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在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手术后的应用效果及对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474861257 上传时间:2024-05-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训练在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手术后的应用效果及对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康复训练在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手术后的应用效果及对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康复训练在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手术后的应用效果及对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康复训练在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手术后的应用效果及对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康复训练在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手术后的应用效果及对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康复训练在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手术后的应用效果及对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训练在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手术后的应用效果及对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康复训练在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手术后的应用效果及对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 王海涛,尤艳娟(竹山县人民医院,湖北 十堰 442200)肩袖是处于人体肩峰及三角肌下部的旋转袖,是肱骨和关节盂的正常性支点,与关节囊紧密相连。肩袖肌群由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组成。基于肩袖位置及生理作用的特殊性,若做急速甩臂的动作,易引起肩袖撕裂1。在肩袖撕裂患者中,中年男性患者的占比较高。肩袖撕裂患者会因上肢重量、牵拉力作用而导致损伤程度加剧。研究发现,在肩关节疾病中,运动性肩袖损伤患者的占比高达20% 40%,以肩部外展、上肢上举困难或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2。目前,临床多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运动性肩袖损伤。研

2、究发现,在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手术后,积极开展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加快肩关节功能的恢复3。本研究主要分析康复训练在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手术后的应用效果及对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为2021 年7 月至2022 年7 月我院收治的运动性肩袖损伤患者98 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 例。对照组中,男性32 例,女性17例;年龄29 41 岁,平均年龄(36.251.68)岁;患肢肌力分级:0 级、级、级、级、级患者分别有5 例、14 例、19 例、9 例、2 例,占比分别为10.20%、28.57%、38.78%、18.37%、4.08% ;平 均上肢F

3、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法(Fugl-Meyer)评分(30.253.20)分,平均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23.981.03)分;损伤位置:左侧肩袖29 例(59.18%),右侧肩袖20 例(40.82%);撕裂直径2 6 cm,平均直径(4.320.19)cm。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3 例,女性16 例;年龄29 40岁,平均年龄(36.741.20)岁;患肢肌力分级:0级、级、级、级、级患者分别有7 例、14 例、17 例、9 例、2 例,占比分别为14.29%、28.57%、34.69%、18.37%、4.08% ;平均上肢Fugl-Meyer 评分(30.3

4、63.14)分,平均UCLA 评分(23.881.20)分;损伤位置:左侧肩袖28 例(57.14%),右侧肩袖21 例(42.86%);撕裂直径1 5 cm,平均直径(4.200.16)cm。两组以上资料经统计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关于运动性肩袖损伤的诊断标准,满足手术指征。(2)认知功能正常。(3)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陈旧性运动性肩袖损伤,既往有相关手术史。(2)既往患有肩关节疾病。(3)合并骨代谢疾病。(4)临床资料不全。1.3 方法两组均行关节镜微创手术,方法:全身麻醉,于仰卧位下

5、开展手术,对手术部位进行常规消毒、铺巾。于患侧肩峰外侧向内做1.5 cm 大小的切口,用小尖刀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于切口处插入钝性管芯,旋转式进入肩关节囊后部,退出管芯,观察患处。找到关节腔后,对关节囊的情况进行观察,用小尖刀将关节囊表皮切开,置入导向棒,将关节镜套上操作套管,置入关节腔内,取出导向棒。对患侧肩袖处增生的滑膜及撕裂边缘进行刨削,在肩袖撕裂边缘置入小磨刀,切除增生骨质。对肩袖断裂处进行清理,处理粘连部分并缝合肩袖。术后,给予患者常规抗炎、脉冲短波、脉冲磁疗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进行术后康复训练,分为四个阶段,共18 周。(1)第一阶段(术后1 3 周):活动患侧手、腕、肘部

6、(于支架固定下进行),进行无张力肌肉收缩训练。活动患侧手部时,以握拳动作为主。用力握拳,5 s 后用力伸开手指,以指、掌之间有拉伸感为宜,5 10 次为一组,每日训练5 组。用健侧手将患肩固定后耸肩,5 次为一组,每日训练5 组。术后1 周可做背屈伸训练,每次持续3 min,每日训练3 次。(2)第二阶段(术后4 6 周):在第一阶段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开展患肢前屈、上举训练。借助外力的牵引作用,上举患侧上肢,高于头顶,5 s 后缓慢放下。上举3 次为一组,每日训练4 组。训练结束后,仍需对患肢进行支架固定。开展爬墙训练,10 15 次为一组,每日训练3 组。取站立位,将毛巾卷垫于患侧腋下肘内侧

7、,患侧手臂做外展动作,使肘部屈曲角度保持90,5 s 后恢复正常,10 次为一组,每日训练3 组。(3)第三阶段(术后7 12 周):在第二阶段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将患肢的外展支架拆除,进行较大幅度的肩关节功能训练。适当增加第二阶段训练的强度,并做好记录。取仰卧位,将患肢外展90,采用辅助工具使肱骨与床面的夹角呈30。站立位下,健侧手握住治疗棒,辅助患侧肩关节旋转,旋转幅度以肩关节无痛为度,3 次为一组,每日训练5 组。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梳头、穿衣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4)第四阶段(术后13 18 周):在第三阶段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入抗阻训练,根据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可用患

8、侧上肢持哑铃(2 3 kg),每次15 min,每日2 次。双臂做划船或游泳动作(可加用弹力带),每次15 min,每日2 次4。1.4 观察指标(1)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 个月、6 个月采用UCLA5评估两组的肩关节功能,评价指标包括肩关节疼痛、功能、前屈角度、前屈肌力、主观满意度等,总分35 分,得分越高说明肩关节功能越好。(2)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周、3 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6评估两组肩关节疼痛的程度,分值0 10分,评分越高说明肩关节疼痛越严重。(3)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 个月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7评估两组的生活质量,评价指标包括躯体、生理、社会、物

9、质生活四个维度,各维度总分均为80 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4)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肩关节粘连、感染、肩袖再次撕裂等。1.5 统计学方法2 结果2.1 两组手术前后肩关节功能的对比两组术前的UCLA 评分相比,P0.05。术后3个月及6 个月,观察组的UCLA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表1 两组手术前后UCLA 评分的对比(分, s)表1 两组手术前后UCLA 评分的对比(分, s)组别 术前 术后3 个月 术后6 个月对照组(n=49) 12.621.06 21.362.31 27.261.58观察组(n=49) 12.701.02 27.3

10、12.61 31.201.29 t 值 0.381 11.950 13.521 P 值 0.704 0.001 0.0012.2 两组手术前后疼痛程度的对比两组术前的VAS 评分相比,P0.05。术后1 周及3 周,观察组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表2 两组手术前后VAS 评分的对比(分, s)表2 两组手术前后VAS 评分的对比(分, s)组别 术前 术后1 周 术后3 周对照组(n=49) 8.650.36 6.580.17 4.350.29观察组(n=49) 8.700.38 5.020.28 2.010.41 t 值 0.669 33.337 32.617 P

11、值 0.505 0.001 0.0012.3 两组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的对比两组术前的GQOLI-74 各维度评分相比,P0.05。术后6 个月,观察组的GQOLI-74 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表3 两组手术前后GQOLI-74 评分的对比(分, s)表3 两组手术前后GQOLI-74 评分的对比(分, s)组别 时间 躯体 生理 社会 物质生活对照组(n=49) 术前 42.315.36 41.024.82 39.655.62 38.523.56术后6 个月 58.613.67 59.204.05 50.124.85 51.023.25观察组(n=49) 术前 42.68

12、5.29 41.084.55 39.705.65 38.673.36术后6 个月 67.674.08 65.394.39 60.314.19 61.353.64 t 值/P 值(对照组手术前后比较) 17.565/0.001 20.214/0.001 9.873/0.001 18.152/0.001 t 值/P 值(观察组手术前后比较) 26.185/0.001 26.915/0.001 20.510/0.001 32.049/0.001 t 值/P 值(组间术前比较) 0.344/0.732 0.063/0.950 0.044/0.956 0.214/0.831 t 值/P 值(组间术后比较

13、) 11.557/0.001 7.255/0.001 11.129/0.001 14.818/0.001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观察组、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6.12%(3/49,肩关节粘连、感染、肩袖再次撕裂各1 例)、24.49%(12/49,肩关节粘连、感染、肩袖再次撕裂分别有4 例、5 例、3 例),组间相比,=6.375,P=0.011。3 讨论肩袖在人体肩部的运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维持盂肱关节的稳定性,保障盂肱关节正常工作8。正常情况下,活动肩部时以肩关节为轴心做伸展、内收、旋转等动作。若肩袖发生损伤,可影响肩关节的功能,并对三角肌的收缩产生影响,无法缓冲肱

14、骨头的摩擦力9。研究发现,打羽毛球、排球、柔道等多项运动均可引发肩袖损伤,导致患者出现肩关节疼痛、僵硬等症状。肩袖损伤患者肩胛骨肩缝形态的规则性被打破,肩缝与肌腱产生的摩擦力逐渐加大,可引发肌腱断裂10-12。目前,临床上对运动性肩袖损伤患者主要是进行微创手术治疗,但术后常规抗炎等治疗效果有限,并不能有效缩短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时间13。基于此,本研究尝试分析康复训练在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手术后的应用效果及对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 个月及6 个月,观察组的UCLA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术后1 周及3 周,观察组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术后6

15、个月,观察组的GQOLI-74 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P0.05。提示在运动性肩袖损伤患者进行微创手术后开展康复训练效果显著,能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缓解术后疼痛。本研究中采用的康复训练具有阶段性特点,充分考虑到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手术后的特点,因人制宜,故能取得良好效果14。于运动性肩袖损伤患者术后早期开展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患肢水肿的消退,加快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从而可缩短肩关节功能恢复的时间15。综上所述,将康复训练应用于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手术后效果理想,可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有效缓解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临床推广价值。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