困境。2)专项心理干预,对患者实施一对一的干预。首先是通过面对面交流,鼓励患者说出自身心理障碍、

5、睡眠障碍的可能原因,护理人员依据患者的表述帮助患者分析原因,加强双方的信任。其次,护理人员帮助患者疏导心理障碍,告知患者放疗后心理障碍的普遍性,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最后,由护理人员、家属联合为患者建立心理屏障,告知患者有医院、家庭作为患者疾病治疗的后盾,能够帮助患者一起面对疾病。3)专项睡眠干预,针对患者的睡眠障碍,采用药物与非药物相结合的方式干预。首先按照医嘱予以患者一些助眠药物、止痛药物以促进睡眠,其次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在睡眠前1 h调暗灯光,并热水泡脚5 min,心理保持平静。可以播放慢节奏的电视剧、音乐以促进睡眠,也可以让家属通过按摩进行全身心的放松,以多种措施促进睡眠。4)

6、饮食干预,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予以患者个性化食谱。方案以高蛋白、高热量、易吸收为基础,强调营养的全面。存在胃肠道不适的患者,可少食多餐,减少胃肠道负担。5)运动支持,依据患者的身体功能适度运动,通过慢走等进行日间活动,但需注意活动的强度,也需要避免在夜间活动,减少对睡眠的不良影响。1.5 观察指标 1)对比2组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价,界限值分别为51分、53分,超过界限值视为存在焦虑症、抑郁症。2)对比2组患者睡眠障碍的变化,以匹兹堡

7、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对患者睡眠质量进行总体评价,得分越高提示睡眠质量越差;同时记录患者护理前、护理后每天睡眠时间、觉醒次数的变化。3)对比2组患者生命质量的变化,以肿瘤患者生命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 30,QLQ-C30)展开评价,该量表有30项内容,得分越高生命质量越高。4)对比2组患者放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便于研究,仅统计重度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发热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2 结果2.1 2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8、;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PSQI评分、每天睡眠时间、觉醒次数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3 2组患者生命质量变化比较分)2.4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发热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表4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3 讨论放疗作为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方式在临床应用广泛,对鼻咽癌、喉癌、肺癌等均有较好的应用效果6。由于技术原理的限制,放疗也存在严重的不

9、良反应,可导致患者生理上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并且有许多患者在生理不良反应的作用下,还会焦虑治疗方案是否恰当等问题,继而导致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7-8。有关统计显示,接受放疗的肿瘤患者,70%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并且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伴有严重的睡眠障碍9-10。心理、睡眠障碍会极大影响放疗的有序开展,甚至导致放疗中断失败,因此如何对患者的心理、睡眠障碍进行干预成为必须解决的难题11。本研究认识到心理、睡眠障碍的危害性,因此基于心理、睡眠障碍而开展专项护理措施,通过专项心理干预、睡眠干预等措施使患者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得到改善。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对心理、睡眠障碍的问题开展专项

10、护理措施,使观察组患者的SAS、SDS、PSQI评分显著下降,同时还使患者的睡眠时间延长,觉醒次数减少,这提示在专项护理措施的作用下可改善肿瘤放疗患者面临的心理、睡眠障碍问题。而在患者心理、睡眠得到改善的同时,观察组还表现出生命质量的提升,这在2组患者QLQ-C30比较中得以体现;此外,在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改善的基础上,还有助于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这在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中得到证实。综上所述,针对肿瘤放疗患者面临的心理、睡眠障碍问题,有序开展专项护理措施可取得满意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专项护理措施,患者的心理状态、睡眠质量有明显的改善,同时还使患者的生命质量也显著提升,不良反应有明显下降。这提示开展心理干预等专项护理措施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利益冲突声明:无。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